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个晚熟马铃薯新品系在榆中的品比试验初报

2018-09-10郑永伟李掌曲亚英白永杰文国宏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品比试验晚熟新品种

郑永伟 李掌 曲亚英 白永杰 文国宏

摘要:在榆中县川水地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条件下,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自育的14个马铃薯新品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新品系L1011-15折合产量最高,达48 728.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产8.8%;L08104-13折合产量次之,为48 005.40 kg/hm2,较对照陇薯10号增产7.2%。综合评价,L1011-15、L08104-12这2个新品系综合性状优良,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折合产量高,抗病性强,且薯块大、丰产性好,可作为榆中县川水地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的优良马铃薯晚熟品种种植。

关键词:马铃薯;新品种(系);晚熟;品比试验;榆中县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12-0034-05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12.011

榆中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马铃薯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3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榆中县的山旱地、川水地。虽然榆中县目前种植马铃薯晚熟品种较多,由于受经济、文化的影响,适宜榆中县川水地种植的马铃薯晚熟品种比较缺乏,且品质差、产量低而不稳,直接影响马铃薯产量,从而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在当地的发展。为了筛选出适宜榆中县川水地种植的优良马铃薯晚熟品种(系),在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条件下, 2016年我们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榆中试验站对自育的14个马铃薯新品系进行了品比试验,旨在筛选出表现突出、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晚熟品种(系)提供给当地农民推广种植[1 - 4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

参试马铃薯新品系共14个,其中L08104-13、L08103-12、L08104-12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榆中试验站选育并提供,L1011-9、L1053-6、L1027-4、L1027-5、L1011-19、L1031- 7、L1055-1、L1011-15、L1011-4、L1045-5、L1027-1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选育并提供。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自育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0号为对照。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榆中育种试验站进行。地理位置N 34° 5′、E 104° 2′,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当地海拔1 950 m,年均气温6.7 ℃,年均降水量400 mm,年均无霜期120 d。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均匀,四周开阔,无障碍物影响,有灌溉条件,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前茬作物为马铃薯。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15个处理,以每1品种为1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8 m2,小区四周设保护行。每小区种植5行,每行20株,共种植100株。试验采用高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秋季前茬收获后深翻20 cm,冬前灌足冬水,耱地保墒。春季播前结合整地施干羊粪15 m3/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钾300 kg/hm2。于2016年5月1日按行距60 cm、株距30 cm播种。整地前地表撒施40%毒死蜱颗粒剂15 kg/hm2以防地下害虫。马铃薯苗期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田间喷雾预防马铃薯早疫病发生,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开花期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田间喷雾预防晚疫病发生,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其余田间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田间观察记载物候期、生育期、特征特性及长势等。收获前1 d割蔓,收获时按各小区定点选10株带回室内考种,单收计实    产[5 - 6 ]。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统计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7 ]。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从表1可以看出, L08104-12、L1011-15出苗最早,出苗期均为5月25日,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提早7 d。 L1011-9、L1053-6、L1027-5 现蕾最早,现蕾期均为6月15日,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提早10 d 。L1011-9、L1053-6、L1027-5开花最早,开花期均为6月20日,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提早15 d 。L1053-6、L1027-5、L1031-7、陇薯10号(CK)成熟期最早,均为9月10日。生育期以L1031-7、陇薯10号(CK)最短,均为104 d,其余品种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推迟2~27 d。可见,参试14個马铃薯新品系的生育期都在100 d以上, 均属晚熟品系。

2.2   植株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L1011-19、L1053-6、L08103-

12、陇薯10号(CK)、L08104-12、L1011-15、L1011-4、L1045-5幼苗长势强,其余品系表现为中。熟性均表现为晚熟。株型均表现为紧凑。茎色除L1011-15为墨绿色外,其余品种(系)均为绿色。叶色均为绿色。除L1027-5花色为红色、 陇薯10号(CK)花色为紫色外,其余品系花色均为白色。

2.3   经济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单株大薯数以L1053-6最多,为5.8个,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多1.1个;L1027-1最少,为2.0个,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少2.7个;其余品系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多      -1.8~0.8个。单株小薯数以L1011-4最少,为0.3个,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少2.0个;L1031-7最多,为4.0个,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多1.7个;其余品系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少-1.5~1.5个。单株结薯数以L1011-15最多,为9.0个,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多2.0个;L1027-1最少,为3.8个,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少3.2个;其余品系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多-2.7~1.2个。大中薯率以L1011-4最高,为93.0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加25.88百分点;L1027-1最低,为50.88%,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降低16.26百分点;其余品系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加-14.51~20.16百分点。单株产量以L08103-12最高,为1.18 kg,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高0.01 kg;L1027-1最低,为0.49 kg,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低0.68 kg;其余品系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低0.04~0.62 kg。淀粉含量以陇薯10号(CK)最高,均为17.20%,其余品系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降低0.02~9.17百分点。平均单薯重以L1055-1最重,为225.00 g,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重57.86 g;L1011-19最轻,为87.30 g,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轻79.84 g;其余品系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重-56.53~23.18 g。

2.4   块茎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薯形除L1027-4、L1031- 7、L1055-1、陇薯10号(CK)为扁圆形外,其余品系为椭圆形。皮色除L1027-5为红色、L1045- 5为粉红色、L1027-1为淡红色外,其余品系均为淡黄皮。肉色除L1027-5、L08104-12为白色,其余品种(系)均为淡黄色。芽眼均表现为浅。结薯习性均表现为集中。食味除L1053-6、L08103-12、L08104-12、L1045-5表现优外,其余品种(系)均表现为中或差,其中L1011-19表现为差麻。炸片评分以L1011-19 、L1027-1最高,均为80分,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高20分;L1011-9、L1027-5次之,均为75分,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高20分;其余品系除L1053-6、L1027-4与对照品种陇薯10号相同外,余者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高10~20分。

2.5   田间长势

在生育期间,各参试马铃薯品种(系)均表现长势良好,没有遭遇冻害,也未发现早疫病和晚疫病。

2.6    产量

从表5可以看出,参试各马铃薯品种(系)折合产量以L1011-15最高,达48 728.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产8.8%;L08104-13折合产量次之,为48 005.40 kg/hm2,较对照陇薯10号增产7.2%;L08104-12折合产量居第3位,为       46 782.60 kg/hm2,較对照陇薯10号增产4.4%;L1031-7、L08103-12分别较对照陇薯10号增产3.0%、0.2%,其余品系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减产,减幅为5.8%~33.3%。对折合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L1011-15与L1055-1、L1027-4、L1011-4、L1027-1、L1011-19差异显著,与其余品系差异不显著;L08104-13、L08104-12、L1031-7、L08103-12、陇薯10号(CK)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L1011-4、L1027-1、L1011-19差异显著,与其余品系差异不显著;L1027-5、L1045-5、L1053-6、L1011-9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L1027-1、L1011-19差异显著,与其余品系差异不显著;L1055-1、L1027-4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L1011-15、L1027-1、L1011-19差异显著,与其余品系差异不显著;L1027-1、L1011-19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其余品系差异显著。

3   小结

在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条件下,在榆中县川水地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自育的14个马铃薯新品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新品系L1011-15折合产量最高,达  48 728.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产8.8%;L08104-13折合产量次之,为48 005.40 kg/hm2,较对照陇薯10号增产7.2%。根据田间长势、抗逆性、折合产量、薯形、商品率等因素综合评价,L1011-15、L08104-12综合性状优良,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折合产量高,抗病性强,且薯块大、丰产性好,可作为榆中县川水地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的优良马铃薯晚熟品种种植。

参考文献:

[1] 贾思光,刘兴南,张连明,等.  13个中早熟马铃薯品种(系)在白银市的引种表现[J].  甘肃农业科技,2018(7):9-13.

[2] 刘喜才,张丽娟.  马铃薯种植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30.

[3] 汤祊德,刘耀宗.马铃薯大全[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289-297.

[4] 何天久,吴巧玉,吕树明,等.  早熟马铃薯新品系的引进与试验[J].  中国马铃薯,2016,30(3):135-139. [5] 王生菊,李   宇.  6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品比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7(1):48-50.

[6] 张永成,田   丰.  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7] 赵欣楠,杨君林,冯守疆,等.  控失尿素在马铃薯上的施肥技术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18(1):12-15.

(本文责编:郑立龙)

猜你喜欢

品比试验晚熟新品种
晚熟
晚熟
看禾选种
晚熟
晚熟脐橙映峡江
兴化市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天津地区日光温室春番茄新品种比较试验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