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MTI外交外事英语口译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2018-09-10郭宏宇温婷

高教学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郭宏宇 温婷

摘 要:文章以翻译硕士专业开设的外交外事口译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课程教学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使翻译硕士毕业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外交外事活动。

关键词:翻译硕士;外交外事口译;教学设计;口译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8-0118-03

Abstract: Taking the diplomatic&foreign affairs interpreting course in MTI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progr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for the graduates in MTI program, and prepare them for foreign affairs.

Keywords: MTI; diplomatic&foreign affairs interpreting; course design; interpreter

MTI即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自2007年批准实施以来,MTI学位建设也获得了较快进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也依托自身学科长处,开办了具有特色的MTI学位,翻译人才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MTI专业毕业生中有许多人直接走上涉外工作岗位,专职或兼职从事外交外事翻译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办以及其他重大活动与事件的出现,表明了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中国今年极为重要的“主场外交”盛会之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合作全方位展开,也对相关的各行业提出了新挑战。

从此前的相关调查和资料的反馈看,除外交部等为数不多的单位外,大部分聘用单位都不会提供严格的在职培训,而是希望毕业生具备担任一般外交外事翻译的能力,并经过一段实践能尽快担当更加重要的翻译工作(何群,2001)。当前的外交外事口译课程距离市场预期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本文拟从外交外事口译课程当前存在的不足、教学内容设计讨论高等院校在课程教学上的创新培养方式,并就如何促进外交外事翻译教学的改革提出一些新思路。

一、外交外事口译课程对师生的要求

作为英语口译专业课程的其中一门,外交外事口译因其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而成为各大院校纷纷选择开设的课程。外交外事口译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要求。除了同普通翻译课程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熟练的翻译技巧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在某些特定的外事活动中,还会要求口译员掌握足够的其他专业知识,储备相关词语。教师在外交外事口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则应具备充足的语言文化知識、翻译技巧经验和国际大局意识。

二、当前外交外事口译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广度难以面面俱到,专业资料缺乏足够的时效性,教师鲜有外交外事经验积累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提升学生外交外事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目标难以企及。翻译专业的学生因为多以模拟交传作为主要练习方式,缺乏实际场合积累,对外事活动的经验积累也较少。一些院校在课程设计上也无法将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不易被激发。目前教授外交外事口译课程的教师队伍仍以英语专业教师为主。然而,翻译不能与英语直接等而视之,特别是外交外事翻译活动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对人才语言素质及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外事口译人才培养需要有清晰的目标,这也为学科教学增添了挑战。

三、外交外事口译课程教学设计的改进方向

(一)依托权威教材,掌握外交知识

早在2009年,外交学院的王燕就已经指出,外交外事人才的培养要提升至高级专业的水平。除了普通翻译人才所具有的扎实的语言功底、熟练的翻译技巧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积累良好的政治素质、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等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王燕,2009)。这也使得外交学院多年来在高级英语外交外事翻译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国内外交外事口译主流教材主要是由外交学院何群、李春仪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外交口译》。这部书的编写思路与框架以中国的对外关系和专项外交为主线,如分成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欧盟、环境外交等单元,在书中引入与单元相关的演讲、对话等音频资料供学生练习。在音频资料和注释说明之外,书中还编列了外交政策,外交语言术语等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精进外交领域素养。但是由于课时限制,教师会更加倾向于增加学生练习时间,无法同时兼顾素质培养和基础夯实。

因此,笔者认为,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可以集中在政策知识的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综合背景知识,提升国际视野。音频资料部分可以作为课后练习或用于进行测验考试。这样既可以提升外交外事素质,又可以兼顾语言翻译技能。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用答疑完成此前学生在音频作业方面遇到的难点。

然而,如果过于依赖参考译文,囿于固定译法,则不利于学生翻译水平提升,且不利于实战经验积累。例如在《外交口译》第一单元中,编者将国外的社交网站“twitter”译为“叽喳网”。在成书时该网站的确无官方或通用的汉译名称,而目前包括中国官方媒体在内,均已采用“推特网”作为通用汉译名称。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仔细斟酌参考答案,用精炼明确的句式处理原文。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讨论交流来充实译法,夯实锤炼自身功底。

口译虽然与笔译在对听说方面的要求有别,但是一名好的口译员必然要以过硬的笔语表达能力支持口头的表达。所以教师在教材音频和准备的音频资料之外,应当让学生接触一些中等级别的外事活动的演讲、致辞、谈话等文稿,以视译的方式增强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二)做到与时俱进,关注外交礼仪

国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外交重点亦层出不穷。对于学习外事口译的学生来说,必须把握当今热点,这样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最新国际趋势,掌握新词汇新思维的名称。例如,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很多媒体都以“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冠名;但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官方给出了“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正式名称。若学生不及时获取此类新闻资讯,则不利于为实战打基础。很多学生在平时缺少外事活动的实战经验,非常容易出现因不懂礼仪出现的失误。

据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之中引入每周时事回顾,以热点串讲的方式穿插原有教学计划中的内容来启发学生;或者可以将新闻资料作为学生的口译或视译练习内容;最后还需要在每次课时之中向学生普及外交礼仪知识,做到胸有成竹。这三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培育关注新闻的意识和外交外事人才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阶段练习交流,提升译文质量

外交外事翻译有别于普通翻译行为,对译员的即时性、利用环境的动态性、交际的有效性等要求都更为严格。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临场处理能力。可以先选择简单的、更为口语化的、专业词语较少的对话材料测试学生的水平,随后,教师对学生译文进行讲评,也可以在此之前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译文内容的讨论,集思广益,探究更适宜采纳的译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能力会得以提升,教师可逐渐加大口译材料的难度,以演讲、发言稿、专业词汇较多的一般性语音材料作为练习训练内容,最后可选择一些含古代诗文和谚语的领导人采访音频或视频资料。这种以分阶段练习,循序渐进提升难度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同学间进行探讨可以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巩固记忆。

(四)师生及时沟通,互动反思教学

课堂互动,特别是师生交流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之一(左焕琪,2007)。师生互动即可以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还可以增强教师语言意识。教师反思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还处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发展期。所以,目前国内教师反思针对同一主题的研究成果仍存在分歧。比如,对于教师是否减少母语量,增加英语输出就存在很大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师生互动研究方面我国研究人员已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即使教师认同研究成果,明白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与学生互动的意愿也不强烈(欧阳护华,2016)。

翻译是一项倚重人的思维的活动,如果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录,对于师生双方都是毫无裨益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入与学生互动的部分,一方面在数量上增加互动机会,一方面也要留意互动机会的水平和质量。这样才可以明确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管理者和学习行为调整者的角色。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得到学生对于材料的思考与认识,从而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形成师生双赢的良性循环。

(五)融合院校特色,服务外事工作

目前,中国已有近200所高校获批成为MTI的培养单位,这些MTI院校可大致分为五类:语言类(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综合类(如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理工类(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學)、财经类(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师范类(如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语言类院校都非常注重学生语言基础和文学素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专精的资料处理工作。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从此类院校中毕业的学生有很多人走上了政府各部门外交外事岗位的道路,成为主攻外交工作人才的现象。

近年来,经济工作成为了外交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形势要求译员要具备一定的专项知识作为背景支持工作。不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关注国家政策方针而忽视对其他领域的涉猎。非语言类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点获批也正是学位委员会对于市场上专业人才紧缺这一现象的响应。

据此,笔者认为,非语言类院校的MTI专业学位点更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培养语言素养与专项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切不可将翻译人才培养与自身优势区分开来,忽视自身院校专业背景特色过度追求翻译硕士的所谓“学术化”。这些高等院校口译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知识资源优势,将特色学科与口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口译+优势学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形成细分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独特培养模式来培养相关英语口译方向的译员,以更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外事口译人才的需要。

四、结束语

瑞士日内瓦大学翻译学院教授让·艾赫贝尔曾在他的经典著作《口译须知》中指出,鉴于今天口译工作已经成为现代世界中一种美妙而崇高的职业,口译员就更应该明确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既不是为工作本身所提供某种具体利益而奋斗,也不是为完美无缺的口译技巧所产生的乐趣而工作(Jean Egbel,1982)。在国际交往活动日益密集的当代,外交外事活动中口译员肩负的任务更是充满挑战。外交外事口译教学方法的探索之路也是漫长而艰苦的。因此,各大高等院校在外交外事口译课程教学中,更应当注重对于人才翻译素养和跨学科知识水平的培育,以满足市场对于口译人才的需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质的外交外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群.高级外交外事翻译培养模式[J].外交学院学报,2001(4).

[2]王燕.外交外事翻译人才的特色培养[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348-363.

[3]何群,李春仪.外交口译[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

[4]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欧阳护华.教学法改革中的组织文化与教师身份重构:人类学视野下中国教师发展的本土路径探索[J].民族教育研究,2016(6):40-45.

[6][瑞士]让·爱赫贝尔.口译须知[M].孙慧双,译.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