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永祚寺 明代寺院建筑的典型范例

2018-09-10李俨郭华瑜

大众考古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塔斗拱佛塔

李俨 郭华瑜

寺院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院落空间布局,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的空间组织和建筑营造也遵从了一定的秩序原则及表现手法。

永祚寺概况

太原永祚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总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寺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主城区的东南角,依山而建,周边环境清幽,远离车马喧嚣,院内植被郁郁葱葱,生意盎然。永祚寺内矗立着两座高大巍峨的明代砖塔,也是太原现存最高的古建筑,是太原非常重要的城市标志物,因此闻名遐迩。寺内建筑特点鲜明,能够清晰反映明代寺院砖砌无梁仿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明代寺院建筑的典型范例。

整体布局

永祚寺背倚南山,面俯晋阳,顺山势而建。寺院坐南朝北,不同于坐北朝南的中国古建传统。永祚寺并非常见的纵列排布,而是依两条轴线建造,双塔依东南西北走向的塔院中轴线建造,殿宇依南北走向的中轴线建造,两条轴线成45°角,如此布局实属罕见。双塔与殿宇之间以曲折的连廊相衔接,连廊随着地势逐渐抬高,游人从大雄宝殿外拾级而上,即可到达较高的塔院。双塔与殿宇在视觉上,通过连廊互相渗透,移步换景。这使得两个院落有机衔接,布局自然融洽。其中殿宇布局循序渐进,引人人胜,塔院布局抑扬顿挫,特色鲜明。

殿宇布局

明代“伽蓝七堂制”的布局已成定式,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殿七堂,佛寺建筑多依此布局,随宗派不同而存各异。永祚寺规模较小,虽未完全按照“伽蓝七堂制”布局建造,但其布局特点鲜明,以小见大。寺院内至今留存的明代建筑有大雄宝殿、三圣阁、配殿、禅堂、客堂以及宣文佛塔与文峰塔。

如今的永祚寺殿宇依南北走向的中轴线建造,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凸显其在寺院中的重要地位,前后依次被分隔为三进院落。顺着阶梯踏入寺院山门,映入眼帘的第一进院是后世整改扩建而成的仿古建筑群,院内新修两排厢房用作展览室。“祗园胜景”为第二进院,各色珍贵而雍容的牡丹汇聚其中,北方园林规整大气的韵味尽显其中,也被称作“牡丹院”。第三院落为永祚寺最为主体的部分——永祚禅寺,寺院内的主要殿堂列坐其中。它们分别是大雄宝殿以及其上层的三圣阁和客堂等。殿前有明代所植牡丹和丁香两株,也可称之为礼佛院。

塔院布局

塔院位于永祚寺東南隅,佛教寺院经过历代演变,至明代佛塔的地位已势趋微弱,塔多建于寺院的非核心位置,永祚寺的塔院即是如此。

永祚寺双塔规模巨大,形制完善,是极具代表性的明代砖砌佛塔。西北为宣文佛塔,东南为文峰塔,塔院中心建有过殿一座,塔院东南角建有后殿。后殿与塔廊相连,对塔院形成半包围空间,也使塔院和外围山体有机分隔。塔廊又与碑廊相连,使寺院边界自然围合。整个塔院随地势而建,周围视线开阔。双塔体量巨大,在其中不会显得仓促拥挤,反而因有体量较小的过殿和后殿的过渡与衬托,使得塔院的建筑布局抑扬顿挫。在寺院建筑中,建造过殿的实例较为少见,过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卷棚顶,内部顶为穹窿形,是一座无梁砖仿木结构建筑。文峰塔东南侧建有后殿,后殿分上下两层,形式与民居窑洞窑上房相似。下层为青砖砌筑的拱券,三个拱券对应三个开间。上层同样面阔三间,为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永祚寺中的过殿与后殿,体量较小,造型简单。

永祚孝建筑特点

殿宇建筑特点

自牡丹院拾级而上,经过一院门,上题“永祚禅寺”,这便是明初期所建造的第三进院落——礼佛院。院内的大雄宝殿、三圣阁、禅堂、方丈室以及客房均为青砖砌筑的无梁仿木结构建筑。

永祚寺殿宇中轴线的核心建筑为大雄宝殿,其上层为三圣阁,二者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内部三个拱券纵横排布。明间与两个次间各开一个门券,其内部为一南北向拱券,两个稍间内部均为东西向拱券。拱券宽敞高大,建筑内部空间通透。沿大雄宝殿外两侧拾级而上,可至第二层的平坐,由此进入二层三圣阁。三圣阁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灰筒瓦孔雀蓝琉璃瓦剪边。当心间为正方形,上部为穹窿顶拱券,穹窿顶底部为八边形,由青砖砌筑斗拱层叠而上,逐层收进至顶部呈圆形,形似木构架藻井。三圣阁两个次间内部均为东西向拱券。建筑外部构件同样为青砖砌筑仿木结构,两层均有砖砌圆柱凸出墙体,柱下雕刻着仰覆莲须弥座柱础,柱间置砖雕雀替,柱头承托阑额、平板枋,上托双翘单昂斗拱,当心间补间铺作为45°斜拱,斗拱之间刻有砖雕装饰,雕工精湛,造型独特。正殿两侧的配殿为禅堂和客堂,两殿均为平屋顶,面阔五间,为拱券式无梁砖仿木结构建筑,其结构与外观均与正殿完全相似。整个殿宇全为砖砌,是明代无梁砖仿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

双塔建筑特点

双塔建于明朝中叶,位于塔院之内,呈西北、东南方向排布,两塔相距三十多米,双塔俱高耸入云。西北侧为宣文佛塔,塔内有佛龛,内设佛像;东南侧的文峰塔为风水塔。双塔作用各异,这在各代双塔建筑中实属罕见。

双塔虽同为明代建筑,高低、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均为八角十三层,砖筑楼阁式塔,但因建造者的意图不同,因此在造型、技艺的创造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异。

宣文佛塔是典型的空心楼阁式砖塔,塔身檐柱不外露,塔檐八角上设有垂花柱,上承砖砌阑额、平板枋,垂花柱之间设有砖雕祥云纹雀替,阑额上刻有砖雕花草纹样,雕刻精美。平板枋上托双翘单昂斗拱,斗拱间刻有“阿弥陀佛”字样,表明佛塔定位。塔檐由磨砖砌筑而成,孔雀蓝琉璃瓦剪边,檐下撩檐檩、檐椽、飞子均为砖砌。塔身轮廓从下而上由大变小,逐层收分,变化流畅,塔檐、斗拱也随之缩小,至第八层以上,斗拱则变成了单翘单昂斗拱。刹顶由覆钵式的仰莲须弥座上承孔雀蓝色宝珠构成。宣文佛塔曾在20世纪40年代遭受重创,塔身残损严重,后经修补,还貌如初,整座佛塔巍峨壮观,高入云霄。

与宣文佛塔并立的是文峰塔,比宣文佛塔早九年建成,其形制结构与宣文佛塔总体相似,略有不同。文峰塔没有塔座,底层只开一门,塔檐上无琉璃剪边。塔身层层直上,上下直径几乎相同,没有显著收分,塔身轮廓呈直线型,塔身略微向西北方向倾斜,刹顶多一颗宝珠。两塔局于一院,均高耸入云,人们称之为“凌霄双塔”,誉为“晋阳奇观”。

永祚寺虽建造规模不大,但其寺院建筑极具时代特征,院落组织与众不同,二者营造所遵从的秩序原则及表现手法极具代表性,对研究明代寺院的建筑特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双塔斗拱佛塔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说不完的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斗拱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双塔食品“兜底增持”致机构逃离 散户“站岗”
天然佛塔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