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虾蟹混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8-09-10王厚红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池塘管理措施问题

王厚红

摘要 对池塘虾蟹混养中后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

关键词 池塘;虾蟹混养;管理;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965-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4-097-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4.039

Abstrac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anagement of crayfish and crab polyculture in pond were summarized, and pertinent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ond; Crayfish and crab polyculture; Problems; Management measures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和中华绒螯蟹(河蟹)同属甲壳类,两者自然分布、所需生长环境高度相似,生态习性亦相近。近几年来,由于小龙虾市场持续走俏,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少河蟹养殖户利用蟹塘进行小龙虾混养,形成了以蟹为主、以虾为辅的池塘虾蟹混养模式。通常情况下,具有相似生态位的品种竞争作用较强,会产生争夺食物和空间的效应。而在实际养成中,小龙虾主要生长期为3—7月,在4—6月即可陆续出售,剩下的虾可作为种虾进行自繁,留存作下一年的种苗;河蟹主要生长期为6—10月,出售时间基本在10月后。故现采用的虾蟹养殖模式中,两者主要生长时间有差异,形成了一定的时间间隔。这种模式不仅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取得可观的养殖经济效益,而且还降低了单一河蟹养殖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养殖户提供了双重的效益保障。

然而在“蟹主、虾辅”混养过程中,养殖户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在养殖中“重蟹轻虾”,轻视小龙虾的管理,或管理措施欠佳,将会对河蟹的中后期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混养塘内小龙虾和河蟹大批死亡。鉴此,文中对池塘虾蟹混养中后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旨在为小龙虾和河蟹的科学混养及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病害高发

近年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和养殖条件的不断恶化,小龙虾、河蟹混养的病害高发,发病时间逐年提前,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未发病的小龙虾基本都带菌,河蟹部分带菌,加之密度不可控使得病害损失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小龙虾与河蟹的混养塘,首先在做好前期养殖的水、草、铒、密、防等基础上,还要经过中、后期2个关键时段,即高温来临之际小龙虾养殖中的5月与河蟹养殖中的6—8月,这2个时期也是小龙虾和河蟹病害发生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而目前,除部分养殖户吸取了经验教训,提高了防病意识,做好了5—6月小龙虾大规模病害的预防工作外,仍有部分养殖者的预防措施并不到位,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这些养殖户认为在6月底小龙虾接近销售尾声,已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收益,从而忽视了塘内剩余的少部分龙虾及河蟹正处于生长旺季的现状,甚至有部分养殖户,待发现塘内累计的死虾达到了一定数量时才开始处理,错失了最佳清理时机,导致后期河蟹病害大发生。在这段时期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现象:塘内或地笼里有少量死虾;虾尾部有气泡或溃烂;虾肝脏发白;虾趴草不动或行动缓慢;虾空肠或食物断节;虾体表有泥膜或者纤毛虫;水质长期浑浊、发黑,均不容忽视,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1.2 池塘增氧设施不佳

大部分养殖塘为老池塘,硬件设施不足,养殖条件差,溶氧成为虾蟹混养效益的主要限制因素,大多数养殖塘增氧全靠换水。

1.3 长势慢,存活率不高

大部分养殖塘中小龙虾苗种大多为蟹塘自繁或一年放种多年采收,自繁自育密度不可控、种质退化,长势慢。养殖户大多通过吃食量来判断池塘内小龙虾和河蟹的数量,以池塘无明显残饵、水不浑浊、无明显夹草现象为判断标准,容易出现判断不准导致前期投喂不足,影响小龙虾、河蟹的生长和存活率。

2 管理措施

2.1 预防病害

2.1.1 扑灭病害传染源 从源头进行预防对河蟹龙虾混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蟹塘内混养龙虾,要合理利用时间段,于5月份开始起捕,捕大留小,一直持续至6月。在6月中下旬,要对蟹塘内龙虾进行全面清捕,不仅可防止龙虾在高温季节发生白斑综合症等细菌性疾病影响河蟹,还可消除虾蟹间饵料的争夺,给河蟹营造充足的饵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河蟹后期的生长生活。此外,清捕可促进一部分龙虾提前打洞进洞,抱卵产仔,解决了下一年的龙虾苗种问题。

2.1.2 水体消毒 对水体进行消毒,可杀死寄生虫以及病虾所携带的弧菌等致病菌。定期改底、解毒、补肥,维持水体稳定,防止水质突变诱发病害。

2.1.3 药物预防 给河蟹投服养护肝胆和预防肠道疾病的药物,养肝护胆,保护肠道。

2.2 改善硬件设施条件,提高溶氧

随着水源条件的不断恶化及“增氧增产”理念的不断推广、普及,养殖户对溶氧的认识逐步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1)有条件的养殖户尽可能安装增氧机,并保证足够的开机时间,提高增氧机的利用率,避免池塘长期缺氧。

(2)加强水草管理,高温期定期开沟,沟尽可能地宽;对水草进行疏密打头,保持水草覆盖率在30%~40%,保持水体流动性,减少池塘底部缺氧;用护草药物对水草进行养护,以预防水草高温腐败,影响水质。

(3)面积过大、电力不足的池塘可考虑分区种草和配合柴油机池塘内抽循环水来保持水体流动性。

2.3 合理投喂,提高生长速度

(1)早期适当肥水,保证水草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培养饵料生物来弥补前期的投喂不足。

(2)设置饵料台,定时、定点投喂,以便準确观察吃食情况,做到足量投喂,保证营养。

(3)适当增加投喂次数,一般早晚各1次,利用小龙虾、河蟹摄食习性的差异满足各自的摄食需求,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

(4)早投喂、早起捕。足量投喂,提前内服营养保健产品增强体质,保障河蟹摄食健康。

3 小结

在小龙虾还未进入发病高峰期时,就进行前期预防,在其销售接近尾声时,更要加强养殖管理,应对蟹塘内剩余的小龙虾进行全面清杀,以防止带病龙虾成为传播病害的感染源,危害河蟹的中后期养殖。此外,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合理投喂,可提高水体溶氧和虾蟹的生长速度,为小龙虾和河蟹的科学混养及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德建.淡水池塘河蟹小龙虾生态混养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17(1):81-83.

[2] 李东晓.皖北地区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2):262-263.

[3] 陈国海.河蟹和小龙虾套养高产高效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1):69-70.

[4] 曹祥栋,黄国稳.养殖河蟹池塘套养小龙虾技术[J].河南水产,2014(2):20.

[5] 杨金林,严龙明.优质河蟹、小龙虾高效生态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11(7):24-25.

责任编辑:刘赟

猜你喜欢

池塘管理措施问题
热闹的池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池塘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夏天的池塘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