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2018-09-10赵廷成

种子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油松造林技术

赵廷成

摘   要: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绿化造林树种,因为它喜光、喜干冷气候、深根性良好,所以容易在土层深厚、排水条件良好的中性或酸性钙质黄土中快速生长。考虑到北方干旱气候较多,采用传统裸苗种植很容易出现育苗保存率、造林成活率低下等问题。基于此,探讨了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油松;容器育苗技术;造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2-0054-02       中圖分类号: S791.254       文献标志码: B

油松容器育苗目前在北方地区比较常见,因为其育苗周期相比裸苗更短,所育苗木质量更高,特别是在雨季,育苗造林成活率可达到最高,因此采用容器育苗具有相当可观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

1   油松容器育苗的基本原理

油松容器育苗一般要运用已配制好的营养土,再配合基质一同装入到容器内,最后在容器内播种,可实现有效育苗。基于此法的油松育苗几乎不会受到季节影响,且具有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等优点,还可以保证油松苗木具有较发达的根系,对像北方这样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实施油松造林非常有利。

2   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一般来说,油松的容器育苗造林应该尽量做到早播种,即尽量选择在干旱季节进行播种,避免因高温高湿环境使幼苗患上立枯病而迅速死亡。另外,早播种还能早出苗,等到苗木长到壮苗时则不容易发病,此时可按照正常管理方法进行栽培管理。

2.1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应用管理方法

2.1.1   整理育苗地

油松容器育苗对育苗地的要求与裸苗栽培一样较高,一般要选择排水性良好且土层深厚的中性或酸性沙壤土。为了提高油松幼苗的苗期管理质量,要选择交通相对发达、地势平坦且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这也是北方适合栽培油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育苗期要首先整理小苗床,保证每一个小苗床之间都保留大约50 cm的步道,以便于工作人员日常管理。苗床床面要求平整,且要稍低于地面,这样更有利于灌溉。

2.1.2   营养土配制及装袋

营养土配制是油松容器育苗的关键环节,油松育苗能否达到高质量,取决于其土质是否良好、营养是否充足,如果营养不够充足,还容易出现油松育苗土质板结现象。所以说在油松的容器育苗过程中,应该选择营养吸收能力最强的腐殖土,例如松树的腐殖质土。该土壤不仅营养丰富,其肥沃度较高、害虫较少,适合与营养土共同配制。一般在配制营养土过程中还要施加适量肥料,例如尿素0.2 kg/m3、氯化钾0.1 kg/m3、过磷酸钾0.15 kg/m3。为预防病虫害,还要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实施彻底消毒。

在装袋方面,一般要等到营养土配制完毕并密封后的2~3 d。装袋要注意两点问题:第一,要避免在营养土装袋过程中出现窝杯问题;第二,要在装袋之后将容器整齐平放于苗床之内,并选择在容器表面覆盖一层2~4 cm厚的沙壤土。一般来说,容器的放置方法有两种,即地上或地下,可根据油松育苗容器的实际放置位置选择采用哪种方法。

2.1.3   苗期管理

在苗期管理阶段要做好灌溉和追肥,适当间苗、补苗,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因为油松幼苗在容器中萌发较快,经15~20 d能全部出苗,所以可根据地表含水量对已出幼苗进行灌溉,一般保证10~15 d灌溉1次,每次灌溉时间要选择在9:00 AM之前。

追肥选择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主要对油松幼苗喷施尿素配合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叶面即可。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则以喷施磷肥为主(苗期管理后期),速生期还要适量喷施氮肥。

间苗补苗方面,由于采用了容器育苗方式,所以要保证每一个容器内部只保留1株幼苗,如果有多余的幼苗要进行间苗处理。间苗即是要去除生长较差的幼苗,保留长势良好的成熟苗木,必要时要做好补苗工作。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管理方面,则要结合油松容器育苗期发生最频繁的立枯病进行相应治理,可在油松容器育苗出苗后马上喷施1次1%的硫酸亚铁,并在7 d后喷施1次1%的波尔多液。通常情况下,地老虎是油松容器育苗比较常见的虫害,针对它可选择2 000倍液敌敌畏实施诱杀[1]。

2.2   油松造林技术应用管理方法

为了提高油松造林质量,可选择精细造林方法。通常选择在春季到秋季之间进行大规模造林,需要注意的是,可选择在春季苗木未萌动前就展开造林,此时容器育苗速度最快,经10~15 d油松幼苗地径就能长到0.5 cm左右,苗高可达到20 cm以上。一般待顶芽饱满时可正式展开造林工作。

在造林之前为苗圃浇透水,并在起苗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油松幼苗的根系部位。在栽植前选择80 cm×80 cm的平坦沙壤土质进行整地挖穴,并在穴的底部铺设2~5 cm厚的浮土,确保苗木不出现窝根问题。在全部准备好后,就可以从容器中脱杯栽苗,并同时做好整地、扩穴、除草工作,结合立地条件,确定油松的栽植密度。正常的栽植密度应该保持在1 680~3 500株/hm2,如果立地条件良好,可考虑采用高密度栽植[2]。

综上所述,油松容器造林具有较高的造林质量、较短的造林周期,深受地方林业农户所青睐。目前,结合实践经验可以了解到,容器育苗相比于裸栽成活率可提高近50%,保存率也能提高至少40%,这对于地方大力推广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 1 ] 李春雷.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05):190.

[ 2 ] 张宝祥.华北地区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13):100,122.

(收稿日期:2018-11-12)

猜你喜欢

油松造林技术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栽培和管理技术
油松种子催芽处理方法与研究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油松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