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实践

2018-09-10贺斌刘亚俊

种子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贺斌 刘亚俊

摘 要: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及示范应用,是临沧市农科所在广泛调研油菜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相关项目支持下,经过省市区共同研发、相关县区农技推广部门共同参与技术论证集成创新的一项实用技术成果。该技术适应性强、生产示范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熟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应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3-0113-02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志码: B

临沧市位于横断山脉南段、云南省西南部,是北回归线上的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 ℃,无霜期317~357 d,年平均降水量920~1 750 mL,平均日照时数1 894.1~2 261.6 h,相对湿度69%~81%,≥10 ℃以上活动积温6 500 ℃。自然条件优越、土壤比较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四季温差不大,是冬季油菜生产的理想宝地。临翔区始于1952年的油菜种植,历史悠久,已发展成标志性的支柱产业。

1 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动因

2006—2007年,由临沧市农科所油菜科研团队牵头,组织全市油菜产业现状调查。在临沧市早熟油菜规模大、基础好、市场好、群众欢迎的现状下,存在如下问题:品种单一,优势品种不突出;播种量大,育苗质量不高;密度不够,单产、总产偏低;施肥不科学,增加生产成本;劳动力素质不高,制约增产、增值;投入不足,生产不稳定;油菜与烤烟茬口矛盾较为突出等。

2 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集成过程

2.1 集成创新的平台

临沧市农科所在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成为临沧区域推广站,把体系的任务与国家联合基金油菜高产理论研究等项目结合起来,大量引进国内育成品种和栽培技术,在临沧市主要油菜产区进行品种筛选、技术消化和再创新,打下了集成创新的基础。

2.2 集成创新的队伍

为了集成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临沧市农科所在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勇于担当,主动探索品种筛选和配套栽培技术。在云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专家指导下,通过临沧市农业局的协调,得到各县区和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组成了市、县、乡相配合的技术攻关团队。

2.3 集成创新的方法

针对临沧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党委政府产业发展(油菜—烤烟模式)导向,充分利用临沧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等资源,临沧市农科所提供技术方案和进行技术指导,区乡农技推广中心进行操作,博尚镇永泉村农业科技示范户试验示范,引进筛选适合临沧区域种植的高产早熟优质品种,采用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进行示范;同步进行最佳播期、用种数量、壮苗标准、移栽时机、种植方式、种植密度、施肥水平、施肥方法等栽培研究和试验;进行高产栽培技术适应性验证,进一步完善了“三精”栽培技术。

2.4 集成创新的过程

第一次总结: 2014年,在取得最高产量456 kg/667 m2和百亩方360 kg/667 m2全国纪录后,临沧市农科所油菜科研团队总结集成技术,首先形成了精量播种、培育壮苗、规范化移栽、宽窄搭行、精确控制密度、控氮增施磷钾肥、病虫害综合防控7项技术要点。

第二次归纳:一是精量播种,每平方米播种150粒,保证出苗100~130苗,以120苗左右为佳;二是精育壮苗,苗龄控制在25~30 d,真叶长到5~6片,不起苔、不早花,苔高超过3 cm报废;三是精确搭行,平地育苗移栽,株距15 cm,宽行60 cm、窄行40 cm;四是精栽增密,一穴双株,每株必活,缺株即补,不留空塘,拉线条栽,保证密度8 300~9 000株/667 m2,进行二次和三次分枝,增加结实枝密度。

第三次提炼:2015年,经组织油菜团队成员研究论证,进一步浓缩为“精播育壮苗、精栽增密度、精细促高产”的“三精”栽培技术,方便记忆、方便操作、方便推广。

3 技术特点

3.1 早熟、高产、优质品种引进筛选

临沧市农科所科研团队利用云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平台,从中油所、华中农大、西南大学、四川农科院、贵州农科院等育种单位,先后引进油菜新品种227个。在临沧市临翔区博尚油菜主产区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临油1号、德油早1号、S0013、云油杂2号、云油杂10号、云油杂15号等早熟高产优质品种。上述品种适宜在临沧生态条件下种植,表现出了高产、稳产的优良特性。

3.2 集成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

3.2.1 精播育壮苗技术

一是选用地势高爽、排灌方便、无根肿病等病菌的地块作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8~10),打下培育壮苗的基础;二是苗床播种量控制在0.5 kg,重点解决播量大造成的大小苗、高脚苗问题,以实现壮苗早栽;三是用种子重量0.2%~0.3%的多菌靈或百菌清拌种,采取条播方式,确保种子受湿均匀、出苗整齐、苗壮无病;四是齐苗后3叶期定苗1次,留苗密度100~120株/667 m2;五是看苗追肥,3叶前以促为主,3~4叶促控结合,5片真叶后控施氮肥,促进幼苗老健,实现壮苗移栽;六是把握最佳育苗时间,9月中下旬育苗最佳,苗龄控制在25~30 d。

3.2.2 精栽增密度技术

移栽的大田,按30 cm(塘距)×50 cm(行距)规格打塘。每塘双株移栽,或按15 cm×50 cm的规格开沟单株移栽。种植密度控制在8 000~8 500株/667 m2,有利于促进二次和三次分枝,增加结实枝密度,促使产量达到最高。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移栽的密度是影响产量的最大因素。

3.2.3 精细促高产技术

一是严把施肥环节,移栽时重施底肥。二是适度灌水,根据土壤墒情,整个生育期灌水2~3次,第1次在移栽当天(活棵水),第2次在苔花期中耕培土后灌水一次,第3次视情况决定,做到速灌速排。三是合理用药,底肥用地蚜灵30 g/667 m2延缓蚜虫发生;移栽前10~15 d打一次除草药,用量100~150 mL/667 m2;移栽后1~3 d打一次“精禾草克”除草药,用量30 mL/667 m2。不同施肥时期及施肥量具体见表1。

3.2.4 采用“一促四防”抗灾减灾技术

在初花期,每桶兑施速效硼100 g、杀菌剂10 g、磷酸二氢钾50 g进行叶面喷施,实现“一促四防”(有效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霜霉病,防“秃头”,防高温逼熟,确保油菜高产、稳产)。

3.2.5 做好病虫害防控

临沧油菜病害以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为主。菌核病采用菌核净药剂防控;霜霉病采用百菌清药剂防控,初花期每隔7~10 d连续喷施2~3次;根肿病主要在油菜苗期发病,首先是选择净土育苗,其次是在移栽时用百菌清蘸根,再次是移栽后10 d内用“美丽尤生”药剂灌根。虫害以蚜虫为主,前期每667 m2用10~20片黄板进行有翅蚜虫防控,后期用1~2次化学防治。

4 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实践效果

4.1 临翔区“十二五”期间示范应用

结合国家油菜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临翔示范区、油菜绿色增产模式、基层体系、高产创建、山区冬闲田地油菜增产等项目,全区共组织365人次农技推广人员,对3 65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指导,通过田间现场培训、电话咨询、举办观摩会等形式,使科技示范户的良种良法到位率达到100%。总计示范“三精”高产栽培技术样板

913.3 hm2,涉及品种7个,核心示范区总产364.42万kg,平均产量266 kg/667 m2,较非示范区平均产量增产47 kg /667 m2,增幅21.5%,农民增收64.39万kg。期间省级电视台、《云南日报》等报道8次,市级电视台及报刊报道14次。

4.2 临翔区2016年示范应用

2016年重点结合高产创建和基层体系项目,充分利用区级和乡镇农技人员,共派出油菜辅导员87人,对5个油菜主产区乡镇进行“三精”高产栽培技术全程指导,共示范该技术面积3 000 hm2,种植品种5个,通过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效果很好,平均产量达244.3 kg/667 m2,较非示范区增产31.9 kg/667 m2,增幅15%,农民增收143.55万kg。

4.3 临翔区2017年示范应用

2017年临翔区“三精”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为3 533.3 hm2,占全区种植面积的74.02%,涉及10个乡(镇、街道)推广应用,通过各乡镇177個点自测汇总,加权平均产量228.2 kg/667 m2,较非示范区加权平均产量209.1 kg/667 m2增产19.1 kg/667 m2,增幅9.13%。

4.4 “三精”高产栽培技术在临沧市的示范验证情况

临沧市农科所在筛选出早熟油菜品种的基础上,配套集成“三精”栽培技术,2016—2017年连续2年得到云南省农业厅的专项资金支持,连续开展技术验证,总结“三精”栽培技术在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有效性和高产性,完善了技术,提高了早熟油菜生产水平。

(收稿日期:2018-02-09)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中早3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