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中地理实践的设想

2018-09-10姜晓军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4期
关键词:蜀山巢湖合肥

姜晓军

摘要: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研学旅行中进行地理实践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研学旅行;地理实践;设想

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高中阶段地理教育的目标是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尊重和关爱地球,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可见地理实践在地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师的重要使命。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校近几年研学旅行安排的实际情况,认为在研学旅行中进行地理实践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一、目标

1.考察合肥、南京、杭州等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学习考察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2.通过周边地区的研学活动,提高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3.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地理实践能力,达到综合实践育人的目标。

二、组织

1.高一地理学习结束时,带领学生开展为期三天的杭州及周边地区研学旅行活动。

2.高二上学期期中后,组织为期两天的合肥或南京周边研学旅行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研学目的,做好相应的地理研学活动准备。

三、评价

1.关注过程。倡导学生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对参观、访问、观察的结果或原始材料进行整理记录,如实、完整地反映考察的整个过程。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摄影工具,对参观、观察的对象进行全景式的复制,并将记录材料应用于考察成果的表达。

2.关注结果。倡导学生以模型设计、实物展示、音像剪辑、网页制作、节目表演、研究论文、书面报告、图片(照片)展览或其他综合方式,多手段、多形式、生动活泼地总结表达,评选出研学旅行活动的优秀成果奖、优秀团队奖、创新奖、特色奖等奖项。

3.关注分享。班级和年级于研学旅行结束后组织集体成果交流展示和汇报活动,以班级、刊物、展览会、研讨会、答辩会等形式分享、交流。

四、地理研学旅行实践指引

地理参观

考察参观的内容往往非常广泛,因此有效的参观首先是有学习、有选择的参观,避免内容琳琅满目,参观时走马观花,参观后收获甚微。

参观准备:了解地理参观目的和内容,確定自己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参观时要有重点,并做好参观记录,记下自己的思索、疑问及收获。

合肥市区的参观考察,可以有计划地参观合肥科技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合肥港等。高一上学期期末,笔者带领高一部分学生参观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和安徽省文化博物园,选择性参观了地球厅、恐龙厅和矿物岩石厅,学生从模型和图示了解了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以及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感兴趣的是巢湖鱼龙化石,带着疑问了解从三叠纪早期到白垩纪中期的地质演化历史。

地理调查

1.地理调查的基本过程

(1)确定调查课题。确定调查课题要遵循以下原则:选题不要超越自己的知识水平;选题不要贪大求全,切入点要小,最好是专题调查。

(2)按照课题、根据任务组织力量。一般调查工作以小组形式为宜,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最后总结汇报。

(3)制定调查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和提纲。

(4)开展调查。①收集资料,包括文献资料、报刊资料、查阅有关研究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网站资料;②记录与处理,调查完毕后及时做好整理,完成对调查对象的整理、当日的报告书等。

(5)整理实践资料,编写实践报告。每个地理调查合作小组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写出地理研学报告。大致包括以下部分:调查名称、目的、方法;调查的区域和内容及资料的来源;整理所有信息和资料,确定表达方式——文字、图表、示意图、地图;地理研学调查人和整理资料人署名。

(6)研讨、整理成果。各小组召开研讨会,向研学成员汇报调查成果,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区域环境的特征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关系。

2.地理调查的类型和推荐调查项目

(1)宏观调查。宏观调查的内容包括组成自然环境的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的区位特征。进行宏观调查时,应按地理要素和区位特征分项进行,再综合概括,分析当地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专题调查。指结合当地生产生活需要进行的一些调查,如对合肥市南淝河沿岸的污水排放对巢湖水质的影响、大蜀山自然生态考察等。

(3)合肥考察中推荐的地理调查课题方向:合肥秋天天气变化对合肥市民生活的影响;合肥绕城高速沿线的土地利用状况;巢湖水系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肥主要绿化树种,等等。

地理观察和观测

1.观察的方法

观察活动通常是指有意识地辨认或感受某一事项的活动过程,如生物多样性观察中的生物种类观察,地理观察中的地质地貌类型观察、河流湖泊观察,旅游景观中的审美观察等。南京和杭州的研学考察中,间接观察法的应用就是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如研学手册、景观光盘、介绍材料等),充实和丰富考察所需的素材。

2.中学生可做的地理观察

(1)山地的观察。①山系归属判断。山系,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在地质成因上有相互关系、按照地质成因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登山,应明确登的是哪座山、哪一列山、哪条山脉,如登华山就应知道它是秦岭的一部分,登张家界就应知道它是武陵山脉的一部分。那么巢湖北山的归属如何?②山地按构造成因的分类归属。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较多遇到的是构造山,构造山按构造形式又可以进一步分成褶皱山、褶皱——断块山、断块山、火山等,在实地考察中要细细观察山地的地质构造基础,才能识别山地按构造的分类归属,如通过查阅相关知识、通过观察判断巢湖北山和合肥大蜀山分别属于褶皱山和火山。高一上学期在学习必修一中地表形态后,我带领学生观察合肥大蜀山,通过徒步绕行大蜀山一圈,然后步行登上大蜀山,感受大蜀山的外部形态为圆锥形,观察大蜀山岩石的外部形态和颗粒成分,结合书本学习和图片观察所得的知识,认识大蜀山的火山结构。

(2)河流的观察。河流地貌是河流在发展过程中受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的总称。长江发源自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河段、长江三峡河段、“九曲回肠”式的荆江河段和长江三角洲,都是河流在不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河流地貌。①河谷类型及其特征的观察。按河谷的形态,划分为峡谷和宽谷两类,峡谷主要分布在山区,谷底几乎全为河床所占,横剖面呈“V”型,多瀑布、湍流和险滩;宽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流的平原区、谷底宽平,河床迂回曲折,多有河漫滩分布。②河床平面形态和河漫滩的观察。曲流主要是因河水的环流作用而形成。河曲发展到后来,弯曲越来越大,形成曲颈流,最后被洪水冲开,裁弯取直,曲流被废弃,形成河迹湖——牛轭湖。河流在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河床部分称为河漫滩,在宽浅河床中,由于水流分叉,便会在河床一侧形成河漫滩。③河流阶地的观察。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的地形叫作階地。一条河流上出现多级阶地的现象,是地壳多次间歇上升、河流下切的结果,反映了地壳运动的不均匀性和地壳运动的幅度和频度。河流阶地的阶面上有河流冲积物,而其他原因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的阶梯面上则没有河流冲积物。河流阶地往往多级沿河呈长条形状分布,且向河谷和下游倾斜。④河湖水文观察。调查巢湖的水源。高一下学期期中,我带领学生观察了巢湖西源的杭埠河、丰乐河、派河。杭埠河为巢湖主要干流,为巢湖水源的60%以上,而丰乐河为杭埠河的左岸支流,其中让学生认识位于杭埠河上的万佛湖为人工水库,学生了解了巢湖西部水源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点。⑤河流、湖泊成因观察。河迹湖:南京著名风景湖泊——莫愁湖,是一个河迹湖,它是秦淮河注入长江低洼地区淤塞形成,现在成为金陵第一名胜;海迹湖:由古海洋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如杭州的西湖;构造湖:巢湖是由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位于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上。

参考文献:

[1]何美珑.新课程地理课堂.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曾浩然.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3]刚祥云,陈雅歆.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30).

[4]李兴防.研学旅行的特点及实施准备研究 [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7).

猜你喜欢

蜀山巢湖合肥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川游记之蜀山传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安徽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action Tendency of Rura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