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改背景下国防生的认同感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9-10李孟余凯王少卓林伯先陈博文

高教学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国防生对策思考身份认同

李孟 余凯 王少卓 林伯先 陈博文

摘 要:国家大力推行军改政策,科技强军是军队改革的重要战略。国防生作为技术兵种的重要来源,已成为军队干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培养质量关系到军队新的历史使命的有效履行。文章通过对在校国防生思想现状及其认同感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国防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对策。并提出身份认同的三种体现形式,即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

关键词:国防生;教育培养;身份认同;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5-0155-03

Abstract: The state vigorously implements the policy of military reform, and strengthening the army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he army's reform.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echnical arms, the defense student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army cadres. The quality of their training is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arm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ideological status and their sense of ident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three kinds of embodiment of identity, that is, sense of honor, sense of belonging and mission.

Keywords: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dentity; countermeasures

一、概述

具有普通大學生和军队预备军官双重身份的国防生成为我国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一直受到地方高校与部队的高度重视,然而高校缺乏部队管理经验,环境较为开放,容易使国防生将自己与普通大学生身份混淆。目前,许多国防生的思想状况和身份不尽如人意。在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迫切的任务是充分认识和理解国防生的思想和身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国防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具有良好的爱国思想意识和坚定的信念。

二、认同感的意义及目地

通过对当下国防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身份认同感的调查研究,对国防生的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国防生教育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其意义在于,国防生是大学校园的一个微小的群体,却构成了部队庞大的预备军官队伍。军改后我国坚定了科技强军的战略目标,认真了解国防生思想动态及身份认同,并对所面临的问题加以改进,坚定国防生入伍信念,提高总体质量。将为部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国家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调查分析及结论

(一)国防生身份认同含义

认同是个体行动的指南,也是一个组织乃至社会运行的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国防生的身份认同是指国防生对群体的认同感,自愿自觉履行准军官责任与义务,对国防生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对未来的军旅生涯有极高的使命感。

(二)国防生身份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

1. 调查对象

为了了解当代国防生思想动态以及身份认同感,于2016年5月在成都五所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进行走访,座谈,问卷发放来调查国防生心理状况。走访座谈国防生55人,总问卷数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按年级划分回收问卷其中大一89人,大二64人,大三72人,大四63人。

2. 分析及结论

(1)国防生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度不够。首先发现当被问及国防生报考目的时发现,报考国防生动机多元化,中国强政府力社会背景下,体制内的军队就令人向往,刚刚高中毕业的青年部分存在功利心,渴求国防生的优惠政策;有的因成绩不理想不得已做出选择;还有的在媒体的引导下凭借满腔热血报考了国防生。但是当问及报考时对国防生政策是否了解,仅有22.6%的人回答了解。因为选择目的动机并不一致,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并不能理解认识到作为国防生所应有的身份认同以及对时代肩负的使命感。因些进入学校后才发现国防生的要求跟自己的志向并不契合,从而心理思想上有一定游离和疏远,间接或直接的造成国防生自我认同危机。例如在回答“是否后悔选择当国防生”时仅有56.9%的同学回答从不后悔。相当多的人对当初的选择感到遗憾和懊悔。

根据调查问卷的多项选择题来看,最希望毕业后的分配去向,有77.1%的国防生选择家乡附近,53.1%选择去科研单位,33.3%希望去繁荣的城市。另一些问题显示32.3%表示工作以后希望尽快复原或转业。仅仅34.0%的人有意愿在部队工作15年以上。通过走访和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国防生在大学阶段对未知的军队生活存在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认为军队会带给人枷锁,限制人身自由,现阶段为准军人身份热情较低,归属感不强,认可接纳程度较低,有一定程度脱离国防生身份的想法。

(2)矛盾心理比较突出,多数国防生明白自己的身份与使命,并且有为祖国献身的理想信念,但会在具体实施情况下产生畏难情绪。既有活泼、愉快、奋发的积极一面,又有低沉、悲观、颓废的消极一面。问及“在空闲时间做什么”,半数以上回答学习占据大部分时间,而调查显示国防生课外平均学习时间不到两小时,国防生明白自己肩负携笔从戎的使命,却分配给日常学习任务的时间略短;因天气或其他原因停止日常训练是一件让国防生异常高兴的事情,但是当问及“如何看待国防生日常训练”80.2%的国防生回答“非常支持,并积极参加”。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但是国防生也明白自己习武强军的使命。

在回答“现阶段国防生的生活与你理想中是否有落差”时,有45.5%的人回答“是”,回答否仅占“35.8%”。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差距。多数人向往部队生活的,却对当下国防生的准军事化管理抱有各种程度的不满,例如75.4%的人认为将来的军队工作很有价值,令人充实。但74.3%的受调查者认为国防生应该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感觉自己的身份带来了许多额外的任务干扰了大学生活。

(3)国防生身份认同感在大学期间动态变化,高年级表现出的认同感相对强于低年级。每周多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是强化军政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科目。当问及“如何看待国防生日常训练”时,大一到大三年级的同学基本上仅有75%的人认为非常支持并积极參加训练,其余选择了“训练过多应该减少训练”或者“不想参加”,而大四学年,作为训练任务最重的年级却有92%的国防生选择非常支持并积极参加。在被问及类似问题时各个年级不尽相同。

针对“如何看待国防生多次暑期25-30天集训”问题上,通过座谈,走访可以了解到,大一刚入学就参加严格的集训,让刚刚从高中毕业的青年略感难以适应,到大二大三逐渐认同准军人身份,感到经历集训并不会带来负担,到大四时临近毕业,回首过往的集训给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军政的基础,逐渐明白经历过的苦难都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具体情况参见图1)

由调查数据绘制的折线图可以得知,大一大二时国防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多数大学生在积累知识,奠定基础,而在大三年级时,身边同届的普通大学生纷纷走上了各种人生轨迹,出国,保研,创新创业等等,而国防生却没有如此多的选择权利,难免有所动摇,感觉自己的军旅生涯不容乐观,甚至会产生国防生身份限制自己的自由和发展这样类似的想法。大四面对既定人生轨迹坦然接受,不再有强烈的心理落差,身份认同感回升。

同样大四年级有接近70%的人较为关注军事专家讲座,军事新闻以及国防科技资讯,其他年级平均50%的人较为关注。不排除大四年级更有充足的时间发展个人爱好,但是毕业年级大部分人对人生轨迹确定后,更加积极了解相关资讯,对未来军队生活的准备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四、国防生培养方法及建议

(一)树立国防生提高集体荣誉感,在筑牢思想根基中引导身份认同

集体荣誉感是国防生完成各项任务、活动的精神动力,但通过调查发现,国防生集体荣誉感状况并不乐观,国防生集体荣誉感不强的原因有报考动机不纯,学习动力不足,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自我归属感不强等原因。

增强国防生集体荣誉感的措施:

1. 学校应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一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基础实施奖惩,在国家奖学金现有政策的发放上,学校可以灵活运用在现行政策用足用活。二是加大督导的力度。驻校选培办需要实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加强与老师和辅导员沟通,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并与老教师及时评定学生学习情况,提出任务目标要求,进行教育性引导。另一方面,随着学习情况的变化,也可以实行浮动制,随着变化作及时的相应调整。此外,其他特殊待遇也应与学业成绩挂钩。

2. 完善健全激励机制。一是物质与精神并行。国防生本身平时训练项目多,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倦怠,而适当的物质激励更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比起枯燥强加的思想教育更见效果。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应相配合。二是多鼓励学生开创文化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办活动,结合学生学习、训练、生活的特点,把握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按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专业,来生动灵活地创新活动和项目,融入把思想和兴趣,完全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作用。

3. 增强国防归属感及国防意识。其实自我归属感是慢慢积累起来,它需要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许多国防生对军队和前途知之甚少,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定期为国防生开办爱国主义培养讲座,其实很多高校都会在新生大一刚入校时给学生普及和开办各种讲座,但到后面大二大三时期此类活动就越来越少,所以定期开讲座对培养国防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们可以从讲座中领悟到革命战士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和前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领悟军人的崇高和使命。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及时的为在校学生普及军队的新动向等,让国防生始终感到自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二)树立国防生使命感,在锤炼军人特质中内化身份认同

1. 提高国防生的培养质量。把“源头饮水,爱国荣校”的优秀文化和“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伟大精神有效融合起来,作为学生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国防生紧系祖国把他们的个人理想联系在祖国的命运上,把“爱国荣校”的强烈责任感转化为刻苦学习,从军报国的远大志向。融合高校和部队资源,以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思想。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国防生和投身部队文化环境的国防生,研究这两个不同的、又有联系的环境和文化差异,把握其特点,对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有很大帮助。

2. 各级国防生分开实施分层教育,入学新生应重点培养:遵章守纪、条令条例教育。灌输遵纪守法,具备基本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针对入学二至三年的学生,主要开展培养对国际国内形势,周边环境以及部队职能使命教育,增进国防生的爱国意识、忧患意识以及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对即将毕业走向部队的大四国防生,主要需要加重学生部队军人意识,为学生做好从学生转变为军人的过渡阶段,学习“服从分配,建功军营”的主题教育,帮助学生们克服思想动摇、前途迷茫,不愿到边远艰苦地区、不愿到基层等问题,学校需要充分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国防生要实现个人价值,必须将个人发展与军队建设联系起来。

3. 现代传统教育相结合,创新加强培养国防生的手段。首先,课堂教学还是要做为主导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也在大学生群体有相当广的影响及威力,开展互联网微课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相结合,开辟军政训练网上课堂,可以完善课堂教育的短板,如学生时间有限不能集中等缺点。

五、结束语

国防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身份认同在国防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愿献身国防,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才是一个合格的预备役军官所应具备的基础。它能直接关系到国家军队的发展和军队的战斗力。学校和军队相互配合协调为国防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预备役军官打好坚实基础,让更多学生入伍后能成才。

参考文献:

[1]何冰,范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原因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王瑞霞.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提升路径探析[J].才智,2014(3).

[3]王世臣,马永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M].解放军出版社,2013.

[4]裘戈.加强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的思考——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6(18):235-236.

猜你喜欢

国防生对策思考身份认同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