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8-09-10闫宁宁刘冰峰
闫宁宁 刘冰峰
摘 要: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素质教育逐步发展而来的。文章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沿革与意义,探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课程设置。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32-03
Abstract: Domest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b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iculum sett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reform;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沿革与意义
在我国,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最初从教育部在9所院校开始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开始,伴随着与创业教育有关的研究逐年增多,且趋势越来越明显。200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版了《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其中上篇回顾了我国创业教育的产生历程,概述了当前现况,并从中外对比视角给出了创业教育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其中下篇对试点院校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性报告,分析了各试点院校的所开展创业教育的特色。最近数年间,浙江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多部相关著作,譬如《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作者梅伟惠)、《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作者徐小洲)、《日本高校创业教育》(作者李志永)等。
国外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并未能有统一的概念,但是受到文化、经济、政治以及教育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创新理念如今已经较好地融入创业教育的现实实践以及相关理论体系中。概括来讲,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内容主要有:
第一,创业教育课程的研发。譬如美国哈佛在很早就已经开展了创业教育,早在1947年其商学院就已经将《新创企业管理》课程纳入MBA课程体系;斯坦福大学则从1949年推出了相关课程;截至2003年,美国高校中已有1600所已经设立了创业课程(共计2200多门),并成立了上百个创业研究中心,还推出了学术刊物(44个)。
第二,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目前美国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中最为常见的有商业计划教学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教学法以及专家讲座等。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外还提出了许多新型教学方法,譬如高校创业计划竞赛就已经在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等十余所院校举办。第三,创业发展和相关教育的基础研究。美国高校的创业研究目前已有诸多成果。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何种效果是所有推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院校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这也是院校设置这一课程的关键根据。对于开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院校来说,其主要目标要基于社会现实发展需求,立足于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的角度以及学生身心发展所需的角度设定。通常来讲,这一目标有: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能力以及责任感为重点,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创业基础素质、个性,促使其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意识、品质、心理、能力,培养主动开展学习和研究的意识以及习惯,能够适应社会并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由此可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从下述两点出发:第一,要从创新意识、精神方面出发,着力激发教育对象的胆识、眼界、组织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从知识和心理两方面为其投入创业做好准备;第二,要从专业教育出发,着重于对被教育者专业能力和创业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其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水平。对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展开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有:
一是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新型教育理念,本研究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能够增强读者对这一概念界定、外延的理解和认识。
二是有助于教育理論的发展和深化。如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题已经是教育理论的新兴增长点。其中关于这一教育活动的定位,以及这一新兴教育内容和其他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以及课程设计创新等都将为现有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做出新的贡献。
对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展开研究的实践价值主要有:
一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将此教育内容融入国家培养人才的过程体系内,能够促使我国现有培养人才的模式发生变化,为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实践提供新的途径。
二是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过程中,必须使得新课程和已有专业课程高效融合,必须对已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继而对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起到一定的优化更新作用。
总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以及相关理论变成院校现有课程体系和方案的有机构成,促使大学能够经此课程有效执行创新创业教育,为新时代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
高校的素质教育是以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开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德育教育,其重点是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锻造,目的是培养思想、知识、素质、能力综合全面协调,能够满足将来需求的高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核心的突出体现,更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集中体现。
创新创业成功的基础是创业人员有较好的素质和全面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基于素质教育开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也是围绕“创新、创业”主要内容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最终实现的必然追求,更是全员参加、全面覆盖,同时全程贯穿教育所有环节的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及专业能力的塑造和提高,其主要方向是提高教育对象的独立工作以及实施创业的能力,因此这一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设定目标的升华和具体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其推进方向更加明确,执行更具体,更可行,更具创新特点。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两个教育思想的融合,强调在素质教育中融入创新和创业精神、意识,恰恰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战略推动作用。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一)主体性
主体性作为人类根本特征之一,其中包含了创新潜质以及创业动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关键内容是充分挖掘教育对象个体的潜能,培养综合素质,将其培养成自我驱动参与具体实践的个体。这一教育是基于学生素质评价为基础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客观了解其未来职业方向,通过创业逐步确立个体地位。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高度关注学生个体的人格,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参与原则,以便最大限度调动其能动性和主观创造创新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着力培养主动运用知识分析思考问题的批判和质疑态度和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具备创新创业所需综合素质。
(二)超前性
虽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帮助教育对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是这一适应能力并非着眼于当前需求,认识着眼于未来需求和趋势,促使教育对象能够具备适应未来发展以及职业需求的技能、心理素质等,增强其社会和职业适应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是一种超前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将来的未来、理想,促使其教育对象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和面貌。
(三)系统性
要使得高校师生毕业后不但能够适应社会,同时还要成为生产力的推动者,就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这一教育是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技能等综合能力素质的教育,是能力教育;其执行不但要高校内不同部门协作,同时还要高校外部譬如家庭、企业、政府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四)实践性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创新创业实践是其重要延伸。与其他教育对比,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以及社会行动力,强调现实情境下的为人、处事、社会适应及融入的能力。因此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内容,只有大量开展实践,学生的知识才能用于实际,学生才能够得到丰富的体验,其创新、创业的精神、能力才能够提高,学生才能够客观认识理解社会现实,同时基于现实需求提升素质能力。从教学角度分析,实践性有两个表现:第一,教师必须基于生产一线经验开展教学,第二,学生必须从具体实践锻炼中“学”。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与重点内容之一,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其所培养人才质量,对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成也有较大作用。目前我国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全面铺开,仅在部分试点开展,与之相关的课程体系仍处于抢过阶段,虽然已经推出一些课程教材,但其质量及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围绕“创业管理”“企业家精神”及“科技创业”等内容开设了选修课,但都较为松散,没有形成体系化。由此可见,当前阶段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更强调帮助学生塑造创业意识,实用性不强,对于创业实践所需的具体技能帮助作用不大。
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将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作为有效工具与手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有机融合,以提升改善学生科学及人文素质等为目的,着力增强大学生在今后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需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及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在调和设置过程中,要明确培养目标,并严格遵守培养相关原则,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要应强调专业的特色性。围绕创新创业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相结合;二是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程度。围绕创新创业所开展的实际活动应与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相一致,与教学活动相衔接;三是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契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要引入创新创业理念及思维等。
从我国当前大学教育现状来看,专业教育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及专业技能获取的最基本途径,而这两方面内容对于其创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创业起步阶段,会直接影响创业方向。所以,创新创业要想真正落地就需全面提升其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在将两者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形成较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综合提升大学生专业学习及实践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为两者融合提供关键纽带,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创新创业思维及意识的目标。
結合目前我国创新创业现实需求,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增强三个内容作为重点。基于此,可以围绕基础平台、能力平台和实践平台三个内容来全面推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后两者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应与专业教育课程充分整合,惟有如此才能全面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不同高校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应以基础平台为出发点,结合学校特点及实际需求开展相关能力及实践类课程,实现三个平台内容的真正整合。事实上,创新创业能力及实践课程是对专业教育的深化与完善,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形成这样一种观点,即专业教育是基础,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专业教育的支撑,学生创业过程中应结合其自身兴趣、爱好等增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础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平台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让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学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其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进而为今后创业奠定良好基础。从课程平台特点来看,该平台所提供的课程内容应该是覆盖全校范围多个专业,可以通过公共必修课或素质拓展课等多样化形式来具体推动;从课程内容来看,该平台应涉及到与创新创业意识及知识相关的课程内容。前者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后者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所具备的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基础知识。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力平台
创新创业能力类课程离不开专业教育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两者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有效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适时、适机、适度增加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内容,并围绕其进一步调整变革专业课程内容及知识结构体系,致力于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从现阶段来看,开展该类型课程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教师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即便如此也要下大力气推进其具体开展,这时,缺乏专业知识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就如无根之基,难以持续深入推进。从我国大多数高校专业教育现状来看,其在与创新创业教学方面的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必要的师资及教材等,但即便如此融合意识也要逐步建立起来。为此,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可适当考虑增强与市场调研、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等相关的内容,以此来增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度。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操作类课程主要是将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过程。该平台最大特点在于打破教材及课堂等的界限,让学生学习及生活范围向社会进行扩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社会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把学习过程与社会需求进行无缝对接及有效融合,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人才。
一是变革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基于课题及问题两个基本内容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有效增强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学校要彻底告别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模拟及互动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探索探究式及沟通互动式教学模式,最终实现由以往的“教学”向新型“导学”实现转变。在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科学研究思维及方法等的培养,鼓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其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二是学校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学科专业竞赛活动,在活动主题等的选择上要强调创新创业内容,从内容及形式等不同方面综合体现这此活动的创新性及实用和可操作性;三是围绕专业特点大力推动实训模拟基地建设,并基于其有效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已有教学及科技等基地或园地等资源优势,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支撑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增设或扩大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专项资金规模,为产学研合作共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四是基于对自身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及深入挖掘,最大化程度上开展与创新创业项目有关的模拟活动,设置相关奖励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参与让学生更真切的了解并体验创业过程,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科研及创新创业等多项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志刚,战燕,王刚.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93-95.
[2]马永斌,柏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
[3]林雪治.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6,3(1):65-70.
[4]杨谊,喻德旷.以系统论方法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高教学刊,2018(02):30-32.
[5]徐雁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23):168-169.
[6]查岚.创新为体创业为用——从斯坦福大学课程设置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高教学刊,2016(17):8-10+13.
[7]雷園园.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