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2018-09-10黄鹂

中国商论 2018年20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文化产业关系

黄鹂

摘 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当中,全球经济呈现出了持续疲软的态势,很多国家都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加上成本优势等经济增长优势的减弱,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巨大的人口杀跌我国居民消费能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这也使得该作用不断减弱,居民消费率的下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视。

关键词:文化产业 居民消费 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b)-153-02

文化产业作为提供文化服务的部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由于其特有的“低投入”等优点,文化产业也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具有十分广阔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契合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因此,很多国家都将文化产业当作国家战略企业,我国政府也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动。

1 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

1.1 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现状

自从2008年开始,我国人均GDP就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而截至2011年,我国的人均GDP则已经达到了5000美元,虽然有着较高的人均GDP,但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增长,不仅低于欧美国家的居民消费率。与此同时,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也较为低下,目前,我国的居民消费率甚至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国均消费率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而根据消费潜力的定义,只有对居民消费潜力进行不断的挖掘,才能够使得消费的全过程得到实现。否则即便是在多的样品,人们收入在再高,在没有消费意愿的情况下也难以使得有效消费得到实现。

文化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目前这已经在学术界当中达成了共识。我国消费者之所以会对消费的心理意愿从内在进行抑制,与其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东方居民与西方居民之间有着十分巨大的消费差异。但是,欧美国家居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过度消费,20世纪之前,西方国家生产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基督教义,使得西方国家的人民也会表现出节俭的特点。而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为了应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信贷开始在西方国家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这些都極大刺激了消费,自此,欧美国家开始盛行消费主义,加上金融市场普遍较为发达,因此欧美国家则呈现出过度消费的特征。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人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长时间受到体制的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仍然较为保守,主要体现在谨慎的生活消费支出方面,因此人们也缺乏足够的消费意愿,呈现出了消费不足的情况。内在的抑制消费心理意愿,同时也与短期经济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讲,之所以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将资源配置的主体从政府转换成市场。在计划经济体制当中,政府会对经济的各个层面进行控制,这是为了保持市场的稳定性,使消费者拥有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面临的风险也较低。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当中,市场需要对资源进行配置,这就具有不稳定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各个方面的改革,都打破了固有的居民收入、支出的模式,大大增加了不稳定性,这就使得消费者内在的“安全感”无法得到满足,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支出和消费,消费者就只能通过增加储蓄,积累资产来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

1.2 文化产业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机制

第一,消费机构的认可有效地发掘了居民的消费潜力,而不断发展的经济使得居民的收入水平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较强的消费能力实现了消费结构的升级。而在对较低层次的消费需求进行满足之后,收入的增加如果难以向消费进行转换,居民就可以增加自己的储蓄。文化产业生产的展品能够对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满足,如果文化产品有着较高的消费层次,在未来的消费当中也会成为重要的热点,并对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发挥有效的推动作用。此外,生理条件并不会对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产生限制,而这也使得居民消费潜力能够得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挖掘。

第二,消费意愿的提高能够使得居民消费潜力得到有效的开发。精神劳动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文化产业与经营物质的产业不同,它带有一定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性。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业,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的凝聚价值观、思想、意识等。价值观、思想意识等在文化产品、服务当中进行植入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以及服务都能够影响人们的判断标准。例如是非观、善恶观等判断标准以及正义、耻辱等思想观念,从而使得人们人格修养的养成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支配人们的行为。

文化产业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开发主要在于:文化产业能够对过去没有的消费形式以及消费产品进行创造,使得全新的消费方式以及消费产品能够得到传播,并使消费时尚得到引导以及改进。除此之外,文化产业还能够通过塑造品牌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消费观念产生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从储蓄转化成消费,有效地拓宽了人们的消费选择范围,居民的消费意愿能够得到提高,从而有效地对居民消费潜力进行有效的开发。

2 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

2.1 居民消费能力

所谓的居民消费能力,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当中,在可能价格上对产品购买的数量,而这与消费者的收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限制条件,收入因素与居民消费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作为决定性因素,收入能够对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使得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升级。越高的时候入代表居民的购买能力越强,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居民的消费意愿能够得到保证,也就可以购买更多的产品,否则,如果居民只有消费意愿而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有效消费也自然难以得到形成。

2.2 产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国产业发展有着十分突出的不平衡问题。第一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基础,并且分配不均匀;第二产业虽然大,但却缺乏足够的强度;第三产业发展较弱同时也缺乏足够的产量。而从产业内部的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内部有着较大的种植业比重,重工业则在第二产业内部当中有着较大的比重,而轻工业则占比重较小,传统服务在第三产业当中有着较大的比重,创新设计等行业缺乏足够的比重。这样的产业结构使得就业能力较强的产业较为落后,难以有效的增加我国当前社会的就业,自然也难以使居民消费能力得到有效升级。只有均衡的发展三个产业,才能有效的增加就业,提高社会总体收入,进一步提高个体消费能力。

经济意识的属性特点,使得文化产业对于居民收入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产业部门,文化产业能够吸收角度偶读劳动力,而其关联性等特点,能够使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互渗透,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效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能力。第二,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以及其特点,能够更好的传播信息。文化产品能够使得学校教育得到拓展,并对人们对信息獲取的质量以及数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消费过程当中,人们需要吸收信息并获取知识,而这也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过程。因此,文化消费的教育功能、人力资本投资功能都能够使得人们的素质得到提高。此外,文化产品能够对人们的智力、思想进行引导。人力资本素质能够对居民收入的提高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有效地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3 结语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使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有效的提高,随着居民消费意愿的增强,居民消费潜力的开发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而从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结构来看,文化产业当中占比最高的为文化制造业,占比高达70%,而内容产业在文化行业当中则十分缺乏。这也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仍然较为粗放,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对意识形态属性缺乏重视。从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进行开发,仍然需要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飘.浅析文化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的关系[J].中国商论, 2018(1).

[2] 吴石磊,王学真.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能力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14).

[3] 宋春燕,王丽梅.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对山东文化产业驱动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28(4).

[4] 邢楠,吴石磊.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6(7).

[5] 李娜.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现状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3).

[6] 吴石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7] 全少华.基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视角的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南华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文化产业关系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