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2018-09-10朱少明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

朱少明

摘要:本文对信息技术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现状以及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效率的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文中观点是笔者在一线教学中的所观所闻、所思所想。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之于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灵动的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对于数学课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化简练为丰富

数学中很多定义、定理、推理等内容都力求简练,这是数学语言的特点。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书中隐去的内容完整呈现给学生。通过大容量的信息展示呈现,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某一知识的来龙去脉,必要时还可以介绍一些数学史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学科的另一个特点是抽象,这也是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的重要原因。其实不只是学生,多数人都更愿意接受形象的东西,如比之文字更接受图像,比之图像更接受视频,比之视频更接受现场体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比如在學习几何变换时,我们不仅可以从抽象的定义入手,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地在大脑中建构各种变换,再结合定义去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3.化冰冷为有趣

有位数学大家说过,数学具有冰冷的美丽。实际教学中,发现对于这种冰冷的美丽学生体会起来很困难,这里主要是智力认知上的困难。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知道勾股定理有很深的数学含义,学生是难以体会的,但其中的一些方法技能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如面积法、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而通过勾股树的动态演示,就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在惊奇中发现数学的神奇,从而化冰冷的美丽为有趣直观的美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1.使用技术不过关

这是个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学习与练习加以完善。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我们的教师学习欲望并不强烈,主要问题是认识问题,他们对已经到来的信息化教学还处于抵抗状态,新事物总会受到这种待遇。

2.使用意识未跟进

思想决定行动,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是当下的一个普遍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做到深度融合,首先要求使用者的意识能跟上。就像出门,你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步行或骑行或其他交通工具,这是一种自发的意识,不是为使用而使用,我们已经把它内化成一种工具。那我们有没有把信息技术内化成课程教学的一种工具呢?这值得反思。

3.对教材内容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不够

除了意识问题,一个真正的困难出现了:如何把教材内容做信息化处理,以便更好地教与学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会遇到不少挑战,需要不断去思考尝试、探究解决。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做起,比如先用画板拖拽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发现、归纳其中不变的东西即性质;借助统计工具让学生对复杂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培养数据统计思想,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等。

4.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认知不足

传统教学方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果非要一比高下,信息化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选择,任何人都无法阻挠。与其等待,不如尽早认知。信息化不再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本身就是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立体式、多方交互的教学方式,它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大容量、即时反馈评价、化静为动、不受时效场地约束等优势。

三、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效率的策略

1.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意识与技术。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通过意识与技术的双向促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与技术。有了强烈的使用的意识,也就解决了学习技术的动力问题,学到的技术也反向刺激了使用的意识与认知问题。所以,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2)不少老教师有困难,这很正常。学校有“青蓝工程”,操作已经很成熟了。为什么我们也不来个“蓝青工程”?让年轻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学信息技术,互帮互助,实现双赢。一个阶段后,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考评,促进他们尽快进步。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因为我不止一次听到老教师说想学但苦于无专人指导。

(3)在赏课中学习,在制作中提高。通过精品课程的欣赏,我们在评课中可以重点关注其中的信息技术要素,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技术。我们很多教师身上都存在“课上激动,课下不动”的问题,所以这里我们鼓励教师在欣赏别人的精彩后及时学习领悟,化别人的精彩为自己的精彩。信息技术的获得是动手操作来的,就像现实中的很多技能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操作,肯定会大有进步。

2.提升对教材内容信息化的处理能力

一线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突破:

(1)先将教材内容进行电子备课化处理。已有很多电子备课活动,但不少都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备课的方式对教材内容先进行初始的信息化。

(2)将其中的重难点内容再进行信息化处理。这里会有一些内容难以处理,如代数中的一些内容,需要我们进行思考解决。举个例子: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还没有学习一次函数知识,如果用两条直线相交,观察其交点坐标,肯定是很好的信息化处理。那么这里可以先制作代数解法的思维流程图,让学生用程序化方法解决问题,像电脑程序一样。然后再提问学生思维图的制作依据是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方程消元思想。这种学习模式在教材中比较常见,如学习绝对值的定义后,后面给出了正负数和零的绝对值结论。我们也可以这样做,通过信息化处理,将教材知识程序化、模型化。

3.提高对信息化方式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认知

对信息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正确认知是实施信息化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下面从对信息化数学教学的几个认知误区谈起:

(1)信息化教学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辅助,它本身就是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后产生的有效教学方式。

(2)信息化的数学课堂不是简单地使用幻灯片、无线话筒与白板,这些都只是信息化手段的一些硬件工具,信息化的数学课堂还需要教师将教材内容提前进行信息化处理,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通过制作微课,融入先学后教、导学案等学习理念,通过人机对话、即时反馈,实现线上对教学进行评价。与

(3)信息化数学课堂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单一学习记忆,它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通过信息化处理的教材学习会呈现出很多以往课堂所欠缺的“无用”知识,如数学发展史、思想方法演变、来龙去脉的推理、动态的演示、可反复学习的重难点知识、拓展性学习材料、学力水平反馈指导,等等。

(4)信息化数学课堂不是教师教加学生学的简单组合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对知识的信息化处理与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实施,学生的翻转学习、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需用信息化的方式与措施接受学习,并对知识进行拓展与深化。信息化对师生均提出要求,需要他们具有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素养。

总之,信息化的数学课堂是一个涉及多维的学习系统,除了传统的教与学外,还要有各方面因素的参与和配合。我们只有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才能收获更多的教学精彩。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史宁中. 数学基本思想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