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场馆学习研究现状
2018-09-10李文通刘冬梅韩春玲
李文通 刘冬梅 韩春玲
摘 要:场馆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文献信息来源,采用CiteSpace、SPSS、SATI 3.2等软件,以不同视角对场馆学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国内场馆学习的研究现状,发现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场馆学习的后续发展和研究。
关键词:场馆学习;聚类分析;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8)02-0028-05
收稿日期:2017-12-15
作者简介:李文通(1993— ),男,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刘冬梅(1993— ),女,新疆伊犁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韩春玲(1991— ),女,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
一、引言
场馆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個新的学习领域。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预言,“终身教育将成为第二次文艺复兴,而场馆学习将会成为第二次文艺复兴的重地”[1]。信息时代的发展,不仅使学习环境发生改变,更使得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场馆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场馆学习是发生在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美术馆、动物园等各类场馆中的非正式学习,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2]。2015年,《国家文物局 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提到要加强课程教材中博物馆教育有关内容[3]。
场馆学习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在国内也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为非正式学习增添了新的活力。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文献信息来源,采用CiteSpace、SPSS、SATI 3.2等软件,以不同视角对场馆学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国内场馆学习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信息来源,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场馆学习”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搜索,截至2017年11月28日,共检索到85篇文献。剔除广告、会议通知等非学术性文献,最终确定研究样本为71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CiteSpace、SPSS、SATI 3.2等软件,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详细统计与全面分析相关文献,整理归纳目前国内关于场馆学习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SATI 3.2是学者刘启元设计开发出的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软件,可导入多种格式的文献题录数据,进行字段信息的抽取、词条频次的统计以及知识单元共现矩阵,生成聚类图、多维尺度图谱、网络知识图谱、策略坐标图等可视化结果。[4]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1.文献发表时间与数量分析
如图1所示,从时间的跨度来看,关于场馆学习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2007年,在后面的几年中发文数量并不多,自2014年开始数量大幅度上升。学者伍新春在2007年全国心理学学术年会上发表题为《青少年科技馆学习效果及其与亲子互动类型的关系》的文章,并且与其他学者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连续发表了多篇有关场馆学习的文章。2015年和2016年的文献数量目前位居顶峰,说明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场馆学习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及研究。
2.资源类型分析
通过统计发现,结果如图2所示,在所有文献中,期刊文献占比最高,为56篇。其次是硕士论文及会议文献,各占7篇。这说明在关于场馆学习的研究中,硕士已经大规模开始进行研究,并且国内相关会议也在不断关注该领域的发展。
3.期刊来源分析
对期刊文献分布情况统计后发现,结果如图3所示,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收录的关于场馆学习的文献最多,占14.1%,达到了10篇,说明文章质量相对来说还是较高的。而核心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占比很低,究其原因,也许是对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各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深入和透彻。
4.论文作者分析
通过对文献研究作者进行统计,得出结果如图4所示,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研究者是伍新春,同时他也是国内关注该领域的“第一人”,学者郑旭东发文数量位居第二。其他学者如张剑平、季娇、曾筝等发文数量也较多。
5.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通过统计作者的所属机构发现,作者大多数来自师范类院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最为突出,达到了15篇,其他院校比如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所占的比例也较高。由此可见,普通高等学校是场馆学习研究的主要阵地,当然也包括一些研究中心。
(二)研究热点分析
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能够以关键词为节点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本文使用此软件分析有关场馆学习的研究热点。在可视化知识图谱中,每一个关键词节点都用一个圆圈来表示,圆圈的大小由每一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决定,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圆圈越大。从分析可知,“场馆学习”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是“非正式学习”“学习单”“建构主义”“博物馆”等关键词。
为了更加详细地进行分析,对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做了进一步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非正式学习”的中心性最大,为0.29,其次是“建构主义”“场馆学习”和“社会互动”等,非正式学习和场馆学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主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内化。作为非正式学习的新模式,场馆学习的场馆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具有明确主题的真实场景。并且场馆学习中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会和场馆中其他参观者或工作人员产生互动。学习者参观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更像是一种社交活动,体现了场馆学习的社会互动性。这样的互动不仅对学习展品知识有帮助,还可以培养社会交往能力。[5]
(三)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1.关键词相似矩阵分析
相似矩阵中的值与1越相近,则表明两者之间关系越紧密。为了进一步探讨国内关于场馆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研究通过SATI 3.2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相似矩阵分析,描绘出有关场馆学习高频关键词间的相似度与距离。部分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如表2所示。
2.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共词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关键词的聚类分析,通过某些数量特征,以共词出现的频率为研究对象,对关键词进行种类划分并提出改进的数理统计分析法。本研究通过SPSS 22.0,采用聚类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法进行组间连接,区间度选择“平方Euclidean距离”并绘制出聚类谱系图,如图5所示。根据此图,可以将关于场馆学习的研究分为三类。
第一类,场馆学习的活动设计方面。场馆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具有情境性、自主探究性、互动性等特征。场馆学习的有效发生是以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做支撑的,是一种非结构化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校学习相比较,场馆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参与、自主选择的。杨艳艳(2013)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场馆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学习单支持下的馆校衔接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对学习单的相关设计和场馆学习活动的影响因素系统模型进行了总结。[6]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场馆学习及其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学习单,学习者可以系统快速地探索知识,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热情。学习活动可以是讲座、论坛、知识竞赛等,因而其活动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每个学习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也能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其社交能力。
第二类,场馆学习的环境建设方面。在环境建设方面,场馆学习与其他形态的教育机构不同。场馆是具有明确主题的,拥有和主题紧密相关的丰富资源。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可以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官体验,让其更加深刻地体会和理解学习内容。目前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能够带给学习者更加真实的场景体验。大数据时代、移动时代的场馆学习更是为场馆的建设带来便利,学者郑安然(2016)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场馆学习探讨》中介绍了移动时代的场馆学习,指出在硬件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场馆应该在提升软件服务方面着手打造符合时代特征的学习资源[7],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助力场馆学习的环境和资源建设。
第三类,场馆学习的学习效果方面。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要注重学习的效果,场馆学习也不例外。场馆学习与美术、历史、地理、物理、生物等学习紧密相关,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强化学习的效果。学者刘飞(2010)指出,历史场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历史场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并且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流。[8]学者刘德英指出,艺术馆学习是新时期美术教育的新方式,能够丰富美术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9]在一定程度上,场馆学习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四、总结
(一)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多
据统计,2016年度我国注册登记的博物馆总数已经达到4873座,比2015年增加了181座,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10]博物馆数量的增多也为场馆学习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机会,并且结合前文的文献数量统计情况进行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相关文献数量也会逐渐增多。
(二)与科学技术密切结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移动技术的发展,为场馆学习的资源、环境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紧密结合使场馆学习的资源更加丰富,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为场馆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给学习者更加完美的学习体验。
(三)校内课堂与校外场馆学习的有效结合还需深入研究
一方面,场馆的工作者并不能对学校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并且也没有学习材料供教学者和学习者使用。另一方面,教师虽然熟悉学习内容,但是对于场馆的情况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因而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两者在此存在脱节,所以还需要对校内课堂与校外场馆学习的有效結合进行深入研究。
场馆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我国的场馆资源逐年增多,但是符合场馆学习的资源并不多。学校和场馆应该紧密合作,建设符合学生学习的场馆资源,并进行深入实践。同时,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大力普及和推进该学习方式。
[1]郑奕,陆建松.博物馆要“重展”更要“重教”[J].东南文化,2012,(05):101-109.
[2]孙艳超,杜华.国际场馆学习研究:引文编年图与主路径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06):103-1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文物局 教育部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EB/OL].(2015-09-15)[2017-10-22].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509/t20150915_208161.html.
[4]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2(01):50-58.
[5]徐平平.非正式学习新模式——场馆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z2):348,357.
[6]杨艳艳.学习单支持下馆校衔接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7]郑安然.大数据背景下的场馆学习探讨[J].科协论坛,2016,(2):28-29.
[8]刘飞.场馆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0,(3):28-29.
[9]赵德英.场馆学习,美术教育方式的新探索[J].四川教育,2015,(6):37-39.
[10]周渊.直观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N].文汇报,2017-05-19(005).
(责任编辑 乔磊)
Abstract: Venue learning is a new mode of modern education,which has received all kinds of attention.In this paper,we use CNKI as the information source of research articles,and use CiteSpace,SPSS,SATI and other softwar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relevant research articles on venue learning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en,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venue learning in China.Finally,we find out the merits and problems of venue learning,and we hope that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may help promote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and research on venue learning.
Key words: venue learning;cluster analysis;learning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