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途径研究

2018-09-10兰天

剧作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族化民族音乐小提琴

兰天

小提琴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在中国发展的几百年来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逐渐浸染了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音乐的民族化发展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然途径。所谓民族化即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从本民族的人民生活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运用本民族的艺术思维方式来组织材料,反映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作品。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萧友梅、冼星海等人开始尝试创作小提琴演奏作品,从此以后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在创作和技巧两方面得以展开。

小提琴创作的民族化发展途径。中国小提琴和歌剧、钢琴一样走向民族化的成功之路,与涌现的一大批小提琴作品密不可分。我国的作曲家创作了一系列的生活化、本地化、民族化的作品,这些作品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中国老百姓的习惯、爱好、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遵循着中国人民的审美趣味,形成了西洋小提琴在中国的“对象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内蒙组曲》《牧歌》《绥远回旋曲》等。其中大家熟知的《思乡曲》以内蒙古民歌为音乐素材,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作为经典作品被广为流传,被誉为“第一首走向国际的小提琴演奏曲”。在其后的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小提琴从不为人知到人人皆知,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小提琴成为很多抗日救亡歌曲的音乐伴奏。六七十年代,作曲家陳钢、秦咏诚等人创作的作品更加具备浓郁的民族风格。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诞生于这个时期。改革开放至今,小提琴的音乐创作更是百花齐放。总的来说,小提琴的创作取材多来自于戏曲、民歌和民间器乐曲。比如马思聪的《第一回旋曲》就是以内蒙古民歌《情别》作为音乐主题,《牧歌》则是受到山西说唱音乐的影响,《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将广东音乐引入乐章。小提琴创作以这种方式在内容和音乐方面进行民族化发展的探索逐渐成为主流。

小提琴技巧的民族化发展途径。在小提琴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演奏技巧自然而然地渗透和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技能方法。首先是滑音的运用。最早是司徒梦岩将西方禁用的滑音演奏技巧创造性地应用在小提琴演奏中。马思聪在《思乡曲》中也运用了滑音,模仿民族音乐中的唱腔,表现主人公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次是颤音的运用。演奏者将中国民族拉弦乐器的演奏方法灵活地运用在小提琴演奏中。如《渔舟唱晚》中用连续的颤音描摹水光粼粼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可谓十分传神。还有拨弦和抖弓等技巧都借鉴了本民族独有的乐器甚至戏曲演奏方面的技巧。《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中用右手食指来回扫拨四根弦的技巧来自于维吾尔族乐器冬不拉的演奏方法,使小提琴演奏极具民族魅力。中国戏曲音乐演奏中常用抖弓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纠葛。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运用这一技巧来展现这对情侣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中国传统音乐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影响十分深远,构筑了其演奏民族化的基石。

小提琴从西方贵族青睐的乐器发展成为现在流行于大众视野的主流乐器,不仅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也散发着独特的中国魅力和东方神韵。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和方法。民族化的小提琴演奏也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素材一经全新演绎便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正如历经半个世纪依旧经久不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成为中国音乐的代表,甚至跟随“神九”在太空中播放。无数历史和事实证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小提琴音乐人的探索实践中,中国的小提琴发展还会进一步大放光芒,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民族音乐美学。

责任编辑 李蕊

猜你喜欢

民族化民族音乐小提琴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