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哲学思辨

2018-09-10褚小山

高教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褚小山

摘 要: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作了思辨分析,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来推进创新。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唯物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38-03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speculative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contained i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establish a teacher-directed and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al concept in order to promote innovation with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principle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the principles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concerning universal connection and eter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upply-side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terialist dialectics

2016年習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对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审视和关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能高屋建瓴、纲举目张,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方能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举措,方能将“立德树人”任务做实做好。

一、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推进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主张,行动着的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创造主体,是否公开承认并自觉践行这一点也是判别一个政党是否是真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在九十多年的峥嵘岁月中,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诉求,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凤凰涅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无限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肇始于近代的仁人志士,扬帆于党领导的神州舜尧,接力于未来青年一代。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文化素质、创业进取精神关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关乎社会主义社会的兴衰成败,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后继有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这一神圣使命。

要完成这一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首先就要认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双重诉求即意识形态功能和人才培养的育人功能。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力,实现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汇聚社会共识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促进大学生成才成长的育人功能。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青年大学生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诉求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和促进大学生成才成长的育人功能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观念层面的认知偏差连带实践层面的操作偏颇往往带来两个功能的貌合神离、不尽统一。主要表现在:

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灌输本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甚至中心地位,造成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不充分,遑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践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地教育引导,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本质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即受众的思想现状与应然的社会规范要求之间有矛盾、有距离。灌输就是解决这个矛盾,使受众的思想层次、思想境界、自身素养提高到合格及以上的水平。这决定了在施教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地位甚至中心地位的合理性,以致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至多为陪衬者。

基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本质的误读,在教学实践层面往往造成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学方式单一以致弱化育人功能甚至与意识形态功能的乖离。诸如教师成为知识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忽视;教师以教材为施教的蓝本,往往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封闭、教师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活动程式化以及惰性的教学风格等等。

因此,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推进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基于意识形态功能与育人功能的统一,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育和激发师生的多元主体、夯实和提高师生的素质与能力、激扬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推进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对于审视作为特殊精神生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进而推进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首先,生产创造出、生产出消费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的劳动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灵魂及心灵。微观而言,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以魅力的人格影响大学生,起于明德、化于笃行、止于至善,为大学生安身立命提供精神家園和行动指南。宏观而言,它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永续发展。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产着消费对象,典型体现在其作为精神生产的灌输本质,就高不就低,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众声喧哗的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其次,生产生产着消费方式,“生产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3]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满足需求的生产方式是大相径庭的。基于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变迁,进而有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技术社会形态划分,依随生产关系、生存状态的迁变,进而有“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及“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三大社会形态划分,可见,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变革都发生在供给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生产端在生产方式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师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等)进行授课,以单向灌输为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师借助现代媒体注重混合式教学,强调线上线下、图文并茂声像交融、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最后,生产生产着消费主体及新需要,“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3]“对象对他来说如何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从主体性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4]就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目标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温饱、90年代基本小康、21世纪头20年全面小康变迁一般,置身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必然今非昔比,教授学识涵养较高的研究生群体较之本科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面必然作步步高、层层深的换档升级,同样内容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杯水车薪、吃不饱,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就不知所云、吃不消。

第二,消费于生产有着强大反作用。消费在两方面生产着生产。首先,在消费中产品才能变为真正的产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主要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大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生产端要求“教学活动要立足于以学生为本,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的质量和效果出发,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过程的各个要素,矫正教学供给过程各要素配置的不合理,从而扩大、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供给,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过程要素对大学生需求变化的适应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而提高各要素的合理性和价值性,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求。”[5]其次,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孤芳自赏般地自说自话,要以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和育人功能为旨归,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大学生主体意识高扬、标新立异的个性化差异凸显、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所带来的需求结构的新动向,扩大有效需求,“倒逼”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侧发力,最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升级。

第三,生产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有赖于合理的分配与交换关系。生产对消费决定作用和消费对生产的决定性反作用,都要借助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的中介作用来实现。“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生产工具的分配,是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6]交换的广度、深度及方式也反映着生产与消费的性质、规模及程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离不开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师生关系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情境显然更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反之往往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推进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个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主张,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深谙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将其生动概括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这对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推进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有重要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告诫大家,“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7]如果说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和育人功能是“过河”,那么处理好师生关系、拿捏好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等等则是得以“过河”的“桥”和“船”。既要把握好宏观大方向,又要微观处理好教学各要素各环节,区别好轻重缓急,这既是战略思维,也是辩证思维。既要坚持弘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丰富经验的历史思维,又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创新思维,也要坚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政治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的底线思维。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

8_291306.html.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1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25-126.

[5]孙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11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14.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139.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