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临床分析
2016-01-05常太芳
常太芳
【摘要】 目的 检测病毒性肺炎患儿呼吸道病原,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法 选取139例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 采取静脉血, 分离出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同时检测血清中呼吸道感染病毒的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结果 共检出病毒57例, 其中检出腺病毒9例, 呼吸道合胞病毒4例, 乙型流感病毒25例, 副流感病毒19例, 有8例患儿有2种以上病毒。低年龄组检出率较低。结论 做呼吸道病原检测, 针对病因治疗, 可缩短疗程。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病毒;病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55
小儿肺炎是常见病, 多发病。其中, 病毒性肺炎尤其多见, 做呼吸道病毒检测, 针对病因治疗, 可明显减轻患儿病痛,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缩短疗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科2014年10~12月收治的139例肺炎患儿, 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72例, 女67例, 年龄最小1个月, 最大12岁, 中位年龄3岁10个月。病程最短2 d, 最长3个月。患儿均有咳嗽, 伴发热79例, 喘息25例, 胸片均提示肺炎。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 均于入院时采取静脉血, 分离出血清。所采用试剂盒由VIRCELL, S.L.生产(Spain西班牙)。显微镜用奥林帕斯荧光显微镜。
1. 2 方法 采用 IFA 检测血清中呼吸道感染病毒的IgM抗体, 可检测的病原体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3型。用荧光显微镜在400倍放大率下观察阳性结果。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检出病毒57例, 其中, 检出腺病毒9例, 呼吸道合胞病毒4例, 乙型流感病毒25例, 副流感病毒19例, 有8例患儿有2种以上病毒。男26例, 女23例, 男女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 P=0.826>0.05)。
三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组和1~3岁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81, P=0.006<0.05); <1岁组和≥3岁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0, P=0.004 <0.05);1~3岁组和≥3岁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 P=0.753>0.05 )。说明<1岁组和其他两组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岁组和≥3岁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检出率较低。见表1。
3 讨论
小儿肺炎多见于冬春季。由于病毒学的发展, 国内认为各种病毒肺炎的总发病数有增多趋势[1, 2]。由于呼吸道致病微生物感染临床症状相似, 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因此病原学证据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监控中十分重要[3]。IgM是感染早期或潜伏病毒活化时产生的, <1岁的婴幼儿在病毒感染后血清内特异性IgM的滴度明显低于≥1岁儿童[4]。本组肺炎呼吸道病毒检测总阳性率41.00%, 与阙学俊等[5]报道的49.49%低。Michelow等[6]对平均年龄为33个月, X线片已证实为下呼吸道感染的134名儿童用多病原方法检测, 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率为60%, 其中肺炎链球菌占73%;病毒为45%;肺炎支原体为14%;CP为9%;23%存在混合感染。表明小儿肺炎大部分是由病毒所致, 本组病例检出病毒57例。说明病毒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同时检出2种以上的病毒抗体, 除了同时感染2种以上的病毒的可能性之外, 还有可能是患者在最近的1~2个月内先后感染了2种以上的病毒, 即在一种病毒IgM抗体未消失时又另外感染了其他病毒,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感染[8]。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模式多样, 通过对不同的混合感染病因, 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9] 。
明确病原体后, 对检出病毒病例给予干扰素、病毒唑等雾化, 配合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如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等)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时, 配合应用抗生素, 疗效肯定, 病程缩短[10]。因此, 做病原学检测, 明确病因, 对症处理, 有一定必要性。尽早做病原学检查, 尽快使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4-1215.
[2] 王秀霞.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396例病原学研究.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12):124-125.
[3] 石晶, 孔晓慧. PCR技术在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医学综述, 2011, 17(17):2683-2686.
[4] Meurman O, Ruuskanen O, Sarkkinen H, et al. Immunoglobulin Class-specific antibody response i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measured by enzyme immunoassay. J Med Virol, 1984, 14(1):67-72.
[5] 阙学俊, 陈康伟. 196例小儿肺炎呼吸道病毒检测临床分析.广西医学, 2003, 25(1):117.
[6] Michelow IG, Olsen K, Lozaho J, et al.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Pediatrics, 2004, 113(4):701-707.
[7] 金玉霞, 苗正友, 宋勤洁.嘉兴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学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1):5239-5240.
[8] 宋秦伟, 朱汝南, 邓洁, 等.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诊断中应用的探讨. 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6):440-444.
[9] 江峤, 程邦宁. 2013 年某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因学特性分析.安徽医药, 2015, 19(4):725-727.
[10] 周跃理, 陈旭玲.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11):64-65.
[收稿日期: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