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预防中学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的措施

2018-09-10徐兆中魏玲

体育风尚 2018年9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防范中学

徐兆中?魏玲

摘要: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体育场地器材造成的危险始终伴随着他们,让他们飞翔的翅膀还没有张开就可能会被折断,一些人甚至失去了生命。这是让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感到很难过的。针对造成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的致因,提出以下具体措施:提高人的行为安全性:场地器材要合理布置、有效组织;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控制;提高学生素质,爱护场地器材;对学生进行安全使用场地器材的教育;对场地器材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检查管理维护。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体育场地器材设计要重点考虑安全问题;体育器材生产安装要安全;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专人负责维修、处理工作。改善不良环境影响:使场地器材与自然地理环境最优化。加强场地器材方面的管理:落实体育设施专人管理负责制。真正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建立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关键词:中学;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防范

近几年来类似的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件层出不穷,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风险高发。体育场地器材安全问题牵动了无数家长的心绪,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体育运动由于自身的特点,学生难免会受伤,家长担忧,容易出现过分维权。学校害怕承担责任,只好减少体育运动,一些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再考虑单双杠、跨栏、跳箱等带有危险性的项目,校园体育项目越来越温柔化。

场地器材的管理是体育课堂教学特有的教学组织工作,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安全、高效开展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物质前提条件,也体现出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没有体育场地和器材作保障,体育课很难进行。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馆的管理维修制度,涉及室外场地、器材、设施等,并要求由专人负责。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规定要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体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体育场馆的管理、设施的维护;进一步明确责任,提高安全措施;逐步完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提高人的行为安全性

(一)场地器材要合理布置、有效组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技能水平,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内容和所需场地器材,避免出现上文案例“跳板凳受伤”中的情况,所有的练习教师应精心策划。教师应认真备课,以便对教材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有所预见。教师必须十分熟悉教材内容,并保证教材内容不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充分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尽量把其降到最低。如案例“班级人多,合班上课”,场地过小,空间不足,器材摆放十分受限。若把摆放距离拉远了,场地又不够。器材摆放距离太近了,活动受限,甚至相互影响,造成伤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灵活把握教学方法,适当采用分组轮换。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要及时让学生回收本节课所用器材,若是大型器材需教师本人看管,避免出现上文案例“飞扑跳高垫”中的伤害事故,做到课间规范、正确放置体育器材。

(二)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控制

课堂控制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它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在案例“课堂纪律涣散”、“推人倒地”、“学生逞强”中,因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玩耍打闹,逞强,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造成了伤害事故。因此,从案例中得知:喧闹的课堂不仅妨碍技能学习,并且极易诱发伤害事故。教师应使课堂始终处于自己的安全监管范围之内,不能以任何理由离开课堂,即使在器材室的短暂时间也不能忽视安全监督。教师站位时尽量使所有学生都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应避免背对部分学生。教师要注意强调课堂纪律,健全体育课堂管理制度。及时有效的处理好问题行为。一旦发现某些具有潜在危险或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打闹、玩耍器材、做危险动作)将要发生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制止,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另外,教师不能因为课堂上的少数学生的问题行为而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安全监督。

(三)提高学生素质,爱护场地器材

从每学期第一堂课开始,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爱护学校的场地器材。避免出现案例“折断标志杆,底座砸伤脚”中的既损坏了学校器材,自己又受伤的情况。教师发现学生有破坏器材的情况时及时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体育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四)对学生进行安全使用场地器材的教育

对初入学校的中学生应带领他们参观全校所有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向他们介绍各类体育器材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讲清哪些器材适合或不适合他们使用。必要时给予示范和对使用者进行保护与帮助的练习。如在案例“摔倒手撑地”中,因学生不会正确的倒地姿势,而使自己受伤,可见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益的,希望体育教师在以后的体育课堂中除了讲解技术动作外,还要告诉学生此项目易发生哪些安全问题,教授学生如何避免危险。

(五)对场地器材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检查管理维护

1.对场地器材进行课前检查

体育教师课前要仔细检查场地、器材是否有问题;课前体育教师要正确摆放上课所用器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铅球、标枪、双杠、跳箱等)要派专人看管。对于存在危险性的项目,教师一定要在课的开始部分,重点强调安全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要求,让学生了解可能发生的伤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2.对场地器材进行课中使用管理

进入准备活动阶段,体育教师要根据周围的场地环境、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临近班级的课堂内容,安排自己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区域。在让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合理安排场地,避免产生混乱。进行游戏时,教师应准确说明活动区域,以免伤害的发生。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场地、器材进行练习。体育教师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时刻注意学生的情况,要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松散行为,学生要在教师规定的区域活动、不相互打闹玩耍、听从教师指挥、不冒险做没学过的技術动作、不玩耍未经教师允许练习的器材等等,做到防患于未然。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打闹、私自玩耍危险器材要及时制止。教师在课堂上摆放器材时,不要过于密集,以免学生相互之间发生碰撞;器材摆放位置要合理、规范;危险器材不要随意摆放,以免学生新奇玩耍时引发伤害事故。

3.对场地器材进行课后维护

体育教师要对每节体育课上出现的有碍安全的违纪行为,给予严肃的批评指正,引起学生对体育场地器材安全方面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拿球砸人、站立在双杠上等危险动作。教师课后要妥善、及时地收回本节课所用器材,安排有责任心的学生送还体育器材。避免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未经允许随意使用体育器材,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改善不良环境影响

(一)使场地器材与自然地理环境最优化

体育教师要实时关注天气预报,遇到阴雨、雾霾、高温、下雪、大风、寒潮等恶劣天气,提早备好课并及时通知学生改上室内理论课。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室内体育馆。减少由天气原因导致场地湿滑等造成的伤害事故。

按教育部制定的学校场地器材的配备标准逐步改善本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对于设在城市中心区的学校,一般不可能修建场、馆的学校,可充分利用所在区体育中心的设施。体育中心统一安排场地使用表,免费为学校学生上课开放。

(二)加强场地器材方面的管理

缺乏管理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管理对人、物、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很多伤害事故的原因都可以追溯到管理上的缺陷。换句话说,管理的有效性能否充分发挥是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基础保障,社会环境的不良及教师的忽略检查、学生的不守纪律等等,都可以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来加以改进,由此可见加强监督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各学校要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管理,根据《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中对学校、教师工作的具体要求,各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建立、健全场地器材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场地器材使用安全。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加强对各省、各市的管理;省、市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学校的管理;学校加强对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的管理;教师加强对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安全管理。

(三)落实体育设施专人管理负责制

一些学校体育设施由谁购买、管理、巡视和维修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分工不明。出现了体育教师不会修理又调动不了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不懂体育发现不了问题的尴尬场面。学校不能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致使部分设施不能及时修缮,最终成为不安全设施。因此,学校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责、权、利,组织人员责任到人,不购置劣质和不合格的体育器械,各种体育设施和场馆的保管、检查、巡视、维修和维护管理等人员的职责,形成责任制。器材的借用需有专人负责,体育课后要将器材及时送还体育保管室,由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四)真正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工作

发展学校体育、预防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具体实施要靠各级政府、各学校因地制宜,拿出落实举措,大家一起动手,有力监督,将一纸蓝图变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福祉。相关部门要不断充实有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防范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安全的监督检查制度,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开展检查,有安全风险的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完善校方责任险,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鼓励各地政府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三、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安全

各省市、各学校及有关领导要提高对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摒弃不良社会思潮和功利发展理念的影响,真正为学生着想,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家长会、短信、微信平台向家长发布体育安全知识,提高家长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不良的制度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同时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加强校长、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学校体育从业人员运动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开展有关体育场地器材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制度教育,从思想上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增强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建立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人员及体育教师应依据各类体育设施的安全标准,每学期初对本校所有体育场地、器材进行一次详细的开学前的检查,尤其是对学校大件的体育器械,如篮球架、篮球板、足球门、跳箱、山羊、单双杠、跳高垫等要做重点、详细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固定不牢、使用期限已过、生锈老化等隐患的,有碍学生安全的器材要立即进行修理或做报废处理,并记录在册。学校场地投入人力和财政资源,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加固和更新,如因经济原因未能及时处理的,则该拆除的拆除或坚决关闭,不留事故隐患。

参考文献:

[1]何斌.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及预防的思考[J].体育世界,2006 (09):55-57.

[2]杨晓军.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风险管理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 (5):66-68.

[3]肖国良.试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 (1):93-94.

[4]张左鸣.高校运动伤害的风险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27 (3):97-100.

[5]古维秋.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 (2):102-104.

[6]李斌.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归因与对策[J].搏击(休育论坛),2009 (04):13-14.

[7]周敏.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学校体育,2011 (S1):12.

[8]郭瑞欽.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J].新课程(教研),2011 (02):133.

[9]吴伯乐,王琳.中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山西体育科技,2010,30 (4):52-54.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防范中学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
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特征与应对策略
浅析体育课教学中伤害事故及责任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