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

2018-09-10林有林

种子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技术病虫害防治栽培

林有林

摘 要:玉米栽培新技术促使玉米高效生产,提升了生产质量,且获得一定进展。而现阶段玉米栽培新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导致使用模式滞后。面对此种情况,总结分析了国内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玉米栽培新技术的相关特征,提出了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方案,借此深入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3-0089-01 中图分类号: 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 B

1 玉米栽培新技术

1.1 精细耕地

玉米播种开始前,先精细耕地。①运用机械化操作翻整前季土地。②整理出土壤中残留物,同时清理田地秸秆。这是为了保护环境,让玉米切实吸收营养。③保证玉米灌溉的科学合理性。灌溉一定要结合气候和天气进行。④平整土地,提高玉米质量。

1.2 拌种处理

当播种玉米时,结合所在地气候和土壤状况,选取优良的玉米品种。保证精选品种符合当期的气候及土壤要求,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充分发挥农业种植效益。玉米种植开始前,先对玉米种子进行浸泡、晾晒、搅拌等处理,强化其抵抗力。通過磷酸二氢钾与种衣剂等对玉米进行拌种。调整玉米种子晾晒时间,不得暴晒,保证玉米种子质量。

1.3 适时播种

为促进玉米增产增收,要科学合理配置播种时间。春季玉米选择在3月初播种;夏季玉米选择在雨水充沛的5月上旬播种。播种时间太晚,会减少玉米产量;播种时间过早,则会减少收成。

1.4 科学种植

玉米采用机械化种植能高效生产。播种开始前,科学测算出播种间距,确保玉米得到充足的光照。结合具体情况,一般玉米株距为20~25 cm。

1.5 管理

科学合理调整玉米植株密度,植株行距70~80 cm,将肥料撒施在玉米根附近,植株间距大约为20 cm,便于玉米获得充足的光照及水分。及时扶正倾斜的玉米植株。有机肥搭配无机肥进行有效撒施,合理控制施肥浓度与次数。定期铲除田间杂草,以免杂草吸收玉米养分。搞好玉米病虫害防治,让玉米植株更好生长。

2 玉米病虫害防治

2.1 玉米病害

2.1.1 黑粉病

由种子与土壤带病菌所致,容易外露。原因有母本花期偏早、柱头外露时间长及扬花期遭遇不良天气等。该病防治措施包括3步:①玉米种植前,选取优良的抗黑粉病玉米品种,掺入粉锈宁药剂进行拌种;②播种时,及时清理掉田间秸秆及土壤中残留物;③完成种植后,营造玉米生长及收割的良好环境,提升玉米质量。

2.1.2 大斑病

选取抗病性能优异的玉米种,从源头上防治;通过轮作方式控制病菌,消除病菌残骸,防止污染物侵袭;当发生病虫害后,马上清除掉植株病叶,避免病害快速蔓延;结合实际状况,早播种,减缓病害发作;科学合理撒施肥料,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继而实现大斑病防治目的。

2.2 玉米虫害

2.2.1 蚜虫

玉米蚜虫是一种黑色的小虫,容易繁殖,其群居在一起,数目非常多,直至植株上生成黑色片状物。蚜虫生物天敌较多,可通过草间小黑蛛与步行虫等生物手段杀灭蚜虫。也可采用药剂防治,如使用马拉硫磷乳剂等。

2.2.2 玉米螟

玉米螟会对玉米产生很大危害,是一种褐色飞虫,广泛分布于许多地区。它以玉米叶为依托侵入植株,为害玉米穗,能够损害植株任何部位。通常采用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用量约为2 kg/667 m2。

2.3 玉米的病虫害治理

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普遍在国内许多地方推广,而与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相匹配的玉米品种在筛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以此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强化玉米病虫害田间防治,促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高畦栽培,加大中耕除草力度,夏季雨后及时排水,提升通风透光性,轮作换茬。

总之,在自然环境适应与病虫害防治方面,玉米栽培新技术均有突出的表现,推动了国内现代农业的进步。在后续发展中,应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逐步丰富及优化玉米栽培新技术,推动区域农业经济较好发展。

(收稿日期:2018-02-05)

猜你喜欢

新技术病虫害防治栽培
草莓的立体栽培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