APP下载

个性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信息系统建设路径初探
——基于大健康视域

2018-12-20赖荣亮广州工商学院体育部

体育风尚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质测试体育

赖荣亮 广州工商学院体育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2016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等20多个部门共同研究起草,并由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坚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从大健康、大体育的高度出发,以“共建共享”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从国家层面制定整体性解决方案,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是未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作为监测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目前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体质测试这项工作走向了制度化、常态化。但是,时至今日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主要是进行由下推上的数据统计上报,便于国家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似乎,这只是为了测试而工作,却没有将测试数据做个体微观分析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因此,如何在信息时代,通过何种途径,让学生更快捷、直观地了解其体质健康状况,并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案,达到《纲要》中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健康水平的目的,就成为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现状

(一)系统功能方面

我国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系统的开发起步较晚。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服务系统ver3.o版,到2004年教育部开始建设的大型全国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信息系统,称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China National StudentHealth&Fitness Data-base,CNSHFD),再到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软件vl.0版,目前最新版本为v1.2版。该数据库除存储有我国每年2亿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指标与结果外,还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宏观分析、检索的功能,并每年汇总成为《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年报》向社会发布,是观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权威资料[1]。但在功能的设置上,该系统指导思想主要是信息化的管理,具体的实施着重于测试的过程与结果上,在与学生互动模块设置方面则存在不足,无法实现个性化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反馈的现实需求。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学生对于个人的体质状况无从了解,也背离了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反馈–激励”的设计初衷。

鉴于此,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推出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中微信,我们可以了解到体质测试的“新闻动态”、“体测服务”、“上报工作”。该公众号中的“体测服务”功能选项虽有个性化体测数据的分析反馈功能设置,但还处于建设初期,只见图标,未见实质内容;再者,学生查询时,需繁琐录入个人所在省份、身份证号、体测指标8项的数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不利于简便高效地了解学生个体体质测度情况。

(二)测试指标方面

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版)是现行最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在测试的指标设计方面,根据各年龄阶段男女生的差异,主要分为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来反映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与身体素质的状况。不可否认,指标的设计具有普遍性与科学性,但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体质测试只能面向四肢健全、身体无限制运动疾病的群体,那些残疾学生或患有限制运动疾病的四肢健全的体弱学生群体体质健康诉求,却被人为地排除在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背道相驰。因此,健全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普及不同人群、不同周期的生命全监测,也是体质健康工作的基本方向。

二、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的意义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通过“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2]。

体育运动在维系人类健康方面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一种非医疗的健康干预方式,与医疗卫生相比,在对健康的作用中具有主动促进健康、相对成本低、心理愉悦的特点[3]。彭国强、舒盛芳在其《美国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及其对健康中国的启示》提出加强卫生和体育部门协作,打造卫生和体育联动的“医体结合”健康平台;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健康责任,构建多方联动的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体系[4]。

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作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一环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平台也应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大健康战略,归纳进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大体系中去,发挥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实现与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共建共享、规范应用,建设成为该信息平台中的一个功能模块、一个窗口,实现国民健康数据流的汇流成海,实现一份健康档案伴终身的目标。也避免了国家各部门的利益固化,造成资源上的重复浪费,利于清除制度上的发展障碍,利于绿色集约化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医体结合健康平台构想图

三、个性化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建设路径

(一)健康教育理念的根植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的生活方式。[5]我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指导思想是以“健康第一”为中心,通过体质健康测试达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使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却放在了工作的实施与数据结果的上报,纯粹是“应试教育”的荼毒,完全忽视了体质测试政策立意。因此,健康教育理念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健康背景下,作为学校方,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在线课程、健康教育理论课等方式向学生普及运动健康知识,结合原有的体育实践课程,对完成这两门课程的学生发放认证资格,让“运动是良医”、“运动治未病”的健康教育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学生中。当我们平时“您吃饭了吗?”问候语改变成“您今天运动了吗?”,则表明国民健康观的初步确立。运动促进健康观念的确立,自然而然在社会中会产生群体锻炼的行为,从而促进个体体质健康发展。

(二)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进一步完善

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是一个能记载着全体国民健康信息数据的综合性平台,工程巨大,需跨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达成,处于健康构建中“防治未病–治疗–康复”环节的体育与卫生部门理所当然地成为健康战略实质工作开展的核心策动部门。

1.“医体结合”机制的建立,促进运动处方库的建设

由于我国传统政治体制中各自为政的传统影响,一些与卫生、体育系统无关的部门和社会组织等没有积极参与进国家健康战略的推进中来,卫生系统与体育部门联动的“医体结合”政策机制尚未建立,从而影响健康计划的实施效果。因此,健康政策推进应由政府主导,设立各级政府的统一健康指导委员会,尤其注重“医体结合”作为工作首选,并协调各部门的政策责任,在“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思想指导下,让健康政策有序、高效进行。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关于运动处方数据库的建立还处于萌芽初期,资源少,内容单一。运动处方的来源就是以医学、体育学交叉知识糅合而来,处方是医生为治疗疾病而开具的药方,运动处方则是为了防治疾病与康复活动中提出的方案。在“医体结合”政策机制的建立后,在政策责任分工中,两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建设涵盖四肢健全人群、残疾人群、慢性病体弱人群等不同类型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不同慢性病的运动处方数据库,服务国民健康。也让这跨部门合作的成果在学生体质测试中的体育锻炼方面的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弱化体质测试工作的强制性效果,多渠道、多方位实现增强各类型学生体质的目的,彰显教育的公平。

2.体测数据查询界面美工设计

现今,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可以简单地查询到个人的体质测试成绩,成绩的显示以表格的形式反映,反映的内容也只是测试指标的分数与数值,形式单一。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基于大数据的个体化分析已成常态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学生个体体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反馈工作的开展则应成为体测工作的核心。笔者认为,通过艺术设计,将反馈的体测信息表格分为个人信息、体测成绩、结果分析、运动处方建议四个方面,在页面美工中,体测成绩中反映身体素质的立定跳远、50米跑、800/1000米、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座位体前屈项目可以五维图形形象展现;EMI指数则可以柱状组显示,辅以渐变红色,由正常、低体重、超重、肥胖四个等级逐级变成色等等,借助这样的美工设计,学生便能直观了解个体的体质健康水平及根据运动处方修正不理想的测试项目,达到全面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体质测试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幽默大测试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