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8-09-10杨英华
杨英华
摘 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走向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选拔。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当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大比例的还是在校学生,其中包括高中生、高职院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等。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主体,从多个方面对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并努力探寻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策略,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和一些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能力 制约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a)-179-02
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直都是党和国家分析世界发展趋势以及根据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所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坚持培育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尤其是提高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政府为改善高校创新教育的水平,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创新活动,使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创新型国家进步的重大力量。
1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情况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发展,社会中的节奏逐渐加快,人们逐渐追求更有效益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因此出现了快餐、外卖等快节奏消费品,现在甚至连学习都逐渐走向了捷径式学习。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活压力、社交压力以及学习压力,各个领域的学习者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更加不愿意去钻研和创新,其中也包括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他们会更加专心于考证方面的学习,没有时间去专心学术,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创新活动。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意识普遍不强,创新能力普遍不高,创新氛围不浓郁。
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制约因素
对于高职院校创新能力不强这一现象,存在多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接下来将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进行分析。
2.1 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以及研究生录取时、公务员考试录取时,或多或少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一些偏见,这些偏见会使得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有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产生自我放弃的想法;有些因为发挥失常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难免会产生一些忿忿不平。这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都很容易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变得颓废、自卑,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必然也就失去了创新的资本,因为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无法进行创新的。
2.2 学校因素
学校在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并且在课堂设计方面也不尽合理。课堂老师仍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无法激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也是过于死板,用一张考卷来决定考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是不够充分的,这样用分数来限制学生,无疑是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的想法。另外,高职院校对学生是否进行创新活动重视度不高,而且学校对督促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营造出激发学生参与创新的活动氛围。
2.3 家庭因素
家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许多家庭中父母如果从事一些创新性工作或者工科类工作,那么孩子或许从小就会有一些动手操作的习惯,久而久之动手能力就会变成创新能力;相反,一部分从事文职类工作且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的父母,孩子的创新意识也会相对较弱。以及家庭的经济实力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创新能力,一些经济实力比较优越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比较良好的教育,并且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能力培养问题,因此这些学生相比之下会具有比较强的创新意识。
2.4 个人因素
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的起点,是根据个体以及社会变化的发展需要,是提高创新能力的第一步。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之中,学生对创新活动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且创新欲望不强,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诉求。大部分院校都会在学期中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创新活动,目的是号召学生参与其中,但是每年参加的学生似乎都是相同的一批人,并没有新的学生加入其中,所以说学生的创新意识仍需提高,以及活动的普及率也需要渗透到各个年龄的学生群体中。
3 关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应对策略
上文中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制约因素已经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将对关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培养创新能力进行思考,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四个方面思考相关的应对策略。
3.1 关于社会方面的对策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首先,国家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政府需要出台一些相关的鼓励政策;其次,社会上的一些工作单位要实行能力导向的选拔人才的招聘制度,不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有所偏见,尽量实现公平公正地对待人才,从客观角度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努力营造浓郁的创新社会的氛围。
3.2 关于学校方面的对策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要尽力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育活动中。院校应当把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放在首位,将营造创新环境工作提上日程,在平时的活动中,增加一些创新创业类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创新环境;学校也可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给予同学实践机会,并且在实践中充分创新,同时学校与企业可以建立企业人员兼职教师队伍,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实践知识,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好地引导,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内容的创新,这就要求老师提高自身素质,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老师应当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结合多媒体信息化的工具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3 关于家庭方面的对策
由于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家庭方面,每一个家庭成员首先都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在家庭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对于孩子的想法,家长要尽量支持鼓励,不要让创新的火苗熄灭;最后,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创新榜样,并且从多方面培养孩子兴趣,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3.4 关于个人方面的对策
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来看,在这一阶段正是培育其能力和個性的阶段,其内心世界也逐渐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这个时期,学生自己应该注意自己的心理变化,加强体育及心理锻炼,不断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培育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发展健康且健全的人格,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及学校举办的创新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将自己逐步锻炼成一个创新型人才,努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依赖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的培养。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硬件设施等进行改革,并且要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一定能够培育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以及知识经济的时代,拥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定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必定能够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参考文献
[1] 王鲜.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6,18(10).
[2] 李洁.多措并举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与职业, 2014(15).
[3] 伍春艳,王先华,方小宁,等.地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4] 王府,肖铭.天津市高职院校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