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斑驳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09-10蒲绪志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病原防治措施

蒲绪志

摘要 对花生斑驳病毒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 花生斑驳病毒病;病原;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4-078-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4.030

Abstract The pathogen,infection cycle,epidemic law and symptoms of peanut mottle virus diseas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targeted agricultural and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eanut mottle virus disease; Pathogen; Symptoms; Control measures

花生斑驳病毒病(Peanut mottle virus disease),是由花生斑驳病毒(peanut mottle virus,简称PMoV)侵染引起的。PMoV可侵染豆科几个种的植物,除豆科以外病毒的寄主范围特别有限。PMoV寄主除花生外,还有菜豆、大豆、豌豆、豇豆、羽扇豆、芝麻等。花生斑驳病毒病的分布非常广泛,属于世界性病害。文中对花生斑驳病毒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病原及特征

花生斑驳病毒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弯曲线状,长度在680~860 nm之間,主要为723~763 nm,直径12 nm,无包膜。病毒粒子的沉淀物只含1种组分,沉降系数为151 S。基因组为单链RNA,分子量3×106,核酸含量 6%。外壳蛋白的分子量32~36 kD。编码外壳蛋白基因含1 247个核苷酸。钝化温度54~65℃,稀释限点10 000~1 000 000倍,体外保毒期0~7 d。

2 侵染循环

花生斑驳病毒病主要靠汁液接触传染,也可靠蚜虫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花生种子也能传毒,但传毒率较低。

2.1 介体传播

桃蚜(Myzus persicae)、扁豆蚜(Aphis craccivora)、棉蚜(Aphis gossypii)、茶藨苦菜蚜(Hyperomyzus lactucae)和粟缢管蚜(Rhopalosi phumpadi)等可作非持久性传播。但是扁豆蚜和桃蚜2种蚜虫在获毒后的2 h和12 h内可保持传毒力,蚜虫在传播时不需要辅助病毒。

2.2 机械传播

可通过磨擦接种病毒。

2.3 种子传播

病毒能否通过种子传毒主要决定于种子的胚中是否有病毒存在。花生斑驳病毒的种传率为0~8.5%,有的花生品种的种子不传毒,而在有的品种上种传率达8.5%。

3 发生规律

花生斑驳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毒源数量、介体蚜虫数量和栽培管理等有密切关系。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条件下,蚜虫发生的早晚和数量是影响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3.1 气候、蚜虫

豆蚜、桃蚜等多种蚜虫均能以非持久性传毒方式传播病毒。花生田间蚜虫发生的早晚、数量及活动程度与病害流行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易导致蚜虫发生早、数量大,引起病害严重流行,反之则发病轻。

3.2 栽培管理

3.2.1 越冬寄主数量 刺槐等其他越冬寄主的数量与病害流行紧密相关。

3.2.2 播种期 正常年份,早播的重于晚播的,春花生重于麦茬花生。

3.2.3 土质 土层厚、肥力足,则花生生长健壮、发病轻;土壤瘠薄,花生生长衰弱,发病重。

4 危害症状

花生斑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花生的重要病害,常年发生不同程度的流行。一般年份,株发病率50%左右,减产20%左右,大发生年份,发病率80%~100%,减产30%~40%。花生斑驳病毒病是进一步提高花生单产的重要障碍之一。花生斑驳病毒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其次是果仁。叶肉的色泽浓淡不均,叶片上出现黄绿与深绿相嵌的斑驳。病株的荚果大多变小,结果少,种皮上出现紫斑,部分果仁变成紫褐色。

5 防治方法

根据花生斑驳病毒病有种子带毒、蚜虫传染、花生出苗后的有翅蚜高峰期是传毒高峰期和覆盖无色或银灰色地膜可以驱蚜防病等特点,以及发病后又无特效农药可以治疗的情况,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表1)。

5.1 培育无毒种苗

带毒种子是病毒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无毒种子至关重要。可采用组织培养法培育无毒种苗。但由于世界所有花生种植区都有花生斑驳病毒,而种植者认为产量减少不明显,所以对该病毒的尚未进行大面积防控。

感染病毒的花生也是病毒的主要来源,在每个生长季要铲除豆类作物田中的这种毒源以减少蚜虫的二次传播。建立隔离区,在无蚜种植温室中栽种无毒的种子,或利用较远距离与有病毒源的地块隔离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5.2 三级选种

选用带毒率低的花生种。三级选种包括株选、果选和粒选3个步骤。根据病株结果少、果型小的原理,在花生收获时将结果多、结果整齐、双饱果比例较大的单株选作留种株。留种株的花生果实单收、单晒、单留作种子。在花生剥种时再将小果、裂果、瘪果剔除,然后剥壳,并将变色的种仁拣出。通过三级选种可大幅度降低种子的带病率。若每年都能坚持三级选种,使花生种子得以提纯复壮,就能大幅度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5.3 加强栽培管理

5.3.1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栽培花生不但可提高地温,保水保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环境,而且可以驱避蚜虫,减少传毒,是防病增产的重要措施。

5.3.2 清洁田园 清除花生地内外的杂草和其他植物,减少初侵染源及早期蚜虫的发生危害。此外,還应在发病早期拔除种传病苗,减少病毒的传播、蔓延。

5.4 及时防治蚜虫

花生出苗前对花生蚜虫主要繁殖场所及寄主进行全面喷药防治,如对刺槐和麦田等进行全面喷药。花生田治蚜要在花生30%出苗时和齐苗期防治2次。选用5%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第1次喷药每公顷150 g,对水300~375 L,第2次喷药每公顷225~300 g,对水600 L叶面喷雾,可有效控制花生蚜虫和病毒病的发生程度。花生出苗前防治麦田蚜虫或林果上的花生蚜虫可选用25%辛·氰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30%蚜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 1 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5.5 病毒防治

花生斑驳病毒病的防治适期为播种期和出苗期。发病初期喷施2%宁南霉素水剂200~400倍液,或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5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并注意交替使用,采收前3 d停止用药;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喷药后如遇雨要抢晴补喷,以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 吴立民. 花生斑驳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植物保护,1991(4): 17-18.

[2] 下长根鸿,于善立.花生斑驳病毒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J]. 辽宁农业科学,1980(1):52-55.

[3] 杨永嘉,邢继英,张朝伦,等.花生斑驳病毒病流行规律研究[J]. 中国油料,1984(3):54-59.

[4] 张宗义,陈坤荣. 药剂防治花生病毒病试验报告[J]. 花生科技,2000(3):17-19.

[5] 许泽永. 花生病毒病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9):37-39.

责任编辑:刘赟

猜你喜欢

病原防治措施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延安市宝塔区苹果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患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临床分析
猪口蹄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