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对“一喷三防”施药时间的分析

2018-09-10赵修灿

种子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小麦

赵修灿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不断提高。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病虫害对其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对“一喷三防”施药时间进行控制,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对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一喷三防”施药时间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为农业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施药时间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2-0075-02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志码: B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其产量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小麦受恶劣天气所影响,病虫害不断加重,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威胁着小麦的生长,对小麦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因此,应积极做好小麦生长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喷三防”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一喷三防”项目概况

“一喷三防”指的是为了避免小麦生长时产生病虫害,将杀菌剂、杀虫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进行混合,然后对小麦喷施。把这些生化药剂喷给小麦,不但可以减少小麦生长时所受的病虫害困扰,还能让小麦获得生长时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有效增加小麦产量。在实行“一喷三防”时,首先,选购的病虫害防治药剂应看好保质期与生产日期,观察售卖处的营业执照,避免买到劣质或过期的药剂。其次,在对可湿性粉剂进行配制的过程中,先倒入一部分水,让药剂逐渐化开,在完全化开后将药品倒入喷雾器进行均匀搅拌,然后不断加水,采取小麦喷施举措,这样做可以避免喷雾里的药液由于不均匀而出现部分小麦施药多、部分小麦施药少的现象。最后,在对小麦实行施药举措前,应全面考虑天气因素,避免降水与露水过重而对叶面农药进行稀释。

2   “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效果

2.1   “一喷三防”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控制好“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十分有利。首先,可以降低农民的负担。农民在一年之中能够获得的资金补助相对较少,在防治病虫害时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但是对药剂进行统一采购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剂的价格,因此“一喷三防”降低了农民用药的成本,减轻了农民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经济负担。其次,可以防治赤霉病。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实行“一喷三防”举措,对农药的喷洒行为进行规范,可以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出现。依据相关规定采取防治叶面的举措,使用普穗制度,不但会提高农民对赤霉病防治时的积极性,还会使防治次数与面积不断增加[1]。最后,可以普及赤霉病防治技术。实行“一喷三防”举措,能够有效宣传小麦的赤霉病技术并对药剂进行发放。通过给农民发放传单的方法,让农民对赤霉病防治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能够控制施药时间,合理用药,不断增加赤霉病药物防治的农户数量。同时,根据政府部门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倡导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进一步增加小麦的覆盖率。

2.2   “一喷三防”不同施药时间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实行“一喷三防”举措,不同的施药时间能对小麦后期防治病虫害起到不同效果。以小麦条锈病为例,如果喷药时间早一些,那么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就会相对较好,反之,如果喷药时间晚一些,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就会相对较差。尤其是在小麦抽穗前对其进行喷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更为显著,这是由于小麦出現条锈病具有循环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在早期喷药不但能对过去出现的病株现象进行抑制,还可以防止出现新病株。从小麦赤霉病上看,其喷药时间和小麦花期程度相符。同时,小麦抽穗前的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在小麦花期较为旺盛时喷药会发挥较好的效果,而后期喷药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不过和花期旺盛时喷药相比效果较弱。从小麦蚜虫上看,只有喷药时间晚一些,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才会更好。由于蚜虫繁殖生长的速度相对较快,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对小麦喷一次药完全不能解决小麦的蚜虫危害。因此,应在小麦抽穗前喷药,将前期的蚜虫生长进行有效控制,后期蚜虫也会进行繁殖,应不断对其喷药防治。从小麦吸浆虫上看,其喷药时间应在小麦抽穗内,尤其是在小麦抽穗20%和70%时,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小麦吸浆虫会选取固定的繁殖期和生长期,通过控制喷药时间,确保小麦正常生长。

2.3   “一喷三防”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实行“一喷三防”举措,不同的施药时间还对小麦起到不同的保产效果,尤其以小麦抽穗20%和70%时喷药会获得更好的保产效果。小麦受到赤霉病、条锈病、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的影响较为严重。小麦蚜虫是一种常见害虫,能够在高温条件下造成巨大危害,而赤霉病、条锈病、吸浆虫都是一种偶然危害,受气候因素影响相对较小[2]。因此,要想使小麦产量更好,应对小麦蚜虫进行一个合理的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具体的喷药举措。在小麦抽穗前就应喷药防范病虫害,但是不能对后期的危害进行控制。在花期相对旺盛时喷药会获得不错的保产效果,然而蚜虫已经在前期造成危害,影响了小麦产量,所以这两种喷药处理都没有较好的保产效果。

3   “一喷三防”技术原理

3.1   高效利用,养根护叶

叶面肥直接进行根外喷施,植株吸收快、养分损失少、肥料利用率高、健株效果好,可以快速高效起到养根护叶的作用。

3.2   改善条件,抗逆防衰

喷施“一喷三防”混配液,可以增加麦田株间的空气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植株组织含水率,降低叶片蒸腾强度,提高植株保水能力,抵抗干热风危害,防止后期植株青枯早衰。

3.3   抗病防虫,减轻危害

叶面喷施杀菌剂,可以产生抑制性或抗性物质,阻止病原菌的侵入,抑制病害的发展蔓延,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叶面喷施杀虫剂,农药迅速进入植株体内,可以通过蚜虫、吸浆虫等刺吸式害虫,吸食植株或籽粒中的汁液,毒死害虫。有些农药对害虫同时有触杀和熏蒸作用,通过喷药直接杀死害虫,从而降低虫口密度或彻底消灭害虫,以防止或减轻害虫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

3.4   延长灌浆,提高粒重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可以延缓根系衰老,促进根系活力,保持小麦灌浆期根系的吸收功能;减少叶片水分蒸发,避免干热风造成植株大量水分损失而形成青枯早衰;促使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延长叶片功能期,延缓植株衰老,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强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转化,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4   “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4.1   小麦生长中后期病害的防治

“一喷三防”喷施时期是在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的主要农药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防治赤霉病的主要药剂有氰烯菌酯、烯肟·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多·酮(多菌灵和三唑酮复配剂)等。

4.2   小麦生长中后期虫害的防治

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有蚜虫、吸浆虫等。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氧化乐果等。防治吸浆虫成虫可用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甲基异柳磷、氧化乐果等农药。小麦抽穗期一般与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吻合,整个抽穗期都是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高峰期,是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穗期拨开麦田一眼看见2~3头成虫时,便需要立刻进行抽穗期喷药防治。在小麦抽穗70%~80%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最好。

4.3   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的预防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干热风出现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植株蒸腾加剧,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时期缩短,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高温还可使籽粒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增加,积累减少,造成粒重进一步降低。我国的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灌浆期间受干热风危害的频率较高,其他麦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出现。

为了简化工序,节省生产成本,可以针对上述病虫害及干热风发生情况,配制有抗干热风、防早衰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和杀虫剂的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

总而言之,在小麦穗期防治病虫害是十分重要的。“一喷三防”施药时间会影响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保产效果,病虫害防治不但与当前地区出现的病虫害种类有关,还和病虫害发生程度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关。因此,只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喷药时间,才能让“一喷三防”获得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 1 ] 张秋红,王祯.3W YP-120型遥控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防治小麦病虫害试验报告[J].河南农业,2017(34):36-37.

[ 2 ] 陈强建.立克秀6%悬浮种衣剂与高巧60%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病虫害和增产效果研究[J].河南農业,2017(25):36-37.

(收稿日期:2018-09-06)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