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新时期反腐倡廉思想研究综述
2018-09-10马月
马月
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是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完善与发展起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历来要抓好的重要政治任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重心开始由革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与新的情况。笔者就当前国内对邓小平新时期反腐倡廉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基本特点、重大意义与时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进行归纳综述,以供参考借鉴。
一、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理论渊源的探析
邓小平理论被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并不断进行着反腐倡廉的建设与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廉政思想。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形成都可以追根溯源,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理论亦是如此,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目前,学术界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理论渊源的探析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与时俱进的将马克思的廉政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对“腐败的本质属性”、“公仆理论”和“廉价政府理论”;列宁的“法制治腐”、“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的思想,为惩治与预防腐败提出宝贵的思想;毛泽东“民主与监督”的思想体系,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的思想内涵。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思想的升华,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立场和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指导;其次是在党内大力倡导开展列宁提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反腐败斗争中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基础;再次是重视毛泽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在实践发展中强化制度建设,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从源头上预防与治理腐败。
二是继承与发扬了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继承了古代孔子“仁政”的思想,对官员的道德教育以“仁、俭、廉”作为规范,提倡为政以德,以及古代官员的监察制度、回避制度、考课制度与奖惩制度等为邓小平的廉政思想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其中何孜颖( 2012)、陈平(2004)、范少辰(2010)等学者认为邓小平的廉政观点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所强调的民惟邦本,邓小平在继承与发展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深化了其丰富的内涵,强调党与群众血肉相连,以群众监督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
三是邓小平的反腐倡廉理论是根据新时期的客观实际和时代特征,在实践中形成的创新理论。以苏联廉政建设的失败教训为鉴,邓小平深刻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岳勉,2014;李艳,2012)。
此外,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是对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廉政实践的总结,以经验教训为实践基础,创立了他的廉政建设思想体系(李青,2005)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治本之策,取得了反腐倡廉实践的一个个阶段性成果(耿庆彪,2006)。
一、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主要内容的概述
当前,学界对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内容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反腐倡廉的必要性、腐敗滋生的根源及反腐败的重要性、反腐倡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反腐倡廉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等。
(一)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邓小平以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着重审视反腐倡廉建设,将反腐倡廉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并将党风建设作为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的关键。当前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求反腐倡廉,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与此同时,将反腐倡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李毅弘、伍本刚(2012)、王亚媛(1997)等学者则认为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在于反腐没有休止符,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党要将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它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事务来抓,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为改革开放创造条件。
此外,有学者普遍从三个维度探析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从价值定位的角度将反腐倡廉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保障(施祖军,2012;李新生,2014);二是从治理方略的角度将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有利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规划体制改革的蓝图(孙君,肖焱,2014;刘惠,2005) ;三是从现实意义角度为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指明了方向(金学新,2014;杨根乔,2014)。
(二)关于腐败滋生的根源
腐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滋生的根源具有多元性,学界关于邓小平对腐败根源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受封建腐朽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残余与侵蚀;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受西方先进技术与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糟粕趁虚而入(继相权、李敏杰、罗峰,2015)。
二是社会原因。金绪泽,孟攀科(2003)从体制与制度上的缺陷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根源。体制上领导者的权力高度集中,制度上存在监督关系不协调,整体合力不强,且将法制的不完善作为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是客观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1989年,邓小平曾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党员干部党性不纯,个人主义膨胀,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
四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体素质的欠缺,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重要条件。邓小平一再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三)关于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当前,学界关于邓小平对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观点,主要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其基本原则。
首先,始终强调服务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旨在于将反腐倡廉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不仅要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坚决反对腐败,而且要将反腐倡廉工作渗透到改革开放的方方面面(包恒新,2004)。
其次,坚持综合治理,持久反腐。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国家上下联动发力,相互配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陈豪,2016)。
第三,反腐倡廉要依靠人民群众。邓小平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支持人民群众检举、揭发、监督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四,要以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为重点。有学者认为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加强反腐倡廉的重要政治保证,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有利于保障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实效性(徐晓东,2016)。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树立廉政教育优先原则(杨卫芳,2017)、不搞群众运动原则(汪松明,2006;费迅,1997)、民主集中制原則(仝夏蕾,2012;吴运坤,2010)等三个方面深度把握邓小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研究的重要环节就是其方法与途径,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都大同小异。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学者认为要从共产主义理想与道德教育、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及作风教育、纪律教育三个方面着手,此外,还要补上反对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课(伍苗,2013)。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邓小平曾言“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但如果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一些学者(张新康,2005;包心鉴,2010;邵景均,2008)在此论述基础上,强调制度建设的同时要进行体制改革,因为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重点从经济、政治和人事制度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三是健全法制。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住些。”对于健全法制,邓小平不仅强调立法要成熟,即法律条文的规定要细致而严禁;还强调了法律体系要完善,不能存在法律的空白区,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四是强化监督。邓小平历来重视执政党监督的问题,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邓小平就强调“党要接受监督,党员要接受监督。”还有学者(周长汉、陈福元,2000;姚桓、刘智峰,1998)提出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特色在于加强监督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完善,以监督的权威性增强反腐败的力度。
三、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主要特色的总结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继承与发扬了马列主义廉政思想,并结合国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思想体系。学者们普遍认同邓小平一直十分关注并致力解决保持党和政府廉洁、反对腐败的问题,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腐倡廉思想体系,这些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丰富、精辟、全面,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包括战略性,敏锐性、务实性(程明,1996)。有学者将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特点概括为保持党不变质的原则性、服务中心工作的根本性、洞察倾向问题的及时性、开展反腐斗争的坚决性、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性、提出反腐路子的可靠性(那绍彬、吕泽荣、刘艳华,1995)。
有的学者将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鲜明特色总结为战略性、系统性、创造性、战斗性(苗润奇,付土旺,2015)。有的认为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特色是民族性、创造性、服务性、建设性(邓希泉,邝逸仁,1998)。还有的将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在实践中的特点概括为把握全局的战略性、洞察问题的敏锐性和立足根本的务实性(吴汉钧,1995)。
学者们的共识主要在将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体系完整,具有鲜明的务实性、创造性与时代性。务实性体现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腐败现象,坚持法制的手段解决腐败问题,并把反腐倡廉建设从具体的事件抓起,充分体现邓小平务真求实的态度。创造性作为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体现在反腐倡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反腐败斗争同国家建设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时代性而言,从反腐倡廉思想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看,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邓小平以敏锐的态度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相应的反腐倡廉政策方针,探索出时代发展的新模式,为当下反腐倡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重大意义、时代价值与启示的探索
(一)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重大意义的研究
关于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重大意义,学界主要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进行论述。袁东生(2005)、邛瑛(2009)、刘一平(2015)等认为,其理论意义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思想体系,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反腐倡廉的科学理论体系;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与长期性,为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提高了人们应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并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也为今后中国的廉政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冯小燕(2007)、杨文明(2014)等认为,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对廉政的认识问题,正确制定反腐倡廉策略,自觉以反腐败为己任,自觉地抵制腐败的侵蚀和影响。二是事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净化好党内政治生态环境,纯洁干部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早日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三是推动了当代政治文明的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不仅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二)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时代价值的研究
当前学界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时代价值主要以十八大以来为时代背景,夏春涛、张维贵等认为,重温邓小平的反腐倡廉建设思想,对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贯彻正风反腐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贯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加强一把手的监督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贯彻落实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当代启示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坚定不移地加强反腐败工作的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取得巨大的成果。当前学界学者研究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对当今反腐倡廉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绝大多数学者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启示主要体现在:首先是认为将反腐倡廉建设应该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大局中,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王威,2016)。其次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改善与加強党领导的重要内容,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吴林芳,2013)。再次是加强制度的保障作用,强化监督管理,着力构建“不能腐”的监督机制。其中包含法律制度的完善,坚决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最后是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积极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依法惩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想明确反腐败路径,为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指明方向。
五、结语
综上所述,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在新时期的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我国新时代的反腐倡廉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就笔者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而言,学界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研究成果丰硕,概括起来主要涉及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主要内容、鲜明特点、当代价值和当代启示等方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思想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其研究成果总体相比较,还待进一步深入探索,由于笔者所查找的文献有限,就目前梳理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体系的研究不足;二是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形式较为单一;三是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与当代现实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整体性研究较少。可见,邓小平新时期反腐倡廉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仍有值得深入挖掘的学术价值和较大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