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间操的组织与管理
2018-09-10钟盛
钟盛
摘要:建立完善的课间操管理机制这是保证做操质量的一项主要措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分为学校总体负责,行政领导和班主任日常管理,体育组协调分工组织。
关键词:学校;课间操;组织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要求,普通中小学每天必须安排课间操。课间操已成为我国中小学体育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是,许多中学的课间操,存在着出工不出力,做操质量差的情况,锻炼效果不好的问题。除因课间操内容单一,长时间重复而使学生的兴趣减小外,更重要的原因中学课间操的组织管理工作较随意和松散,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那么,如何使中学的课间操组织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下面浅淡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
总体设计方案:每个学校的特点,地理环境都不一样,一般的学校都是安排广播体操,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校的学生全部都做广播体操,人数太多,场地不够用,学生拥挤在一起,学生下楼集合集中,楼道学生流量大,造成拥挤,极容易造成相互踩踏,造成安全隐患。那么如何利用学校的场地,根据本校的特点我们把大课间操分成两个部分,高一年级,在升旗广场结合,安排跑步锻炼活动,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到田径场集合,安排广播体操活动。田径场较远,组织集合时间较长,可以放缓一点。升旗广场较近,组织快一点。这样广播体操和跑操说就错开了,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数多和锻炼场地小的矛盾,改善锻炼效果,同时分解了学生,缓解了学生上下楼的流量和上厕所集中的问题,减少了学生相互拥挤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
一、建立完善的课间操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课间操管理机制这是保证做操质量的一项生要措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分为学校总体负责,行政领导和班主任日常管理,体育组协调分工组织。日常管理机构是由组班主任和学生会评分组组成,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做操的质量,评分组则负责每天各班的评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校齐抓共管的体系。课间操的管理机构中,评分组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评分组的评分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评分的公正、准确关系到各班课间操的质量的提高,故评分组应选一些责任心强的学生和学生会共同负责。另外应制定评分表格,每一项的扣分都应写出原因;年级组长填写每日检查表,在宣传栏公示,把每天的统计各班活动情况张榜公布,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班主任和学生。体育老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体育委员要对见习和请假的学生心中有数,检查员要及时登记,及时知道学生锻炼的质量和出勤的情况。
二、规定课间操场地和路线及队形
由于课间操基本上都采用全校集中统一做操的组织形式,学生都是很多人在一起做操,如果不对进,退路线作明确的规定,就易产生混乱,故每一个班从教室到操场的来回路线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为了做操的整体效果还应对退场的队形作统一要求。高一年级十个班在升旗广场集合,广场面积比较开阔,离班级又比较近,每班由体育委员快速整好队,每班成两路纵队或三路纵队,集合好后由老师发出口令,注意调节好班级的间隔,不能过大或密集,应保证跑道上的班级能基本上均匀的颁布,为保证全年级跑步活动的整体性,不允许一个班超过另一个班,领跑者由本班体育委员担任,手拿班旗领跑,可以喊口令,可以掌握前后跑步的速度。
三、课间操的评分应与各班的评优相结合
如果单独的课间操的评比,还不能提高质量,班主任的积极性还不高的话,可把课间操的评分作为每月评选文明班级的内容之一,各班要想评为文明班级,就必须把课间操活动重视起来。这样,班主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生做操的重视程度也就提高了。另外,每学期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广播体操比赛,年级组也可组织广播操比赛,这样全校有对比,年级组之间也有对比,对提高做操的质量大有好处。
四、制定好课间操的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是评分员进行评分的依据,广播体操的动作要求是舒展大方有力度,有动作幅度,要求学生做操时,要有精神面貌,做到动作准确、整齐有力,有节奏感,富有朝气。评分的分值可采取百分制,可分为进场,退场,衣着整洁大方,队形和做操的质量,进退场的评分从有无按路线、顺序进行,看队形是否整齐。做操的质量是评分的重点,从节奏感,动作的路线,动作准确到位,动作整齐有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细则的制定要求全面细致和合理。
五、建立课间操的请假制度
课间操请假的学生必须要有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并交给体育委员。长期请假不做操的应有学校批准。做课间操时,学校应对课间操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人数,发现无故旷操的学生应进行批评教育,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做操风气
六、体育老师课间操责职
学校安排体育教师每天值日,体育老师主要管理好自己所教的年级或班级,做操前督促学生整队集合,跑操时及时调节学生跑步的速度,班级之间的距离,队形的整齐,跑步的纪律等。对见习学生体育老师要进行考勤,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安排活动,做到区别对待,对经常掉队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和进行批评教育,为了大多数同学能紧跟队伍,体育老师要灵活安排好每个班级体育委员,每个班级跑步的速度都是由每班的領头人决定的,调整好跑步的速度,及时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经常收集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上交体育组进行讨论。
总之,只要各方面协同配合,抓好制度的落实,同时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的调整,目的就是要使中学的课间操组织与管理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课间操质量和建设良好的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