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018-09-10李国璞
李国璞
摘 要:主要根据河南省西华县玉米栽培情况,从选种、播种、栽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3-0051-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1 选取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选用是确保玉米高产的有利条件。在相同条件下,同作比较,竖叶型玉米品种比平展叶玉米品种通风透光性好、对土壤养分吸收好、同化率高、产量增加前景好,可增产25%以上。在玉米生产中,应选取耐密性好、早熟、抗倒伏、耐高温、结实性好的优良品种。如国审证号20170029的京品50,为竖叶型、抗病、耐密、抗倒、耐高温、高产玉米品种。
2 种子处理
在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时,要挑选无公害、毒性小、高效玉米种衣剂,避免玉米苗期出现地老虎、玉米螟、蚜虫、褐斑病、黑穗病等。选晴好天气晒种2~3 d,给玉米种子做二次包衣,提升玉米发芽率,促进玉米提前出苗。
3 整地
在前作收获后要立刻灭茬,施用基肥,冬前深耕,具体耕深应该因地制宜。假如土地上沙下黏或下沙上黏,耕层以下与黏土层保持相连,可适当深耕;土层较薄,下层是沙砾、卵石层或流沙,不适合深耕。冻前深耕后,干旱区应及时耙耢,避免跑墒。
4 适时播种
结合各区域最佳节令播种,最早播种期以地温10~12 ℃为宜,最迟播期应确保采收期温度>18 ℃。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比常年露地栽培播期提前7~10 d。
5 播种手段
可通過人工方式点播,也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先进机械手段进行玉米播种,包括开沟、施肥、点播、起垄、覆土、镇压等。这些均可以凭借机器进行适量播种,一般播种深度5~7 cm,镇压后播种深度建议为3~5 cm。
6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够让群体与个体保持协调发展,提升玉米产量。此外,品种不同,对密植要求也不同。通常玉米产量超过500 kg/667 m2的地块,平展叶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建议为3 500~4 000株/667 m2,竖叶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通常为4 500~6 000株/667 m2。播种等行距建议60 cm左右,宽窄行中一般窄行要求30~40 cm、宽行建议80~90 cm,播后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使构成玉米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及粒重等保持协调,发挥群体优势。
7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玉米获得优质高产的有利措施,一般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施用,还应补施锌肥,并且建议多采用生物菌肥。据相关试验表明,通常每生产玉米籽粒50 kg,大约需要吸收氮1.5 kg、磷0.6 kg、钾1.75 kg。面积广阔的玉米地块,建议追肥2~3次,玉米苗期要将1/3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钾肥、有机肥施入,肥料施加时间越早,效果则越好,且施肥时开沟深施效果更为理想;第2次在大喇叭口阶段,重施氮肥,促进玉米生长。对于高产攻关地块,大喇叭口阶段建议追肥3次,即开花阶段加施氮肥,确保“准、重”,促使玉米千粒重增加。为省时省工,现在农民种地用种肥同播“一炮轰”方法,推荐使用优质高含量缓控释肥,如鲁化磷、钾含量为50%的高塔肥或甲醛缓控释肥,施用量按照40~50 kg/667 m2,以取得较高产量。
8 适时灌溉
玉米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严格,需水量约500 m3/667 m2,且每个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抽雄开花期属玉米需水临界期,若在该阶段土壤含水量不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要及时浇水。玉米大喇叭口期遇干旱,要开展沟灌或喷灌,避免“卡脖子旱”。玉米灌浆阶段土壤含水量若不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要根据实际情况适量灌溉;若降水量很大,要排水防涝。
9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玉米病虫、草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按照无公害要求,通过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方式综合防治。出苗之后,可用50%辛硫磷1 500倍液喷洒到叶面,避免棉铃虫及黏虫繁殖;可用40%乐果乳剂1 000~1 500倍液朝玉米苗心喷洒,以防治蓟马、蚜虫虫害;可以在傍晚采用2.5%敌杀死800~1 000倍液喷洒到玉米地面,避免地老虎虫害蔓延。蓟马、蚜虫繁殖可使用40%毒死蜱800~1 000倍液向玉米苗心喷洒;棉铃虫及黏虫防治,使用5 522.5 g/L氯氟毒死蜱50~80 g/667 m2倍液在叶面喷洒。针对玉米初穗期和后期玉米螟虫为害,一般可以在玉米心叶末期运用辛硫磷制成颗粒剂防治。玉米初穗期采取90%晶体敌百虫1 500~2 000倍液灌药防治玉米螟,每株玉米灌药量保持在10 mL;蚜虫可用毒死蜱800~1 000倍液喷雾,同时及时拔除田间黑穗病植株。
10 适当晚收
大多数农民还认为苞叶发黄了玉米便可以收获,殊不知收获偏早会导致玉米的成熟度差,致使玉米产量降低。一般建议在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时、下茬作物正常播种前收获,尽量晚收可增产。据统计,玉米蜡熟直至完熟阶段,每晚收1 d可增加千粒重3~4 g,增产5~7 kg/667 m2;晚10 d,增产达50 kg/667 m2以上。
(收稿日期:2018-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