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2018-09-10邱俊云李文刚任天瑞
邱俊云,李文刚,何 练,任天瑞
(上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4)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农药剂型应用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寻求加工简单,稳定性高,环境友好的新型农药剂型迫在眉睫。干悬浮剂(Dry Flowable,DF)是在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固体颗粒产品。其以水为介质进行研磨,先制成悬浮液,再进行喷雾干燥制得[1]。干悬浮剂的优势在于:首先,与悬浮剂相比,长期贮存时制剂的稳定性不下降,不存在悬浮剂因沉积或团聚现象而造成的使用不便缺点;其次,与水分散粒剂相比,其在加工过程中因采用湿法粉碎,避免了水分散粒剂干法粉碎时的粉尘飞扬[2]。干悬浮剂在经济、环保等方面综合性能明显优于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传统剂型,是农药剂型研发者们青睐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药新剂型[3]。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又名唑菌胺酯,目前具有的制剂剂型有 20%颗粒剂、20%水分散粒剂、20%可湿性粉剂[4]。霜脲氰又名 1-(2-氰基-2-甲氧基亚胺基)-3-乙基脲,目前主要的剂型以复配为主,大致为18%、25%、36%、40%百菌清·霜脲氰悬浮剂、可湿性粉剂;40%、48%、50%琥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3%氢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85%波尔多液·霜脲氰可湿性粉剂[5]。可见,吡唑嘧菌酯和霜脲氰大多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为主,复配制得的干悬浮剂相关报道较少。因此,研制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复配的干悬浮剂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而且具有很好的科研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吡唑醚菌酯原药(95%,研新股份有限公司);霜脲氰原药(98%,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D-661、SD-816、SD-819、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SR-05(≥95%,上海是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木质素磺酸钠(南非进口,南京棋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AFE-1410有机硅消泡剂(山东优索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高岭土(1 250目);卡尔费休试剂(AR,天津赛孚瑞科技有限公司);甲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腈(≥99.9%,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去离子水(实验室自制);氧化锆珠(≥95%,
浙江湖州双林恒星抛光器材厂)。
1.2 试验仪器
FA1004型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UPH-IV-10T优普系列超纯水器(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DHG-924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ILON-6000Y实验型喷雾干燥机(上海比朗仪器有限公司);AKF-1plus全自动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气流粉碎机(江苏宜兴聚能超细粉碎设备有限公司);JL-1156型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GL-802型微型台式真空泵(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具塞量筒(上海禾气玻璃仪器有限公司);自制圆底砂磨机。
1.3 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的制备
按照配方比例(具体工艺如图1),将各类助剂在砂磨罐中加水先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原药配成35%左右固含量的浆液,加入等质量的锆珠,然后将电动搅拌机转速调至1 200 r/min,搅拌剪切至粒径D90为 5 μm、平均粒径小于 3 μm (大致需要 2.5 h),随后停止搅拌,过滤去除锆珠,收集物料,用喷雾干燥机进行干燥制粒。设置进口温度为140 ℃,出口温度为58 ℃左右,喷雾干燥后所得产品置于60 ℃烘箱烘2 h,最终产品含水率1%以下。随后测定其各项物理性能指标。
图1 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的工艺流程图
2 主要性能检测及方法
2.1 润湿性的测定
按GB/T5451-2001中方法进行测定。
2.2 分散性的测定
要求在 20 ℃时能够自动分散或稍加摇晃即可分散,且能与水任意混合并能够被稀释成稳定的悬浮液[6]。
2.3 崩解性的测定
25 ℃时,称取0.5 g样品置于具塞量筒内,加入250 mL标准硬水,1 min后,以30次/min的速度颠倒混合,以颗粒全部崩解所需的颠倒次数表示[1]。
2.4 悬浮率的测定
按GB/T14825-2006中方法进行测定。
2.5 持久起泡性的测定
按HG/T2467.5-2003中4.11进行测定。
2.6 热贮稳定性的测定
按HG/T2467.2-2003中4.11进行测定。
2.7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的含量。测定条件为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为60∶40);色谱柱:C18不锈钢柱150 mm×4.6 mm(i.d),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75 nm[7]。
2.8 水分的测定
采用MT30卡尔费休法测定[8]。
3 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配方筛选
3.1 通过流点法对润湿分散剂剂进行筛选
将原药粉碎到一定细度存放于广口瓶中密封保存备用。将润湿分散剂分别配成5%的水溶液,振荡溶解后存放于容量瓶中备用。用电子天平称重50 mL小烧杯并记录小烧杯的质量,向小烧杯里加入5.000 0 g已粉碎的原药,用滴管慢慢将5%润湿分散剂水溶液滴加到装有原药的小烧杯中,其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浆状物,直至液滴可以从玻璃棒上自由滴下为止。记录滴加水溶液的质量(精确至0.000 1 g),重复 3次取平均值[9]。各润湿分散剂流点测定结果见表1。
润湿分散剂对原药的流点=滴加5%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的质量/原药的质量
表1 润湿分散剂流点测定结果
流点的高低与润湿分散剂对农药的活性和固体物的细度有关。润湿分散剂与原药理化性质匹配时,则活性越高,流点越低;固体物越细,流点越高[10]。因此,对于相同原药,润湿分散性对其性能越好,所对应的流点则越低。由表1的流点测试结果可知,SD-819、SD-661、NNO的流点相对较低,可作为进一步试验的材料。而SR-02和SR-05为小分子润湿剂,润湿性能较好,SR-05的流点相对较低,因此,也将SR-05选择作为进一步试验的材料。
3.2 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配方筛选
由于润湿分散剂种类和结构不同,通常会表现出多重性能,比如分散性、润湿性、乳化性等。在实际配方研制过程中,不同助剂润湿分散性能各有不同,有的偏重分散性,有的偏重润湿性[11]。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理论,在配方研制中,将助剂进行复配通常具有用量少,分散稳定性能好等优点。
通过各个配方组合的悬浮率、润湿分散性以及崩解性的测定,对比选出最优配方组合,并对该配方组合的其他理化性能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结果可知,加入分散剂SD-819、SD-661、SR-05和NNO后,产品的悬浮率均大于90%,说明通过流点法筛选出来的润湿分散剂对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体系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可以看出,当使用分散剂的种类较单一时,也就是分散剂SD-819、SD-661和NNO的比例差距较大时,体系的悬浮率相对较低,而在使用比例相近的助剂复配配方中,体系的悬浮率都相对较高,尤其是8#配方,悬浮率高达99%。同时,当以高岭土作为填料,体系的润湿性不好,崩解性差,无法正常摇开,可能原因是高岭土对该体系表现出较差的吸附性,体系中的高岭土无法吸附原药粒子,制剂出现团聚凝结,从而表现出较差的润湿性和崩解性。
表2 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配方筛选结果
综上所述,8#配方具有较优的润湿性、崩解性和较高的悬浮率,因此选择该配方作为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并进一步测试其理化性能。
3.3 各项性能指标测定结果
通过对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配方的筛选,获得了性能优良,黏度适中,稳定性好的产品。同时,测定了其悬浮性、分散性、崩解性、润湿性、含水率、持久起泡性、有效成分含量以及热贮稳定性等性能。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表3)。
经过54 ℃热贮14 d后,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的稳定性均较好,分解率均在1%以下,符合指标要求(低于5%)。
表3 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的性能指标
图2 粒径变化图
3.4 热贮前后粒径变化
为了进一步考察 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的稳定性能,测试了其热贮前后的粒径变化(平均粒径),同时为了进一步说明对助剂进行复配具有更好的性能,设置了几组对比试验。1号作为参照,没有添加任何助剂,它的粒径变化比较大;2号为最优配方的测定结果,粒径没有明显的变化;3、4、5号分别为只添加 SD-819、SD-661、NNO作为助剂时,粒径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它们的粒径变化均较明显(图2)。
4 结 论
首先,通过流点法对润湿分散剂进行筛选,其次,通过润湿性、崩解性、悬浮率进行了综合筛选,最终得到了体系稳定、悬浮率高的 42%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干悬浮剂的配方,并测试了各项理化性能,均符合性能指标。
参 考 文 献
[1] 许逸飞, 秦敦忠, 曹小丽, 冯建国. 国内农药干悬浮剂的研究开发概况[J]. 现代农药, 2018, 17(1): 1-4, 31.
[2] 华乃震. 干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的顶级产品[J]. 世界农药, 2018,40(2): 1-8.
[3] 刘勇良, 周磊, 张宗俭, 等.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研制[J]. 农药,2012, 51(12): 881-883.
[4] 饶楠, 夏红英, 汤璐. 70%吡唑醚菌酯·丙森锌干悬浮剂配方的研制[J]. 农药, 2017, 56(10): 725-727, 741.
[5] 过戌吉. 复配杀菌剂配角品种霜脲氰与乙霉威发展概况[J]. 农药市场信息, 2004, (20): 27.
[6] 张婧, 黄治强, 王丹婷, 等.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在农药复配物中的应用进展[J]. 农药, 2015, 54(10): 703-708.
[7] 成妙金. 70%嘧菌·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液相色谱定量分析[J]. 世界农药, 2014, 36(1): 49-50, 55.
[8] 金向红, 张登科, 黄松其, 等. 50%苯醚菌酯干悬浮剂配方研制[J]. 农药, 2014, 53(1): 23-25.
[9] 张树鹏, 郭振豪, 李新忠, 等. 50%二氰蒽醌悬浮剂的研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6, 37(4): 31-35.
[10] 孙倩, 叶进刚, 吴志杰, 等. 吡蚜酮·噻虫嗪30%水悬浮剂配方的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3, 34(8): 25-27.
[11] 李刚, 王强. 50%烯酰吗啉悬浮率的研制[J].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2,16(2):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