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学习理论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探索
2018-09-10郝书池
郝书池
摘 要:工作场所学习重构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关系、强调情境对学习的影响、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可迁移性,是指導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从课程体系、校本教材、教学团队、实训中心、顶岗实习、创客教育等方面探讨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关键词:工作本位学习;工作场所学习;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8-0066-04
Abstract: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of work in the workplace, emphasize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 on learning, and pursue the comprehensiveness, completeness and mobility of knowledge. From the curriculum system,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team, training center, post practice, creative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workplace learning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work-based learning; workplace lear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前言
从历史的演进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前工业时代,以古代学徒制为代表。它体现学习与工作融合、依靠生产过程中的自发式学习和师徒相传,是一种建立在真实参与基础上的教育过程和经验知识控制下的职业学习范式。2.工业时代,以学校职业教育模式为代表。随着机器的出现,迫切需要劳动者掌握机械原理和生产技能,技术开始以符码的形式走向独立,知识不再受工作情境的影响而且可以任意买卖交换;古代学徒制成为耗时、低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学校职业教育逐渐替代工作场所学习,工作世界与职业学习之间开始发生裂变。3.后工业时代,重构工作世界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学校职业教育学习带来的是知识与技能,技能与文化、伦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而当今工作中要求则是上述各要素的整合。于是,人们试图通过重构工作世界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来解决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模式:1.工作本位学习模式。它将“工作经验”整合到职业课程中,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及对工作世界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认为学校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决定性作用,仅仅把工作场所曲解为技能或知识产生效用的物理环境;把知识与技能依然看作是可以脱离情境而被分别掌握的,不关注工作场所的社会、文化、伦理境脉和个人之主体精神等情境要素对学习的影响;学生像物品一样被投放到工作场所中,依然维持了学校学习与工作场所学习间割裂的关系。2.工作场所学习模式。它是发生在工作场所这一真实情境中,通过与专家、同事的互动,获取相关知识、习得工作技能的过程;强调摆脱工作场所学习“工具化”的束缚,充分考虑工作场所寄予的职业知识、技能赖以存在的“情境”对未来学习的影响,促进知识与技能、技能与文化和伦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强调不同情境间知识的互动和知识迁移的过程性。
一、研究现状
关于工作场所学习研究与实践的繁盛仅始于90年代的欧洲,国内研究成果出现得更晚。而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成果并不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关注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下职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等宏观问题:赵昕(2007)介绍“学习岛”的产生背景、内涵、特点、实施实例,以求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带来启示和借鉴。王海(2011)介绍澳大利亚的“在工作场所学习”理念,探讨构建“过程观”的职教理论,提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的作用等完善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徐瑾 (2011)在“职业教育面向工作世界”的时代背景下,对工作场所学习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进行描述,认识到工作场所作为情境的重要性,探讨重构“大职业教育体系”,指出职业教育应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以及强调知识迁移的过程性。另一方面是对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进行初步探讨:陈莹(2015)分析工作场所学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探索如何创设合法合理的工作场所学习环境、教师利用工作场所学习平台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作场所学习活动等问题。陈建华,高倩(2015)提出职业教育教学中要促进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融合,加强师生关系与师徒关系的互动。张显锋(2016)从制度设立、情境创设、团队互动、契约管理、绩效导向、文化互融等六个方面探讨建立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的机制,并指出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水平和企业师傅的理论水平有助于改善顶岗实习效果。黎恩,徐春梅(2016)发现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是促使工作经验课程化的重要途径和工作场所学习的有效手段,在学习环境动态变化、知识习得与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注重学习者综合素质培养等基本前提下,利用多元化的课程开发主体,遵循动态生成、自下而上的开发路径,设置多层次的现代学徒制课程。杨八妹(2017)认为工作场所学习具有基于实践的“参与式”学习,基于雇佣关系的有组织学习、基于熟练者提升绩效的学习、基于政府参与下的认证学习等特点;通过“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的案例实践,探索工作场所学习的运行机制、动态课程方案、工学管理等问题。
二、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学校职业教育模式下,工作场所与学校分别生成了“生产”和“教育”兩个相互独立且各自拥有自身特性、语言、逻辑和需求的系统。而当今社会,工作中对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完整性、可迁移性的要求向学校职业教育模式提出严峻挑战。对工作场所学习理念的采纳及重视并非要取代目前制度化的职业教育模式,而是消除当前制度化职业教育中所存在的知识与技能,技能与文化、伦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希望职业学习的重心和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更加关注在工作世界中的历练,而不是通过制度化教育获得。工作场所学习的过程是随机、非结构化的,具有偶发性、情境性和实践交往性,要求学生具有强大的学习自主性和反思能力,以“参与式”学习为主、获得学习为辅。为此,工作场所学习理论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基于学科结构,其强调知识按自身逻辑相关排序,完全与职业教育的属性相背离;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强调知识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和过程性组织,知识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典型、具体、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实现“学”与“做”的融合,促进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策略如下:
1. 坚持动态生成、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原则。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从工作岗位负责的典型工作任务入手,分析工作全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将行动领域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类;将工作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知识、技能成为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具体思路见图1。
2. 实行多层次的课程开发模式。工作场所学习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以及知识的有效迁移,课程的开发也应以此为目标,实行多层次的课程开发模式。一是职业取向学习,主要加强学生对行业、企业的总体认识,熟悉本职业的规则、规定和要求的资格标准;二是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熟悉工作任务的基本流程、操作规范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团队精神、人际沟通、企业忠诚、诚实守信等方面;四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融会贯通、能将知识应用在不同情境下的工作过程。
3. 采用联接型的课程开发模式。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是课程认识与任务分配,让学生从概念和理论框架下认识课程,并向学生们安排一些分析任务、观察任务以及应用性的学习任务;二是课程实践与任务实施,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以项目为载体,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完成学习任务;三是任务讨论与课程总结,工作场所学习之后,对任务进行讨论,总结成果与不足,并从理论知识的角度予以分析,从而实现工作经验与概念和理论学习间的联接。
(二)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校本教材
传统的职业课程教材一般都是按学科体系来进行设置,并按知识自身的逻辑性来组织学习内容,强调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与工作过程和岗位设置不匹配,忽视不同工作情境对学习的影响。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材要形成由政府、职教课程专家、行业专家、教师、学生等共同开发主体;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考虑教学过程规律与工作过程规律的结合;以典型产品或服务来驱动,转化为具体实施工作的任务,让学生体验工作场所学习的完整性;按照能力单元要素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学习单元学时,按工作任务步骤设计工作任务单。教材编写组织一般可按教学目标、任务的引入、任务的分析(计划、决策)、基于工作过程的相关知识、任务的实施、任务的评估及任务的巩固练习等环节组成。
(三)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基于工作场所的教学是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完成顺序,安排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与决策、实施与评估、工作与环境融为一体。对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才能胜任。而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从学校到学校,有长期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非常低,虽然有部分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或生产实践等短期培训方式对行业企业有所了解,但还是不能满足工作场所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因此,需要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
(四)建设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中心
通过完整工作过程的实施来学习知识和技能,首先要求学校建立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中心,这是职业教育中实现工作场所学习的重要条件。现有实训中心建设一般都是整体或者局部模拟企业的生产情况,与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相差甚远,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技术提升,而忽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无法融技能、态度和情感一体,无法实现学生全面、整体素质提升;更不可能模拟不同的工作场所情境,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五)积极推进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顶岗实习
工作本位思想下的顶岗实习是一种犹如“投放”般自由放任型的模式,并未给学生如何从工作经验中学习、发展及探索带来动力;知识与技能依然被看作是可以脱离其情境而被分别掌握。而工作场所学习理念下的顶岗实习是将工作场所学习介入学校职业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目标是实现“教育-工作”间的“联接”,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为有效推动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顶岗实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重视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划和引领作用。借鉴德国、瑞士等国家的经验,政府要大力宣传和积极推动工作场所学习模式,制定相应的政策、规章和制度,出台工作场所学习的行动纲领。成立专门的机构推动工作场所学习模式,充当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中介,安排各领域相关工作场所以供学生实习,改善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监测工作场所学习过程,确保学习成效。
2. 出台鼓励企业提供工作场所供学生学习的优惠政策。规定提供工作场所学习机会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局限于满足企业特定需求,而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为学生提供工作场所学习的企业要给予大的奖励。另外,可以给企业按照提供工作场所学习的名额直接发放补贴;但要注意某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补贴而不是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招聘更多的实习生,工作过程中注重“使用”而不重注“培养”,与工作场所学习相关的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等都不完善等问题。
3. 培养工作场所学习文化。工作场所学习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影响着企业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学校实验室或实训中心无法培养的。通过工作场所学习文化的塑造,让学生认可和坚持一些符合工作场所文化的行为;注重文化的传承性和循环性,通过工作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需要,并希望他们成长起来后可以去指导新的学生。
4. 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企业招聘实习生很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只是提供一些非技术性工种;没有专门的企业老师负责指导,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碎片化;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有时候当作零时工去顶替某些岗位的空缺,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整体认识不足,无法积累不同岗位的工作經验。这也导致学生的满意度偏低,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的质量相对较差。因此,应让企业、学生、老师等相关方领会工作场所学习的重大意义,出台一套关于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的标准或准则,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意识,完善考核标准和制度。
(六)鼓励学生以创客空间为载体,回归到真实世界的学习
“创客空间”或“创客教育”是真实世界的学习活动之一,符合职业教育回归到真实世界的发展趋势。创客教育强调学习者也是创造者、学习过程也是创造过程、注重将学习者的不一样想法变成现实等,都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创客运动”作为一项人人可以参与、鼓励将创意变成行动的创新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能弥补传统教育忽视兴趣和动手能力的缺陷。在创客教育的课堂中倡导“寓教于乐,以玩导学”;推行自主探究实践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采用实践探究操作的教学方法,老师从一名教导者转变为参与者;注重团队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可以以创客空间为载体、加强创客教育,促进工作场所学习。
三、结束语
生产和经营方式变迁对未来工作及劳动力的条件提出了“灵活性”、“迁移性”和“流动性”等新要求,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重视职业“能力”和“表现”的内涵及其整合性,职业能力也经历了从整体性(古代学徒制)到专业化(学校职业教育)再到综合化的发展过程。教育与工作是两个无法回避且永恒的主题,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融合,必须以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为指导,对传统职业教育中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教学团队、实训中心、顶岗实习、创客教育等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昕.学习岛——工作场所学习的一种新形式[J].世界教育信息,2007(2):22-25.
[2]王海.借鉴“在工作场所学习”,完善实践教学——随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青年干部团赴澳大利亚研修报告[J].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1.
[3]徐瑾 .适应下的理想:工作场所学习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及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陈莹.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职业教育观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44-145.
[5]陈建华,高倩.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5):27-30.
[6]黎恩,徐春梅.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策略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3):38-43.
[7]张显锋.现代学徒制下高职生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机制研究[J]. 职教论坛,2016(12):86-89.
[8]杨八妹.工作场所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研究——以“工业机器人企校双制技师班”为个案[J].职教论坛,2017(2):19-22+28.
[9]陈建华,高倩.工作场所: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