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Mn气瓶钢圆坯堆冷工艺模型的研究

2018-09-10史庭坚

天津冶金 2018年4期
关键词:堆垛铸坯层数

史庭坚,吴 婕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301)

0 引言

高压气瓶作为一种气体储存容器,广泛用于工业、矿业、建筑、交通、海洋、航空、医疗、军事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1]。37Mn作为高压气瓶钢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钢种,由于其易于生产和加工,深受气瓶生产厂家的欢迎。天钢气瓶钢37Mn生产直径主要为Φ200 mm和Φ210 mm两种规格,其工艺路线为:高炉→转炉→ LF→VD→连铸→冷床→堆冷→检验。37 Mn气瓶钢在连铸坯切割后,多放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经过实际测定,其冷却速度约为20℃/h,下线温度约为680℃,在这种较强的冷却强度下冷却至室温,很容易导致铸坯氢得不到充分释放,发生铸坯弯曲和端头开裂等影响质量的情况。为保证生产的37 Mn气瓶钢表面和内部质量良好,天钢进行了铸坯堆冷工艺模型研究。通过建立堆冷模型,探究降低铸坯冷却速度、促进钢中氢的释放,使钢中组织能够充分进行相变转换,避免内应力导致铸坯弯曲、开裂的有效工艺参数。

1 铸坯堆冷模型的建立

由于圆坯容易滚动的特性,堆冷时必须放在限位架内,由于限位架横向尺寸的限制,对于直径210 mm的圆坯来说,一层最多可放置9根;向上一层需要保证圆坯之间的空隙尽可能的小,而且不会滚动,则需放置8根;再向上一层又可以放置9根;依次的每层9根和8根交错堆放,如图1所示。

图1 堆冷示意图

每层的高度约为:

因此,考虑限位架高度的限制,最高堆垛层数约为10层。

1.1 基本假设

模型计算中,以一个堆垛圆坯长度方向的1/2处所有铸坯断面作为计算区域建立基本模型[2]。为了简化模型,进行如下假设:

(1)忽略长度方向的传热,简化为二维传热问题。

(2)忽略圆坯之间、圆坯与地面的空隙传热热阻。

(3)不考虑圆坯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是温度的函数。

(4)从上到下,每层依次用大写数字编号1,2,3,……。

1.2 控制方程

列出控制方程:

铸坯:

地面:

式中,T 为温度,K;t为时间,s;ρ为密度,g·cm-3;Cp为比热容,J·(g·K)-1;λ 为导热系数,J·(cm·s·K)-1。

1.3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方程为:

堆垛上表面[3]:

侧面:

堆垛下表面:

式中,σ 为史蒂芬-玻尔兹曼常数,W·(m2·K4)-1;ε 为表面黑度系数;h 为对流换热系数,W·(m2·K)-1;T∞为地面初始温度,K。

2 模型参数的确定

2.1 堆冷层数的确定

为了评估堆冷效果并确定适合堆冷的最低、最高层数,需分别计算各层中间部分的圆坯温度,假设所有圆坯堆冷开始时温度均为680℃(953 K),室内空气和地面温度25℃(298 K),为了减少计算量,只计算第12 h和24 h结束时的温度,并计算出24 h内的平均冷却速度。

由于现场堆冷中,最上层为双数层圆坯,会导致最左、右侧的圆坯不与两侧限位架接触,有滚动的风险,且由于限位架高度的限制,最高堆垛层数不能大于10层,所以最大测定层数只能为9层,即选定的堆冷层数可为1、3、5、7、9层。不同堆垛层数下各层温度变化与冷却速度计算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1)由于铸坯顶部的堆垛层与空气对流相对较强,因此上层冷却速率较高。

式中,Tc为半无限厚地层的解,可用下式计算:

表1 不同堆垛层数时各层堆冷温度和24h内冷却速度

(2)随着堆垛层数的增加,冷却速度逐渐降低,且各层温度梯度趋于平缓,铸坯整体缓冷效果明显。

(3)堆冷24 h,堆垛9层时,铸坯各层冷却速度范围为8.08~12.71℃/h。

(4)堆垛3层时,第1层与第2层的温度相差了111℃,冷却速度较第2层大约40%;堆垛5层时,第1层与第2层的温度相差67℃,冷却速度较第2层高约23%,与堆垛3层相比,各参数都大幅度下降。

综上,在考虑限位架的高度限制前提下,最大堆垛层数选择9层,此时铸坯各层冷却速度范围为8.08~12.71℃/h,铸坯整体缓冷效果良好。由于过大的温度梯度易使氢得不到充分释放,因此堆垛层数不应小于5层。

2.2 堆冷时间的确定

选定堆垛层数为9层后,运用模型计算其堆垛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为了简化计算,选取第1、2、5、8、9层,计算24 h内每小时结束时的温度,绘成温度-时间曲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理论计算堆冷24 h内温度-时间曲线图

堆垛开始时,每层每根圆坯的温度分布可认为是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堆垛顶部和侧面温度开始下降,但是中部和底层的温度并没有显著变化,而是在热传导作用下温度趋同。根据模型计算可知,随着时间推移,最顶层的冷却速度最快,中部和底部冷却速度较慢且速率较为接近,整个高温区域逐渐向下移动。由图2大体可看出,第1、2层由于上方直接向空气散热,其散热速度最快,但由于第1层的保温作用,第2层散热速度慢于第1层;而中间的第5层与底部的第8、9层,散热速度相对较慢,而且5、8、9这3层的散热速度相差不大。但由于第9层贴近地面,其散热速度在第10h后逐渐快于第5、8层。

为了对比模型计算和实际的差别,测量了一个堆垛中圆坯的温度分布。测量时间分别选取堆冷开始、堆冷24 h两个时间点,测量位置为各层圆坯最中间一根、长度方向1/2处的上表面温度,如中间为2根圆坯空隙,则分别测量其左右两根的温度并取平均值,对比堆冷24 h后的模型温度计算值与温度实测值,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堆冷24 h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由2表可以看出,堆冷24 h实际的冷却速度与模型计算值变化趋势一致,但略快于模型计算的速度,相差最大值16℃,最小值4℃,相对误差仅为4%,完全在范围之内,且24 h之后,除了第1层之外,各层温度相差均不大,冷却速度也大大降低。可见,要保证铸坯缓冷,堆冷时间应不小于24 h。

研究表明,堆冷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时,时间越长,铸坯中的氢含量就越低,但当达到一定的上限时,变化不会太大,且此时的圆坯质量也并未明显改善,此时,需要综合考虑管理成本和生产效率因素[4]。

分别挑选5根堆冷24 h、堆冷48 h的圆坯进行观察并测定氢的含量,以观察堆冷效果。作为对比,选取了5根没有堆冷的圆坯进行对比,质量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氢含量如表4所示。

表3 圆坯弯曲和裂纹情况

表4 圆坯氢含量 wt/×10-6

由表3、表4可知,未堆冷的圆坯均有弯曲和端头裂纹情况发生,而经过堆冷的圆坯则无此现象。对比氢含量,未堆冷的氢含量比堆冷过的高,但堆冷24 h和48 h的氢含量差别不大。

综合以上分析,可确定最佳堆冷时间为24 h。

3 结论

天钢开发并成功运用了适合37Mn气瓶钢生产实际的圆坯堆冷工艺模型,实践表明,堆垛层数适宜范围为5~9层,且为单数,最佳堆垛层数为9层。堆冷24h铸坯各层温度相差不大,铸坯各层冷却速度范围为8.08~12.71℃/h,缓冷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圆坯弯曲和断头裂纹的发生,且有利于降低铸坯氢含量,减少氢致缺陷的产生。

猜你喜欢

堆垛铸坯层数
基于改进防碰撞策略的两端式双堆垛机出入库优化研究
填筑层数对土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研究
φ 150 mm铸坯的不良形状及其控制
浅探铺设土工格栅技术在软土路基加固处理中的运用
低碳铝镇静钢铸坯长度方向上T.O和夹杂物的分布规律研究
Flexsim堆垛机模块优化研究
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堆垛机分类与结构研究
出坯区辊道辊面损伤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MoS2薄膜电子性质随层数变化的理论研究
基于双伸位堆垛机分配货位地址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