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与“践”

2018-09-10符小聪

高教学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实践建设

符小聪

摘 要:文章分析当前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建设与实践中凸显的三大矛盾,针对“学用矛盾”“个群矛盾”与“时差矛盾”提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三个矛盾;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7-0045-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major contradic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major at present. And it aims against conflicts of learning and using,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nd time-difference conflict to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idea and practice path of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Keywords: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three contradictions; construction; practice

近年,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教学资源库)建设形势喜人,信息化资源库的“量”与“质”取得突破,虽有成绩但仍存不足,急需深入研究与实践,针对现状,探索教学资源库“建”与“践”的解决思路与路径。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一)“库”的粗糙堆彻建设引发“学用矛盾”

纵观已建教学资源库,其构成体系多数呈现为“课程群资源+拓展资源”架构,其中“课程群资源”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构成部分,是以若干门课程为子项目的资源集合。部分服装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者为了节约建设成本与时间,随意网罗搜集多门网络课程与自建网络课程拼凑组合,对相关资源进行粗暴增减后,华丽转身为教学资源库的课程群资源,造成课程资源泡沫化,无用率极高。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第一个误区就是部分建设者歧解“库”的概念,以资源的粗糙堆彻突出“库”的泡沫形象。“库”涵有的信息与资源虽为海量,但良莠不齐、杂乱无章,总是以混杂性、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的形式来显示。“库”在于多更在于体系严谨与实用。当前快速化学习语境下,库存的泡沫资源难于有现成的学习答案或对口的知识系统供学习者学习利用,七拼八凑的库存资源同样难于与相关课堂学习程序对接,未能以学生的“需用”、课程体系建设的“需用”为出发点去建设教学资源库,致使学生学习“用不上”与“学了没有用”普遍存在,在建设过程中忽视高职教育的学以致用的要求,“学与用”严重脱节,形成了资源粗糙堆彻与学以致用要求的“学用矛盾”。

(二)课程资源个体孤立与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个群矛盾”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第二个误区是,部分教学资源库中的个体课程建设仍然走着原来精品资源共享课(或网络课程)的建设思路,单位章节化特征明显,不是以具体完成某一项目(任务)或解决某一知识点为目的进行资源序列建设,个体课程资源虽充斥着大量的常用知识(或专业基础知识),但没有形成“基础知识+常用应用知识+旁生知识+拓展知识”的递进层级与关联逻辑,孤立地建设课程,忽视课程间的合力与知识间的关联。

高职学生的学习是以完成某一个特定的工程项目(任务)、或解决某个技术技能知识点为出发点,即是以职业岗位的某个职业能力需求为出发点,某一特定职业能力需求可能未必是一门课程能够解决,这就要求一门个体课程中的某一知识点要与前后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与前后课程的旁生知识产生关联,形成知识的协同互动,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如《服装制板与工艺》课程不应局限于某种款式的服装结构纸样与工艺制作,某个知识点可以扩衍至《服装材料》《服装款式图》《服装生产管理》《服装机械设备》等课程,与其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关联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目的学习)的需求。现阶段,部分教学资源库中的单体课程资源存在“个体”孤立建设的状况,与学生的专业全面发展需求的“群体”课程资源组团互动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了个体课程资源孤立建设与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多样的“个群矛盾”。

(三)资源滞后化与知识更新需求的“时差矛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源能否适用?资源能否利用?”应为检验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标准。目前,教学资源库利用率低的普遍存在,究其原由,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资源建设滞后(规划存在时差),在建设之初没有做好调查、论证、设计工作,不注重“新”资源的超前建设,闭门造车,导致部分资源内容老旧,形式老化,不能适应教学与学习的需要。二是资源内容视觉传达感欠佳(视觉感时差),不注重资源内容的“文、图、例、色、版”的构成形式建设,资源内容的视觉隔代感造成学习者对资源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二是资源更新建设慢(内容存在时差),当今时代科教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换代一日千里,新知识、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层出无穷,多数教学资源库是以项目评审的形式而存在,项目一旦评审结项,资源建设一劳永逸,无思更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随之停滞,或者进入了资源“准固态”。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形成了教学资源库滞后建设与知识更新需求的“时差矛盾”。

二、教学资源库的“建”

(一)以專业性建设化解“学用矛盾”

针对学习者“学了没有用”与“用不上”的现实,笔者提出以教学资源库的“专业性”构建化解“学用矛盾”的倡导。“用”指向什么?按能力导向教育理论,“用”指的是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实务应用。

课程群是教学资源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建设者在课程群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走进了误区,片面地认为课程群资源就是“A课程+B课程+N课程”的集合,没有对个体课程进行筛选与梳理。其实,“A+B+N”之间的排列组合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缩影。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须坚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以课程群对接职岗群,以职岗群“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开发的依据,根据知识认知及职业成长递进规律,整合知识与技能,创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不是简单的课程集合,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精准对接岗位,均需按照在专业中的功能和地位,各门课程有层次的分担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目标。只有这样的课程体系才能体现“专业性”,只有拥有这样课程体系的教学资源库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才能化解“学用矛盾”。

课程体系“专业性”构建的落脚点就是精准对接学习者的“用”。“用”的内涵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课程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二是强调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三是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带有一定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因此,基于“用”的课程体系专业性建设应具备三个要素——基于行动导向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基于典型任务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基于完整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范式建构。

(二)以协同性建设疏解“个群矛盾”

职业能力结构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教学资源库“专业性”建设解决的是培养学习者职业基本能力的的问题。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能独尊“专业性”,也要有职业关键能力的“协同性”建设,这样才不会造成只注重与本职、本岗、本位相关的学习,忽略了学习者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岗位流动频繁和从业路径多元的问题。[1]另外,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自身特定的喜好与方向,个性化发展是当代学生较为显著的特点,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注重多项能力的协同建设。因此,以协同性建设疏解“个群矛盾”也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思路。

“协同性”建设包含两方面的协同,一方面是课程群中的课程间协同,注重前后课程的融会贯通,注重左右课程的纵横联系,如《成衣样板设计与制作》课程,虽此课是以某个款式的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作为教学主线,但从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角度出发,可衍生与其主线相关的旁系知识,如某样衣款式的平面款式图绘制、立体裁剪技术、服装CAD技术的运用、服装机械设备的运用、服装生产管理等相近岗位的职业能力,因此《成衣样板设计与制作》课程不能孤立建设课程,应与《服装款式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等课程进行前后联系,加强课程之间的渗透结合,只有协同建设课程,才能促进“一岗多能”,健全专业知识体系,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才能使学习者在以后从容应对“岗位流动”带来的知识断层。在教学资源库的协同性建设中,个体课程的建设要注重与库内课程的协同融合,也要注重与库外某门课程的协同联系。无需将学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

另一方面是课程资源与拓展资源的资源间协同,解决学生就业与专业学习不对口的问题。在学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中,有一指标名曰“就业对口率”,那与之相对应的必是“就业不对口率”,抑或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就业不对口”的情况也是广泛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服装纺织类专业学生就业不对口率平均达20%左右。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20%的学生我们不能忽视。故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也应提倡跨界学习,通过“相近专业”拓展资源建设,促进学生的跨专业学习,为今后工作的“一身多职”带来可能。同时增设“人文素质”拓展资源,提升学生的綜合素质与职业操守。如,在资源库中增设与服装专业相近专业(室内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动漫专业、皮具设计专业、珠宝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相近专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作为兴趣爱好进行选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如在资源库中增设高雅艺术讲座、百家讲坛、国家地理杂志、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形势政治等资源构成“人文素质”拓展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课外审美与辨知,为“专业不对口”的就业打下素质基础。

(三)以动态性建设降解“时差矛盾”

时差矛盾在各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中普遍存在,一是资源库建设之初,入库资源没有超前遴选;二是资源库建成之后,建设者懈怠更新。建设之初超前建设这一点好解决,关乎顶层设计,在“专业性”与“协同性”中可以基本解决。关键在于建成之后的更新维护。为何懈怠,关键在于没有利益驱动,原因,项目评审结题,放马南山,刀枪入库。根源在于项目评审制弊端,项目评审要改变以往一次评审结题机制,将其改革为动态评审结题机制,通过复审“加头看”机制倒逼资源更新的持之以恒,这是制度上治“标”的动态性建设。治“本”的动态性建设,笔者认为,光靠学校一方闭门造车,资源更新可以做到动态性,但缺乏保证有效性与针对性,只有“校-企-行”合作,三方联动共建资源,紧贴市场搜资源、要资源、改造资源,才能有新资源、好资源、良性资源,才能保证资源的动态性与有效性相统一。那如何保障行业与企业第三方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更新资源呢?这就需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有三种方式可供参考,一种方式是购买资源,第二种是交换资源,以学生在企业兼职的时长确定学生会员级别,根据级别层次决定可以索取的资源;第三种是共建资源,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设计产品,企业出项目与技术指导,学校出场地与人力,共同完成相关项目,学校教师在项目资源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市场化程度高的教学资源。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以市场化促动态化,从而有效降解“时差矛盾”。

三、教学资源库的“践”

考核教学资源的重要指标主要在于应用实践,即是通过应用实践检验教学资源库的有效性。教学资源库施教的有效性体现三个逐级递进的层面:第一层是师生参与使用教学资源库的广度,第二层是师生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库之间交互作用的深度,最高层是教学资源库对于师生之间在情感沟通、价值观调校和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效度。[2]

(一)提高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实践利用率

如何提高教学资源库的利用率可通过两个方面提高,一是在教学过程组织信息化,如教学资源库中设置信息化考勤模块、课前预习任务模块、课程作业模块等,在实用实践先期,以行政化的手段提高师生参与度。二是在课堂施教信息化,以授课资源数字化的便利提高教师利用专业资源库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资源库的课程资源模块中,将教案、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教学动画、教学微课、章节教材教参等教学文件全部数字化,改变以往教师烦琐的教具准备、素材准备的方式,以“一网通”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准备的效率与课堂效率,从教师自身急需改变教学方式的内在要求提高教学资源库的利用率。

(二)师生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实践

师生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实践在于发挥教学资源库辅学辅教功能的最大化,注重资源库网络学习与实体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资源库实时网络学习与实时网络学习的相统一。网络教学代替不了实体教学,网上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点”而不是“面”的问题,教师要实现的是“个性化教学”,而不是“共性教学”。共性知识可在教学资源库中自主学习得到,把教师解放,让多余的时间进行个性教学。个性教学其实就是解决学生在技术技能学习中的疑难杂症,学生在进行某一特定项目的学习实习实践中,未能找到理论与技术依据,或者说未能灵活套用已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可从教学资源库大而全的库存中找出相关相近技术技能知识支持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拓展。学生解决难题后,将此案例又经整理后共享至教学资源库,以案例共享,促进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实践的深度。

(三)教学资源库应用实践对师生间情感沟通、价值观调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除了校企共建,更应师生共建共用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师生共建共用共享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随着实践应用的深入,网络这一虚拟媒介将会弱化冲破,从“人-网-人”交流变迁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益的情感交流有益于教学教育的开展。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教学资源库要做好基于师生或学生之间的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交流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人力和设施的支持服务。教师在利用教学资源库施教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师生情感沟通,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应延衍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以提升教学资源库育人的效度。

四、结束语

“学用矛盾”“个群矛盾”与“时差矛盾”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普遍存在,应引起我们建设者与实践者的重视和深思,笔者针对解决三大矛盾提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实践路径,仅为抛砖引玉,以期为教学资源库的“建”与“践”提供参考意见与借鉴蓝本。

参考文献:

[1]李丛,曾青云.网络时代成人学习矛盾的变迁与化解[J].职教论坛,2016(06):60-64.

[2]赵芳,黄润龙.文化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J].法制与社会,2008(05):192-193.

[3]倪雪.探讨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J].高教学刊,2017(09):144-145.

[4]刘雪岭,王悦.流体力学课程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发[J].高教学刊,2017(04):76-77.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库实践建设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