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10魏格坤

高教学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本科高水平

魏格坤

摘 要:在应用型转型发展要求下,我国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特色化不明显、内涵优化不足、实践性不强等瓶颈性发展问题,突破同质化、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成为各地方高校专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梧州学院结合自身优势推进多项有效改革举措,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切实可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水平特色化专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高水平;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8-0057-03

Abstract: Under the demand of applie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faced with the bottleneck development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characteristics, the lack of connotation optimization, and the lack of practicality, etc. To break through homogenization and create high-level specialty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its own advantages, Wuzhou University tried to adopt a number of effective reform measures, and in the difficult process of transition, gradually has explored a practical, professional, high-leveldevelopment path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suitable for its own development.

Keywords: undergraduate; application-type; high-level;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就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被提出,近年来我国地方性本科高校把应用型转型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上更强调德能兼备、以德为先、能力为重,通过加强行业对接、校企合作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学生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实现学生具备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等多能力培养[1]。但目前不少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遇到了特色化不明显、内涵优化不足、实践性不强等瓶颈性发展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2]。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2010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获广西教育厅批准为广西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实践实训、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合作等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开展了系列强化内涵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经过近八年的特色专业建设历程,进一步提高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质量,使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更加鲜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培养机制,为同类院校开展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改革示范。

一、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背景与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制订《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中明确了高校特色办学的思路和主要措施,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 30000个专业中遴选大约 3000个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2011 年我国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同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三份文件为高校发展指明走内涵式和特色化发展道路的方向[3]。尤其对地方性本科高校,要解决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同质化、竞争力不高等突出问题,培养具有地方特色、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行业企业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发展思路,通过应用型高校全面的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实践体系结构,办出在国内或区域内能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的创新举措就在于推行“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方面,并于 2011 年已经开始启动该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分项进行,推进高校专业建设,全面帶动全区高等学校的专业及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

梧州学院作为一所于2006年升格为本科的地方性院校,自2014年开始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一所为区域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第一线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的应用技术型学院办学定位,确立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为支撑,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的办学特色,“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立足梧州,服务“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辐射两广,面向东南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梧州学院最具底蕴的专业,据此,作为梧州学院办学历史最长、招生人数最多的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八年建设期中一直走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特色化建设道路。针对国内地方性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够明确、服务地方功能不够强等问题[4],项目实施着眼于在“同质化”专业设置中发现差异,着眼于树立以地方社会经济为中心,与地方社会共发展的理念。作为广西区内较早着手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专业之一,经申请2010年获批为国家教育部第七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项目后,2014年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广西教育厅批为广西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学校目前已有的特色和比较优势为基础,以与区域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为抓手,把服务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发展战略,历经十年的应用型专业改革道路,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越式转型发展。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平台,以专业学科竞赛为抓手,开展多项力促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举措

1. 建立并及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动态调整。依据市场及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每年通过对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区域的行业从业人员作访问、与行业专家及同行专家开展论证讨论,对新的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特征、内容及时进行分析总结,适时适度结合专业资源和优势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等作灵活调整。确立了“主要面向珠江-西江经济带与东盟国家,培养适应中小企业国际化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品德”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构筑了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涉外从商能力为核心的打通第一、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立了创新学分,建立了校内、校外互通的人才培养机制。

2. 实现课程体系创新。其一,实行“以模块定课”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结合应用型本科专业“厚基础”的要求,对学生基础理论素养以基本经贸理论掌握为标准,同时结合本校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禀赋特点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情况,在专业限定选修课的设置分“国际物流方向”和“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对专业方向有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进行分类化培养,也有利于夯实这些学生的理论基础。其二,由于课程体系调整需要扩大应用型课程学分比例,在既符合教育部本科课程规范前提下,又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对专业必修课作充分、准确调整。结合本校与本地域的特色,合理开设具有鲜明个性且能优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让课程结构更合理、更吻合专业特色。为此,适当删减某些专业理论课,压缩课时,压缩学分占比,增加等分特色基础课程。比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由现有普遍为108课时压缩为72课时,增加学时数为34学时的《趋势经济学》课程。其三,适度扩大专业选修课的范围,提高选修课课程结构维度和深度,划分不同的专业选修方向,加强专业技能课实践课时及实训课之间的联系及融通。在保留原有专业技能课开全的条件下,加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的内涵教学,增强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进出口贸易实训》、《海关实务》等的一致性和结合性。扩展更多种形式的课程实训教学。其四,学科竞赛驱动下进行课程体系创新。竞赛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人才培养才是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将学科竞赛作为导向和手段来实行课程体系的创新。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外贸英语会话等课程中通过推广实验室教学应用、双语教学应用、案例教学应用相结合。扩大校内实验室模拟实训覆盖范围。更新国际贸易综合模拟软件和电子商务软件,增加购置单证实务模拟软件、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模拟软件、国际市场营销模拟软件、报关报检实务模拟软件,使得多门课程的授课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多功能实验室,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

3.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是梧州学院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和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教师有各自的学科背景,形成了跨学院的学科交叉,能够满足课程的教学与科研需要。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助教1人。18人中有国际商务师2人,“双师型”教师7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在职研究生学历7人。除了本校的优秀教师外,授课的教师还有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家、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及培训机构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政校企合作,以真实商务项目运作为平台,聘请区内外涉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一线的操作人员对实验员和实训授课教师进行培训,聘请国内对外贸易或商务领域实训教学领先院校的专家学者来进行师资培训。同时,鼓励实验员与授课教师到商务企业兼职或短期顶岗就业来加强对实务操作的认知,到对外贸易或商务实训教学领先的院校去进行期限不一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加强对专业实训与实验教学的认知。创新了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保证了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应用性”。

4. 利用学科竞赛形成的学生广泛参与度与品牌引领,促进应用型全程实训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贯彻“以课促赛、以赛拓课、课赛结合”的理念,根据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无纸化操作”、“贸易便利化”、“全球买、全球卖”等变化趋势,结合当前国内行业内具有影响的部分学科竞赛,集中优势,重点抓好全国POCIB综合技能大赛和全国OCALE跨境电商大赛,充分发挥品牌学科竞赛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延展学科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前期对低年级学生的宣传和培训,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努力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中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在选拔和参赛过程中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后期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合作真实项目运作,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5. 着力建设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政校企“多向嵌入式”合作打造高水平多层次实习实训实践平台。根据梧州学院应用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及方案,设计联合的人才培养途经、构建联合的人才培养平台,基地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创造新的条件基础上,保证人才培养平台正常运行及合理规划,实现学院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创新型的涉外人才。自2006年以来梧州学院与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展校外实践教育方面的合作,着力为梧州学院大力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基地以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实践平台,辐射各类具有涉外业务的各种类型企业单位及部门,确立了“与小企业灵活合作,与大企业稳定合作,全方位对接行业”的多层次校外实习基地合作方案,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梧州学院-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于2013年相继获批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并于2017年完成建設期各项目标,面对梧州学院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要求,基地采取了行业讲座、课程实习、参观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种合作模式。探索开发了多项基地功能,在实践教学、职业资格培训、申报科研项目和产学研结合上进行合作,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中心,辐射商学院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多个专业。

三、特色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经过八年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梧州学院进一步提高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质量,使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更加鲜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培养机制,为本校其他专业及同类院校开展专业建设提供改革示范。其应用及推广价值主要表现为:

1. 对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4级至2017级教学培养方案逐步进行了修改,按照应用项目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模式进行了全面深化内涵特色化专业改革。专业学生基本能够用英语与外商进行商贸洽谈,30%以上的学生能够用东盟国家的语言或文字与相关国家的客商进行商务活动,以后逐步推广到整个专业。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2. 由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成绩也逐步提高。自2014年起,组织专业学生连续三年参加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蝉联全国特等奖;2016年将该大赛推广为覆盖整个专业的专业实操培训,并获得一等奖;2016年、2017年国贸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跨境电商大赛均获一等奖,大大提高了学科竞赛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受益面。

3. 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校政企合作,实现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拼接,较大程度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涉外人才所需,建设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对同类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起到示范性作用。在2014年教育部对梧州学院进行的评估中该基地建设工作获得了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赞扬。专业学生自2015年起在梧州市网商商会下属多家人造宝石出口企业进行在岗实操,获得用人企业的高度评价。

4. 近年来专业老师在省级以上公开杂志发表16篇教学改革论文,专著2本,应用型教材3本。教学改革中一些可行的经验得到广西及省外多个同类高校和同行教师的推广,专业建设成果于2017年获得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5. 积累了一定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经验培养了一批交换生、自费留学生及具有一定经验的外事工作人员,积淀了一定的国际人脉基础,拓展了专业影响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直接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保华,张婕.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5):30-34.

[2]蒋和平.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学术论坛,2014(5):154-158.

[3]张晓敏,钟铭佑.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系列成果之十[J].高教论坛,2014(1):29-31.

[4]黄达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点思考[EB/OL].http:www.csdp.edu.cn/article/2799.html.2017-07-24.

[5]袁广林.学科专业一体化:新建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2):82-85.

[6]朱占峰.應用型大学特色专业“123456”建设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7(03):12-15.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本科高水平
建设空间科学 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山西太原举行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