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故事
2018-09-10李春
李春
小明,23岁,男性,独生子。对现有生活不满意,没自信,睡眠不好,无业。唯一能让他打起精神的是交了一位女朋友,但是,女朋友的父母不喜欢他。
“活着没意思。”见到我,小明没精打采地扔出一句。
“有什么想跟我聊一聊的?描述一下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浑浑噩噩的,游手好闲。”飘移的神情,让人觉得小明是在说另外一个人。
“这种状态对你自己和父母及周围人的影响是什么?”
“我妈无所谓,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我爸觉得我没出息,丢他的脸。看上的女孩子,她家人不同意……”
为了让他看清自己的处境,我明知故问:“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不喜欢。”小明没犹豫。
“对,如果你喜欢就不来了。是什么让你来谋求改变?”
“我总不能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吧。”
对话进行到关键点——必须把改变的动因清晰地呈现出来。我追问:“这样生活下去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就是越来越糟糕啊。父母被别人看不起,自己一事无成,喜欢的女孩也不能在一起。”小明像是一支被困在转轮里的仓鼠,循环往复找不到出路。“自己没人喜欢,什么都不想干,呆在家里吃闲饭……一个男人得干点事啊!”在小明喃喃自语中,我们正在接近转折点。
“你觉得一个男人得干点事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是吗?”
“是!”
“你能举个例子或者讲个故事让我们看看你曾经干过哪些重要的事吗?”
看得出来,小明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搜肠刮肚地找出3件事。上小学时得过市少年组围棋冠军;小学没学过英语,自己从11分的成绩开始追,到初中毕业时拿到差3分满分的成绩;工作后,别人在操场跑两圈,他可以跑100圈。
这就是让转折发生的起跳点。
“通过这三件事情,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番回想,似乎唤起了什么,像是睡醒了一样,小明若有所思地说:“脑子够用,有楞劲,想干的事就能干成。”新的自我认同浮出水面。
“那现在我们来看看,你怎么理解‘一个男人总得干点事,是什么样的事?大事,小事,还是不大不小的事?”对话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也是焕发生命力量,实现自我改变的阶段。
像是一台被重新打着火的发动机,小明已经能够自我梳理思路了。小明自我评价道:“我不笨,还会开车。很多东西一学就会,我不能保证比别人做得好,但是我肯定不会比别人差。另外,我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我准备坚持干一年。我有一股子楞劲,我想学的东西一定想方设法给学会喽!”
一年半后,小明在房屋中介干得起劲,他一直希望自己开一家汽车装饰坊的设想也进入了筹备阶段……
[案例亮点]认为自己活得浑浑噩噩毫无意义的小明,经过外化的问题命名、询问影响、评估影响和论证评估4个步骤,探索出他的核心价值观是:男人要干点事。通过对过去生活中下围棋、学英语和跑圈3个例外事件的探索,小明形成了一个新的自我认同——他是一个脑子够用、有楞劲、想干的事就能干成的人。这样一个人面对当下困扰他的状态,所产生的行动计划是先找工作,坚持干一年……就这样,小明的故事被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