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子书屋”里“种”梦想

2018-09-10郑后生

中国工人 2018年3期
关键词:黄梅县血液科中南

郑后生

她有时会想,假如今天是生命最后一天,什么最重要?以前,她以为是健康。现在,她觉得是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谢谢您的热心参与,我们认真保管这些书,争取让它们发挥最大作用……”潘悦左手背插着输液针管,用看不到血色的手掌托着手机,同样苍白的右手在屏幕上一下一下划拉着,向捐书的爱心人士一一道谢。

27岁的潘悦来自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已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13年。因为不能负担做骨髓移植的费用,靠到武汉输血、排铁治疗维持生命,每天输液超过14个小时。她刚用3天时间,完成了100余本儿童读物的募集。

潘河村是潘悦的家乡。这批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爱心书籍,构成了这间15平方米的“种子书屋”。还没出院,她已经勾画了好几遍,要把它们具体摆在书架的哪一块区域。

因为长年用药,潘悦的脸色有些暗沉,灰白的嘴唇看不到血色。她的生命随时可能终止,这个冬天,因为这间书屋,这个女孩脸上,笑容重新灿烂。她形容这是“靠近梦想的另一种形式”。

2005年,潘悦做课间操时突然晕倒,后被确诊为再障。2012年,潘悦双腿突然并发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短短3个月,她已没法走路,行动只能靠轮椅。

瘫痪在床,郁闷无处解脱,潘悦曾试着跟病友交流。一些病友推荐了心理学书籍,还有病友直接把书送到她手上。

在一页一页的阅读中,潘悦的心一点点静下来。她越来越坚信:每个人的生命轨迹独一无二,所有的经历,无论是痛苦或是快乐,都是财富。

养病的10多年,潘悦接触最多的是留守儿童。潘河村青壮年几乎都在外地打工,全村有留守儿童63人。这些孩子放学放假,不是在田里疯跑,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有几个孩子不会做作业时,会来找潘悦请教。

“增加不了生命的长度,可以争取生命的高度。”考虑到书籍对自己的帮助,她想在村里建一间书屋。2017年下半年,潘悦第一次把这个想法说给村民们听,但大家觉得,又要有房屋,还得有书,还得有人管,基本不可能。

思来想去,潘悦觉得,越是如此,书屋就越有开办的必要,“不能让我们的晚辈再继续生活在这样闭塞的环境里,哪怕只有一个人来借书,这件事就没有白做。”

2016年明,潘悦来到中南医院骨科,余国荣教授冒着风险为她做了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隔4年,潘悦重新站了起来。但再障的病,依然让她离不开医院。

2017年12月初,在中南医院血液科病房,潘悦和血液科副护士长汪聪聊天,无意间聊起这个心愿。很快,这个心愿在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中传开了。

科主任左学兰和护士长李建芳得知后,立即在科室发起捐赠儿童书籍的号召。短短几天,36名医护人员“变魔法般”凑出千余本书。

当晚,她就给村支书蔡艳林打电话,想借间空房子。蔡艳林立马回复,村里有間闲置的办公室,还有旧文件柜,可以用起来;会议室刚新换了一批桌椅,旧的也可以直接拿去用。

1月3日,载着千余本爱心书籍的汽车,拉着潘悦从武汉中南医院出发,3个小时后到达黄梅县潘河村。这间“种子书屋”中午正式开张,并迎来了第一批读者——10多个留守儿童团。

与疾病抗争的13年,潘悦有时会想,假如今天是生命最后一天,什么最重要?以前,她以为是健康。现在,她觉得是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猜你喜欢

黄梅县血液科中南
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高危跌倒人群对预防血液病患者跌倒的影响研究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血液科患者感染危险预见性护理
黄梅县小池滨江新区全力打造教育“升级版”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
黄梅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难点及对策
中南重工:拟收购文化传媒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