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修订教材评析

2018-09-10王若江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修订精品创新

王若江

[关键词]汉语教材;修订;创新;固本;精品

[提要]文章从教材创新的角度,对近年来推出的具有影响力的汉语修订版教材进行考察。通过对《跟我学汉语》第二版的考察分析,发现修订教材从教学理念到教材内容,都包含着渗透着创新思想,应该将其纳入创新系列。本文认为在教材建设中“创新”与“固本”具有辩证的关系,“固本”也是教材修订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包含“掘新”元素。同时认为教材建设应该有精品意识,优秀教材需要不断地修订与完善,才能逐步打造成精品。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18)03-0018-06

本世纪初,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汉语教材,由专家评审,从中遴选出了一批优秀教材。十几年间,这些教材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广泛使用,在汉语传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些年,这些教材又纷纷推出了修订后的新版本。这是教材建设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

1.教材创新理念与修订原则

在教材建设中人们一直在追求创新。所谓创新,首先是教学理念即教学指导思想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任务型教学、在用中学,是十几年来学界一直在推进的教学理念。赵金铭(2009)曾对海外教育环境下汉语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建议:实行中外合编;编写能够覆盖全球的、适合教育环境的国别化、区域化、类型化、多样化、多元化、本土化、个性化的教材。不少教材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便出现了一些国别化、类型化教材;在讲授形式上也有很多创新,如多媒体、网络、慕课等。

与此同时《新实用汉语课本》《快乐汉语》《跟我学汉语》等教材的第二版业已推出。“版次”:即正式出版物版本记录项目之一。用以统计本书内容的重要变更,如内容经过原则性修订,或材料有较大增删等。(《出版词典》)我们以陈绂、朱志平主编的《跟我学汉语》(后文简称《跟》)为例,在其第二版前言中提出了修订的原则与方法:

首先,基本保持第一版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框架与风格,适用对象仍是以零为起点,终点达到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完成全部四册学习后能掌握1500个词以上,达到HSK四级的水平。

其次,更明确了“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这一外语学习理念,并体现在教材的每一部分。

第三,始终致力于增强教材的普适性和针对性。第一版教材主要针对北美地区,修订后的第二版将适用于海外大部分地区。

第四,适度消减教材的内容,压缩总量、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對教材中的活动、练习、文化介绍做适度调整和补充。

第五,适量补充新内容:学生用书增加语法点的英语简单说明;教师用书做详细解释和扩展,增“教学建议”“教学安排”“教学程序”。

分析这些具体阐述,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如果仅从对具体修改内容的描述上看,这种修订只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似乎没有鲜明地体现出“教学理念即教学指导思想的创新”,与“创新”的总体原则似乎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那么,这样一种操作是否可以纳入教材创新的系列呢?

2.修订教材的改进与创新

教材修订虽说只是调整,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能像新编教材那样按照崭新的思路、理念、方法、内容编写,而只能在原有基础上调整,但又要努力呈现出一种新面貌。我们以《跟》为例,考察比较后发现较之第一版,第二版有不少改动,而且应该说是一些很重要的改进:

2.1将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的5C原则融入教材

美国1996年推出《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1999年修订补充后再版发行,它提出的5C(即:Communication沟通、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通、Comparisons比较、Communi-ties社区)原则,对世界各国的外语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在编写《跟》时,这一标准尚未深入普及。《跟》的主导思想是培养中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力图自然有趣,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规律。框架设计采用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从总体上看它与《标准》不矛盾,但是毕竟存在一定差距。修订后的《跟》第二版教材将适用于海外大部分地区,5C原则现已成为各国外语学习的共识,修订时将其融入其中,是教材理念创新的需要。

五C原则将沟通交际作为核心标准,其交流模式是“互动交流”“理解诠释”“表达演示”,而作为零起点的学习者,则主要通过人际交流的模式实现互动交流。修订教材《跟》的教师曾为编写美国AP汉语与文化教材实地考察过美国汉语教学,他们在听课中发现,不少学校汉语课堂中的互动交流不能令人满意。他们将调研成果运用于《跟》的修订中,决定通过改善并大幅度增加练习项目以及在“教师手册”中加强教学步骤的指导,来实现教学目的。教材中口语对话课文是一种交流示范。在练习中,充分利用图画和拼音排除理解与语言表达中的障碍,以达到有效交流这一教学目标。原一版教材已安排多项课堂活动:单人练习、双人交流、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尽力体现了交流的理念。但有些活动在操作中变成语法结构练习或朗读式的练习,比较死板,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不能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二版突出了对主动沟通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更真实的人际交流的任务。比如“你多大”一课,第一版(P74)中设有两个练习,一是根据三张图片做问答练习,图片一为示范:

A:他是不是老师?

B:是,他是老师。

图片二:

他____中学生。

图片三:

她们____好朋友。

尽管编者的主观意图是让学生做完整的问答练习,但是从提供的材料看,只突出了语法“是”的填空。练习二是一篇完整的“你多大”的对话,提供的替换材料,只是可更换的人名和年龄。

第二版进行了调整,仍然是两个练习(P78-79),共有三个图,图一示范与一版相同,而图二图三做了改变;

图二:

A:她____?

B:是,他是中学生。

图三:

A:她们____?

B:是,她们是好朋友。

练习二则是纯拼音对话:

图一:借铅笔对话

Ni you mei you qianbi?

You。

Xiexie。

另外三张图是羽毛球、排球、篮球,让学生看图进行完整对话。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练习设计虽然只是做了一个小的调整,但体现了在理念指导下训练方法的改变,练习一要求学生做正反疑问的提问,将主动提出问题放在对话交流训练的首位,在学会提问后完成对话,然后再扩展到看图进行自主对话的练习。

2.2对主题教学内容、学习者的任务进行了更新

国际上中学教育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主题式教学和分科式教学。《跟》采用主题式教学,教材设置为发散型:由我及他,由学校到社会,由社会到人际关系,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多元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在修订教材时,人们往往注重同样主题课文篇目的更换,使之更符合当今的时尚,以之为创新。《跟》的授课对象是高中生,他们的思维、思想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是汉语言水平却是零起点,其间落差很大。课程的目的是学会有效交际,在尽量避免幼稚化的同时,从实用出发循序渐进。从学生用书的课文看第二版内容变化不大,主要是删减了一些单元和篇目,对保留课文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但是全书四册教材的主题是螺旋式上升的,同一主题在不同阶段语言水平梯次提升,随着内容的发展,不断扩展词语、丰富表达方式,可以逐步提高实现有效交际沟通的能力。这一目标不仅体现在课文上,更要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上。这一理念在教材修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以《跟》中关于春节主题的内容为例:第一册“你们家买不买年货”(一版第26课、二版22课),从课文看两版差别不大,但是教师手册却有很大不同。

一版《教师手册》对于这篇课文的对话未做说明,而二版对教学内容作了多项提示:通过图片感受热闹的场景,提供可选择的各种年货名,让学生从逻辑的角度学会表达与沟通,学到具体的表达方法。

关于学习任务,一版在课本中出现了喜鹊报春的剪纸,教师手册给出了窗花剪纸的图样和手工步骤。而二版改为让学生动手写“福”字,然后按照课文中的说法把它倒过来,和老师讨论这种习惯。通过任务把文化产品“福”字与过年贴福字的习俗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样的主题,第三册“不同的节日同样的祝贺”,主要介绍春联。二版对一版课文進行了修改,删除其中的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的对联,因它缺乏正能量,与中国传统喜庆的习俗差距较大。删改后更能突出春节的传统习俗。

课堂任务有二,一写贺卡,要求学生用汉语写下节日祝福语,并与他人交换,引导学生针对不同节日、使用丰富的节日祝福语。二是作对子。“作对子”是一种体现汉语特点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既可以将它作为语言任务,也可以作为一种思维游戏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所学的词语大胆制作内容新鲜、反映生活情趣、语言表达简洁明了的对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汉语言的妙趣。

2.3教考结合,增加新HSK考试模拟题,将课程考试与水平考试相结合

《跟》在教师手册中为每一课都设计了一个小的语言测试、每个单元有一个评估,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估、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内容的评估以及单元测试题。这种测试属于课程测试,学什么测什么,检验学习成果。

但是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是开放性的,教材也是多种配套的,教材编写者的主观预设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有自我发展空间。因此在第二版中增加了模拟新HSK考试题的水平测试:第二册之后设计了模拟新HSK三级水平测试题,第三册后为三一四级测试题,第四册后为四一五级测试题。二版教材预设目标,四册学完达到HSK四级水平,而提供的考试题稍高于原定目标,考教结合,给学生一个追求的目标,一个整体语言水平评估的标尺。

2.4增加同步阅读教材

目前进行修订的各部教材原来大都含有三个配套教材: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在原有教材和练习册中都设有阅读材料,但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的阅读需求不断增加,而社会上恰当的分级阅读材料并不多。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修订时增加了配套的《同步阅读》材料。

这是一项新措施,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拓展阅读面。阅读材料与修订教材相比内容更丰富有趣,语言更清新,有更多实际的真实的语言材料,用现代中国的场景讲述今天的中国故事,同时与高中生的兴趣点相吻合,提升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认。

其次是通过自主学习,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水平。学习者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基础,通过课下阅读,不仅可以复习常用句型及词汇,而且可以适当扩展,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新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再次培养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同步阅读》阅读训练始于零起点,选择富有韵律感的材料,以流畅地拼音阅读为主、以识字阅读为辅;各册阅读材料通过各种方法教授阅读策略,除了阅读中关于字、词、句等语言策略外,还有多种方法,如通过阅读提示引导阅读;通过逐层设置的理解题,启发思考;通过课后拓展材料培养学习者审辩能力和跨文化对比能力。

总之,修订教材的调整是潜移默化的,是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蕴含其中的,应该说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创新”。

3.修订教材的固本与掘新

一部教材能够在使用多年后又进行修订,说明它有很好的基础。所谓汉语教材的基础,除了它的编写理念、模式、方法之外,最重要的则是它所传授的汉语知识和技能,可以说这是教材之本。教材修订需要加强其本,因为语言是发展的,语言研究在不断深化,教材需要随之丰富;另外教材已有的内容可能并没有被使用者充分的认识或理解,那么在教材修订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强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温故知新”,也可以称为“固本”与“掘新”。

但是在淡化语言系统性、知识性的命题下,修订教材怎样固本呢?我们以《跟》为例,考察修订者所下的功夫:

3.1语法教学。适当充实

第二版与第一版比较,有两点改变:①在学生用书中用学习者的母语简单介绍了汉语基本规则(包括基本句型);②在教师用书中较为翔实地介绍、讲解了这些规则,并做了适当的总结。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在搜集教材使用者的意见时,一些老师对语法问题有较强烈的反应:认为语法不突出,解释太少,不适合学生自学。这样的意见值得深思,是使用者不接受教材的新理念?还是教材确实需要改进?本来教材强化功能、交际,作为“主题式”语言教学,语法不可能是系统性的,而是按照实际语言出现的顺序和难易程度对语言现象进行讲解,通过一些例子让教师和学习者推演领悟。反馈说明,事实上一版没能很好地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二版在坚持原有理念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改进,在《教师手册》中加强了语法和句型讲解,目的是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所要教授的内容,为教师的备课提供更多的资料,但教师不一定要将它搬上课堂。同时在《学生用书》中增加了简单的英文解释,便于学生自学。

3.2加强语音教学,对汉语的音理做更清晰地表述

汉语拼音是辅助认字的工具,但是,外国人在不认识或认识汉字极少的情况下,常常将其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以至于我们看到国外有双轨汉语教材,汉字本教材和纯拼音本同时使用,目的是让学生尽早流利朗读和有效交际。从这个意义说拼音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入门时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需要加强。

《跟》一版教材在正式課程之前,就给出了拼音方案。课程的前两个单元以拼音为主,汉字为辅,每课都将出现的拼音做为重点进行练习。比如第一课,课文是“你好,我叫大SE”,教材中除声韵调的结构分析以外,另外是zi、ci、si,zhi、chi、shi、ri的练习;韵母是i、u、{i以零声母形式出现时前面的韵母改写成大写的说明;同时还有两个三声连读时的变调规律。

这种处理方式,确实打破了语音学习的系统性,突出了难点,但是第一课就安排这么多内容不符合由简至繁的认知规律,忽略了学习者的可接受能力。

二版进行了调整,在课程前两个单元中将语音分为不同的组,声韵调配合,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语音规律,从单韵母、四声开始,到印欧语人群发音不困难的唇齿音、舌尖音声母,然后是其他声母、复元音、鼻音韵母,将较难的舌尖前、舌尖后声母放在后面,同时进行辨音训练,而变调则放在最后。关于第三声的基本调值定为211,减少了学习者音变的负担。

在《教师手册》中将发音方法、训练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学生课本》和《练习册》中增加听音、辨音、朗读等训练,语音学习得到加强,使之能够尽早进入有效的话语交际。

3.3汉字教学更加条理化。并贯彻始终

赵金铭(2008)曾指出“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只有突破汉字教学的瓶颈,创建具有特色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才能全面提高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作为境外使用的综合汉语教材怎样进行汉字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跟》一版提出:认字要从结构出发,写字要从笔画人手。教材将“先认字,后写字”的原则贯彻始终。以部件教学为先,达到以简御繁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认识汉字的关键,知道怎样认识、以及使用汉字的方法。

二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首先是有序。在第一册的汉字教学中介绍了六十多个主要意符,第二册主要介绍声符,和形声组合,第三册重点做部件组合,再做由字到词的组合,第四册则重点区别形近字、同形字、同音字、同义字、多义字、多音字、说明汉字、语素、词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减量。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认识汉字的部件、偏旁结构是学习汉字的关键。但是,要学习者一入门就掌握大量汉字是不现实的,即使是部件、偏旁也不可能掌握太多,因此只选择了最常用的便于理解记忆的介绍。二版每课介绍的部件大多为2-3个。在《教师用书》中对一些常用的、组字能力强的部件进行专门介绍,为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汉字造字理据的基本知识,在减量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结构和构字理据,更科学地开展认字、写字教学。

再次通过游戏学写汉字。教材的汉字讲解,从汉字造字理据的分析人手,力求科学、简便。学生主要通过活动练习书写和运用汉字,如数笔画、笔画拼字、拆字活动、部件组字、田字格书写、人体字谜、添笔成字、寻找孪生兄弟(同体部件)、形似连线、读对联,拼汉字、汉字亲属树、字谜游戏、识字歌、看地图,识部件、找声符、汉字接龙、字谜游戏等。

在教材修订中,对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除了要从总体设计上规划考量以外,更需要在细节上一点一滴地调整改进,不断发掘新的东西,逐步达到最佳效果。

4.修订教材对教材建设的启示

通过对修订教材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1)优秀教材需要不断地修订与完善,才能逐步打造成精品。所谓优秀教材是它有自己的独特的思想,符合汉语实际,能帮助学习者快速学会汉语,从而达到能够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通过对不同版次教材的比较,我们看到好的教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打磨,才能有更完善的教材出现。在追求创新的时代,也需要有精品意识,下功夫打造出真正的汉语精品教材。

2)“创新”与“固本”具有辩证的关系。创新理念让人们更关注宏观的思想、理论、模式,新的思想、方法只有与汉语切实地融合,才能出现新的教材。其实任何一部好的语言教材都具有继承性、更多的是渐变,许多创新点体现在具体细微之处。

3)“固本”是教材修订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包含“掘新”元素。它体现在课本、练习中,编纂者的苦心都隐含其中,但是,有时并不被使用者理解。因此,“固本”和“掘新”的任务,最现实的做法是强化教师手册,说明教材的意图。这样,不论对新手教师还是熟手教师都是有益的,不仅能减轻备课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吃透教材,让教师站在编纂者的肩上,有新的发展和创新。

[责任编辑 王功平]

猜你喜欢

修订精品创新
高中生个人成长主动性问卷(PGIS—Ⅱ)的修订
关于现行《消防法》修订的几点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精品画廊
“狼烟”释义辨正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