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8-09-10徐晓霞赵思源
徐晓霞 赵思源
摘 要: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模式开始逐渐与各行业紧密结合,这也给急需寻找创新途径的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性平台。本文从当代创业性教育的弊端出发,并基于目前发展迅猛的互联网形势,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高校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 “互联网+” 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b)-189-02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性创业素质培养而言极为重要,通过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创新性自主创业,正因为如此,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应当更多考虑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的培养,这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发展还不够,表面化、形式化、利益化等问题仍旧存在,而大学生缺乏实践及市场就业压力等现状都给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亟待转型。“互联网+”模式的迅速发展开始逐渐与各行业紧密结合,这给我国亟待进行改革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立足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结合“互联网+”所提供的机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互联网为工具,并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创业能力的全新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新模式的运用,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综合教学效果[1]。
1 当今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1.1 教育背景
目前,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活动大多基于竞赛型创业模式,在该模式试用以来,的确是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力,但该模式在经过实践验证后,其所起到的作用性并不好,所能够起到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不明显了。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大赛举办的内容不够丰富,而实际的参赛者并不多,所起到的社会影响力有限。当前我国的创业性比赛参与的主要都是学生,这些学生部分是为了获得比赛的奖金,有的是为了提升自我,但因其内容单调,而真正在社会实践所能够派上用场的较少。因此,举办此类竞赛不仅难以扩展到广大学生群体,而实际的能力性培养意义也不大,难以体现实际的创业教育的真实目的。
第二,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虽然被要求撰写创业计划书,并能够学会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并能够对一些行动方案进行策划及制定一些市场拓展计划,但是整个比赛都是基于模拟性的实践,难以体会到实际创业的真实感受,而该模拟性创业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极可能难以实施,因此,此类型教育模式对创新性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极为有限。
1.2 高校课程结构及师资水平
当今国内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实践还较少,经验也不足,较之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不足。而为了响应国家培养创新性、创业型人才的号召,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积极探索,但因为在这方面的发展较晚,故其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高校所開展的教育模式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匹配性不够,没有适合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方式,更没有针对性的层次化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基本都是照搬课本内容,实践性不足;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课程内容及课堂方向的引导者,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的理解也亟待改善。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讲师几乎都不是真正的创业性实践的成功者,而是经过就业培训而上岗的指导性讲师。这些老师,一般都没有真正的实践性创业经历,对于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理解不够。因此,其对于创业的讲解也难以完全脱离理论的束缚,难以讲出创新性的理念,更别谈能够改变学生的创新性创业意识和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2]。
1.3 学生自身创业动机的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主要开展形式是“理论教育+创业大赛”实践。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创业比赛时,在创业动机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难以保证做好充足的准备,大多都是为了在比赛中学习经验及获取比赛奖金,并非从自身根本动机方面寻求创业动力。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难以从“教学理论+创业大赛”实践模式的教学中获得足够的创业知识储备,更难以获得实际的创业体验。
2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教育机遇
“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已经开始迅猛发展,并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到2018年底,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需要有更深入的进展。基于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互联网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提升,大众基于互联网而联合创业的动力也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阶段,互联网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随着互联网理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益强大“,互联网+”创业模式也被大众所熟知并被广泛宣传。大学生拥有着澎湃的学习热情及超前的思想意识,在“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他们能够利用在大学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及自身对互联网创业模式的理解,逐渐成为了当前互联网经济创业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他们在实际创业中验证自身所学,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也能够更快速的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目前,互联网创新性创业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我创业也更加便捷了。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创业,这符合大学生的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大学生因经过良好的理论教育,其自身素质相对较高,网络高手层出不穷,而其获取资源的机会也较多,他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些条件优势,进行创新性的创业模式研究。
当然,作为高校,在进行创新性教育课程模式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借助“互联网+”大趋势下所带来的机遇,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团体的特点,以“互联网+”模式着手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开展[3]。
3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性创业模式思路探讨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性创业教育开展缓慢,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创新性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高校应该牢牢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机遇,抓住“互联网+”的潮流,大胆尝试创新性创业模式的开展。建立起以学生为本、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创新性创业教育模式,以期能够满足新时代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要求。这种创新性创业模式的开展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切入。
3.1 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不是仅仅依靠理论教育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而是要基于理论创业知识及有目标性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形成效果。同时,创业实践又能够反作用于教学理论指导,从而能够优化教学理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创业品质及创业习惯。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开展的难度,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刚好能够便于高校建立起全新的创业型实践平台,基于该平台,学生们能够进行创业模拟,构建虚拟式创业型公司,并能够进行一些线上尝试性经营。这样不仅能够让创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有了实际落脚点,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理论学习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创新性实践。此外,教师们也能够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督,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利于教学评价的实现。
3.2 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形成线上合作
近年来,教育学者在创业性教育模式的开展方面展开了多方探讨,但是在教育理念方面一直都难以形成一致性意见,对于创业性教育的概念也各有说词。有的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学生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的成熟,不仅需要教育理论作为重要支撑,还需要教师的充分引导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其中,在学生创业能力形成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学生后期创新性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鉴于目前创业性教育专业师资力量的薄弱问题,一些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客座教授又难以时刻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那么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可以尝试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立,达到院校内部教师与校外有实际经验的教授进行教学合作的目的,最终达到整体师资力量的有效提升的目的。
第一,可以采取建立在线专家交流平台,以便于实践型专家教授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建立。通过该平台的建立,教师们能够在线寻求专业性教授的帮助,咨询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第二,随着慕课软件平台的风靡,学校可以尝试建立慕课专家群,将课程添加到线上,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也能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实际创业知识;第三,学校可以采取网络覆盖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浏览专家教授的教学内容获取更多的知识,而现场教师可以担当随时解惑的角色,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教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示了互联网教学的优势,既能够补充教师能力的不足,又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同时,通过该平台的建立,也对高校教师的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形成帮助。
3.3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的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鼓励学生们积极投身创业,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将支持的态度具体执行到实际行动当中,充分给予学生帮助。
可以采取新型学分机制。目前高校毕业证书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学分制,学生在取得足够的学分后才能够毕业,现在开始尝试将课外活动也计入学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鉴于此,高校也可以尝试此类模式进行学分考评,可以考虑将自主创业的部分折算成学分,这不仅是对学生创业积极性的肯定,也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更多自主创业的尝试。从管理模式来看,这也是将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体系的一种尝试。
可以采取设立创业奖学金。学校通过设立创业奖学金的方式,能够激励学生更多的进行自主学习。基于目前的互联网的大环境,以及我国高校鼓励创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高校可以采取设立专项创业奖学金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另外,奖学金也是学生进行继续创业尝试的资金来源[4]。
综上所述,“互联网+”模式为我国现代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高校应当牢牢抓住这个时代赋予的机遇,并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不同的教学改革尝试,从而赋予现代创业教育更多的时代活力,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創新性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7-04/c-1115815944-3.htm,2015-07-04.
[2] 李时椿,常建坤.创新与创业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 钱宗霞.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分析及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4] 钟晓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