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河油田的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018-09-10周百鸣

中国内部审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审计油田模式

周百鸣

[摘要]本文介绍了辽河油田审计部门在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中,根据企业经营特点,结合审计实践,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审计模式和审计程序创新的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果。

[关键词]油田 审计 信息化 系统 模式

由于审计工作具有涉猎范围广、随机性强、不同业务审计的重点不同等特点,审计软件必须具有其独立性和针对性,这就对审计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河油田审计部门基于审计人员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建立起适用于本公司的审计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

一、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实现公司各项审计业务信息的采集;二是完善两级审计底稿和意见书模版,规范业务流程;三是从公司层面规范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信息管理机制;四是建立审计综合信息数据库,实现审计系统信息资源共享;五是与其他审计信息平台对接,实现更高层级的审计动态管理;六是在ERP环境下实施信息化审计。

(二)基本目标

1.支持审计人员在线实施标底、签约前、结算前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书。

2.通过技术约束,提高审计数据质量,保证采集的数据可用。

3.管理层可实时查阅每一项审计业务,加强对各级审计单位业务的监督管理,提高审计管理水平与效率。

4.管理层可对整个公司的经营业务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审计业务分析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实现审计业务信息和市场信息的网上发布共享,保证审计依据有力、统一。

6.通过软件系统实现规范14类底稿、56种合同的审计流程。统一每类合同的审减原因、底稿意见和底稿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等。规范审计人员业务操作流程,避免不按管理规定处理审计业务的行为发生。

7.保证数据永久性,留存所有审计记录,供历史数据追踪。审计记录包括:底稿信息、每个环节的审计信息、审计流程信息(包括撤消与驳回记录)、删除的合同、变更的合同、价格信息等。

(三)系统模块

1.业务模块。包含9类审计业务子模块,主要负责采集合同与成果数据、打印底稿及意见书、形成明细台账、累计成果查询等。

2.工作流模块。实现工作流程审批处理,接收业务模块审批请求,工作流引擎根据业务数据自动识别审批路径,路由到下一个正确的审批节点。

3.系统安全模块。系统安全设置可配置用户系统访问权限和数据访问权限,为用户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访问控制做数据支撑,同时记录系统访问日志,用于用户访问和异常跟踪。

二、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建立审计综合管理系统的用例模型,如图1所示。

(一)总体目标

按照辽河油田分公司审计工作的要求,将审计处合同审计科、财务审计科、工程审计科、物管审计科、综合审计科的工作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加以实现,并实现按单位级别(采油厂—>分公司—>总公司) 形成的数据流模式,使审计工作能够按照流程化的模式进行,从而保证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整体审计工作中的数据一致性。

建立灵活可定制的信息采集体系,不仅满足统一管理的要求,而且适应不同地区的个性化管理需要,利用系统的可定制性,保证在不断改进管理的过程中,满足新增指标、扩展功能系统要求。具有灵活的数据查询和报表功能,根据不同工作的需求,可灵活地进行Excel文件转入、转出,提供综合统计和分析功能,借助信息系统将统计台账进行提升。

(二)设计原则

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日常工作中的通用系统,又是对可扩展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工作系统,设计中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通用性。系统具备灵活设置软件功能,既能满足审计管理的统一要求,又能适应具体业务处理多样化的需要。

2.安全性。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有效保证系统和网络安全,并提供可靠的数据备份与恢复。

3.实用性。完全满足审计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实际业务处理要求,同时提供查询、统计、汇总、分析、预测等功能,满足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需求。

4.整体性。软件各个模块之间保证衔接有效和可靠,不因岗位权限等原因影响系统的流畅运行。

5.先进性。采用成熟的软、硬件和网络技术,建立并完善先进的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6.可扩充性。提供灵活的功能扩充接口,便于增加新功能,满足油田单位由于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业务处理方式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新需求。

7.健壮性。提供成熟的应用和开发平台,体系结构和应用功能满足实际需求,支持大量数据的存取。

8.可靠性。从硬件、软件、应用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处理和系统维护手段。

9.操作性。用户界面友好,方便操作,易于操作员、单位领导和业务人员掌握和使用,所有使用代码的地方,以中文提示出现,用户不需查询和记忆代码含义。

10.兼容性。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与油田单位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保证能与这些系统相互连接,实现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

(三)设计架构

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三、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1.数据校验严格,能够有效地减少无效数据进入系统。如严格要求数据的录入格式、范围、数据间的约束条件等。

2.引入工作流引擎开发技术。使业务数据与流程数据相互独立,提高数据可读可用性;工作流可以配置管理以实现快速灵活调整;引擎提供编程接口,适应于处理复杂的审计业务。

3.思想先进。客户端使用OAOP(One Application One Page)理念设计,即一个应用只一个页面,用户使用系统更方便快捷。服务端基于MVC设计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使系統各层次松散耦合,提高业务可重用性和系统可维护性。

4.技术选型。系统采用多个优秀的技术框架搭建,这些框架都拥有大量成功应用的案例,在业界受到广泛的好评,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和高效。

5.富客户端技术。富因特网应用程序(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RIA)充分利用客户端良好的硬件资源,为系统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美观的人机交互界面,同时能够减轻中央服务器压力,提高系统响应效率。

6.跨平台。系统可部署到支持Java标准版5.0以上的任何系统,不受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影响,做到编写一次随处运行(Write Once,Run Any Where)。

7.支持多种浏览器。系统界面可以在IE6及以上版本、Firefox、Chrome等主流浏览器运行。不仅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使客户端也能够真正地被跨平台使用,而不再局限于Windows操作系統。

8.支持移动终端。此项特点得益于系统界面的跨浏览器特性,系统可以运行于IPad等大分辨率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访问系统,让用户在出差旅行当中也能办理公务。

9.系统界面。模仿C/S系统界面设计,使用标签页方式布局,方便用户操作;支持最小分辨率1024*768,对于更高分辨率屏幕可自适应布局,能充分利用屏幕空间,界面更为美观。

10.扩展维护能力强。可配置性强,使系统适应业务变化能力更强。如组织结构调整、科室管理业务范围变更、审减原因调整等通过配置维护即可实现。

四、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模式

一是减轻了审计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使原来复杂的工作程序变得简单迅速,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二是对每次审计成果都有详细记录,并提供快速强大的查询功能,解决了人工查询速度慢的问题。

三是系统界面简单,容易操作。客户端只要装有浏览器就可以使用系统,不需要安装其他软件。

四是系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重构能力,大大减轻了系统的维护压力,从而保证系统能够顺利地扩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

五、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成效

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描述审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后期检索查询,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决策层对审计关注点进行分析的数据依据。通过全面应用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五个工作目标:一是从根节点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数据采集;二是建立了完善的两级审计模式和业务流程;三是完成了各单位各部门经济业务、经营管理情况的上报和汇总;四是实现了对全局审计信息数据的抽取、汇总、挖掘;五是规范了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猜你喜欢

审计油田模式
油田掠影
油田工人
一滴油的后面
永续债券探析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光泽or油光?向夏日“大油田”say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