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的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018-09-10郑启富王俊艳金迪
郑启富 王俊艳 金迪
摘 要:针对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化工人才培养“应用型”不够突出,与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建设和优化教学资源,着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
关键词:CDIO;需求导向;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7-0021-04
Abstract: In the view of the shortages in train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hemical talents in the newly built local universities and adapting the needs of the talents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tends to combine the concept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with the need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make a series of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talent training mode,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course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optimiz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qualified applied chemical professionals.
Keywords: CDIO; demand oriented;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 application-oriented cultivation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新建本科院校通常是指2000年以来新设立的具有全日制本科独立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由于该类院校的地理位置一般处于地方,由地方政府主办,所以又称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目前,在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方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占全国本科高校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1,2]。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地方行业产业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不长,本科办学经验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沿袭传统学科型“老牌”本科做法明显,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轻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重课堂知识的精深和灌输,轻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的接受度;在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上,重高端精密仪器设备的投入,轻工程化实践项目建设。因此,人才培养缺乏应有的特色,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与地方产业行业的需求不相适应,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深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引起高教界的高度关注[3-5]。近年来,本学院在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分析
根据需求导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必须做到“三个符合”: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要求。从以上三个方面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三个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应明确其培养的人才的特点,把“人”的培养目标与“才”的培养目标更加合理地有机结合[6],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培养规格,然后再设计与实施培养方案。
“人”的培养目标,要符合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包括强烈的责任心、正确的道德感、积极的生活态度、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健康的身体等。“才”的培养目标,要符合行业产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知识不一定渊博,但一定能用、够用,能将发明创造转换成实践的成果,能够承担技术转化、实际生产的任务,能够胜任技术管理、经营决策等工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是理论研究成果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桥梁之才”,是應用创新和实际生产的“实践之才”,是技术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管理之才”。
二、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三个符合”,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7],开展校内教学平台建设,有效利用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工程人才成长规律,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现代化学工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化工工程技术后备人才。该目标以实验、工艺、设计、管理等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科学和人文精神,特别是企业家精神学习和企业文化熏陶,先学会做人,再寻求成才。
(二)培养方案
由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组成。校内培养方案包括理论课程设置和校内实验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修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大学校园文化。企业培养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化工设计和工程应用技能,培养进取与创新精神,感受化工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家精神。
1. 理论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由品德素质、基础化学、化工工艺等八大模块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
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自然科学模块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其知识点贯穿其它各大课程模块。基础化学、单元技术、化工工艺是系统集成模块的基础,系统集成模块的课程群是以上三大模块课程群知识的延伸、综合和扩展。持续发展模块是高质量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需要,是在其它七大模块基础上的拓展和提升。
2. 校内实践环节
校内实践训练是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培养目标,构建了基础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等六大模块的实践环节,六大模块互为依托、互为关联。具体如图2所示。
3. 企业培养方案
建立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将围绕现代化学工业,特别是地方氟硅化工新兴产业对化工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化工设计和工程应用能力,能适应现代化工企业新技术快速发展要求的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企业实习实践阶段的培养要求: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卫生、安全和节能意识;
(3)了解本学科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有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行系统的设计,并具有一定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6)了解本专业领域相关技术标准、政策、法律法规;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8)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处置能力。
企业实习实践阶段,学生到合作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研发一线,开展顶岗实习、生产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并从生产实践中选取课题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工作。企业培养环节,采取“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
三、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的条件建设
(一)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师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为此,采取三种途径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直接引进工程背景专业人才;二是有计划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脱产挂职锻炼;三是通过工程科研项目促进教师应用能力的持续提高。另外,为了促进教师将自身的应用能力转换成学生的学习资源,组织开展了“应用型有效课堂认证”和优秀“双师双能型”教师评选等活动。
(二)专业实验实践平台建设
根据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的工程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建设六类专业工程实验与实践平台。
1. 基础实验平台:包括普通物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等。
2. 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包括金工实习车间、文献检索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等。
3. 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學实验室等。
4. 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设备管道拆装实训室、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合成反应实验室、化工模拟与仿真实验室等。
5. 专业综合实践平台:包括化工过程与污染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热力学实验室、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等。其中化工过程与污染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有4套间歇化工生产训练装置、1套连续生产训练装置、3套化工生产公用系统,装置空间尺寸为中试规模,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给学生提供了与工程实践无缝对接的训练平台,该中心被列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 创新训练平台:包括化工研究所、化工开放实验室、氟硅材料加工实验室、科研实验中心等。
(三)产学合作与开放办学
通过产学合作,服务企业科技进步、服务行业科技指导、服务政府科技决策、服务社会科技普及。通过服务社会,与更多科技型企业紧密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目前已建立与化工专业相关的联合研发中心5个,实习实践基地18个,达成21项人才培养合作项目。
(四)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
学生信息员制度。每个班级由教学督导组指定1名学生信息员(不公开),负责各个班级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的情况反馈,使学生信息员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客观地反映问题。学生信息员制度是对教师督导力量不足的有效补充,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经过多年施行,效果良好。
课程评价制度。建立全方位的课程评价制度,包括校院二级教学督导组的检查评价、系(教研室)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价、校院二级管理人员的听课评价、教师教学反思、学生评教等。通过对各门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促使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相一致,从而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每年组织教师走访用人单位、实习单位,走访毕业生,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用人和实习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了解毕业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新一轮的专业培养方案。比如,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本专业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了环保项目设计、节能项目设计、化工安全项目设计等内容,进一步提高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适切度。
四、应用效果及总结
本专业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理念为指导,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施,切实提高了专业的培养质量。近五年,本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48项,其中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已连续4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获得华东赛区特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1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省大学生创新项目18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1篇,申请发明专利8件;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80%左右;研究生入学率20%左右,远远高于全省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4):53-59.
[2]王德召,彭吉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6(4):25-30.
[3]蔡振春,王荣德,蒋云良,等.地方本科高校开展“最适教育”的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46-150.
[4]秦红.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91-94.
[5]张永春,蔡玉峰.地方本科院校主体性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10-11.
[6]胡建,宋克慧,彭庆文.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问题与改革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0(3):34-38.
[7]王海峰,王海燕.基于CDIO的应用技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17):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