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旅游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县域选择研究

2018-09-10康春燕李松志

度假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旅游业

康春燕 李松志

摘要:美丽乡村和“旅游+”的提出,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便紧密的联系起来。文章构建了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计算方法,计算出江西省各县域的融合发展指数。将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情况分为三个阶段:低水平融合、中等融合、高水平融合,并且遴选出分类建设的融合县域及其发展特征与方向。

关键词:旅游业;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重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4-0024-03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Fleischer 和Tchetchik认为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自然,乡村旅游旅游业和农业的最佳结合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孟娇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从推理和拉力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认为推力因子包括经济收入、闲暇时间、旅游者心理需求、政府政策;吸力因子包括乡村风光、乡村文化(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民居古建筑、农耕文化)、乡村生产、生活[2]。段兆雯以西安市为例,对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进行研究,构建了由5个因素层、14个指标组成的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经分析得出四个主导动力因素[3]。王乐通过理论知识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四种发展模式类型[4]。胡宇娜、梅林和刘继生以烟台市12个县域单位为例,研究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县域可以通过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和设施完善程度、经济发展实力和旅游产品销售能力的强弱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提升相对地位[5]。蔡碧凡在凭借实际经验并借鉴国内外学者在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各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分解、归纳和综合,构建了乡村旅游示范区的评价指标体系[6]。熊庆蓉从推动乡村目的地的建设角度出发,针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评价综合指标进行研究[7]。闫守刚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合专家访谈和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建立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并对天津蓟县景区进行了实证研究[8]。高文香与郭剑英在阐述新农村建设系统和乡村旅游发展系统相互贡献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农村建设系统和乡村旅游发展系统相互贡献评价指标体系[9]。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大部分是借鉴国外经验,尽管旅游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建设发展是一个研究热点,可是国内研究方向侧重点是地理空间结构和驱动机制问题研究和现状研究,对于实践性研究较为薄弱。国内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仍不够成熟。

2 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可选取的评价指标很多, 但从指标系统考虑又不能过多,如此便要求选取的指标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具有独立性,从而增加融合度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1 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

首先,我们在考虑对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指标确立时,将综合考虑到旅游业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依据CNKI数据库对有关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等相关文献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统计、考量,选取相关领域学者们普遍认可的评价指标;然后是进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关系、特点、机制和模式,分析初步筛选出来的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是进行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依据初始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多种渠道查询相关评价指标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公开文件,对于不能查询的指标在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的前提下进行稍微调整,最终确定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结合具体实证分析时还要在现有基础上将指标数据标准化并计算相关系数,合并一些重复指标。根据以上指标选择的方法,最终构建了四层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系统指标体系(见表1)

2.2确定二级指标权重

对二级指标权重确定采用估价的方法,即认为该指标重要的人数越多,则其权重就越大,反之则较小,计算方法如下:设有K名专家给出第i个子系统的j项指标Xij的得分Cij,分别计算Cij算术平均值Qij,再对Qij进行归一化得到该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权重Pij. Pij乘以所在子系统对评价目标的权重wi ,即可得到二级指标对评价目标的权重Pij.设一级指标下有n项二级指标,则权重计算式如下:

影响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四个子系统的权值大小分别为:乡村旅游子系统(0.2569)>乡村环境子系统(0.2490)>乡村社会子系统(0.2474)>乡村经济子系统(0.2468),且几者相差甚微。

3 旅游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的评价

3.1評价方法

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是从不同方面来反映融合发展程度的,此文采用加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公式如下:

Q为综合评价值,Pi表示第i项二级指标的权重,Mi是第i项二级指标的得分,且n=30.参考根据物理学上耦合阶段的划分[8],将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建设融合发展情况如下:

由上表可知,当0

3.2融合发展的综合得分

3.3融合发展的综合评价聚类

1)低级阶段有宜黄县、永新县、全南县、定南县、广昌县五县。其中,在乡村经济、乡村社会方面数值都低于9.5,乡村环境数值低于8,乡村旅游数值则是低于5。表示当地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美丽乡村建设也处于初始状态,说明二者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通过乡村经济、乡村社会、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四个方面评价五个县的发展现状,了解到这些地区大都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停滞不前,产业生产总值低,第三产业投资少;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基础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地区交通状况及可达性不高诸多因素造成当地旅游业发展不景气,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评价指数极低。通过上述分析,宜黄、永新、全南、定南、广昌的乡村经济产值低,在经济产业结构方面需要调整,新农村建设进程有待推进。尤其是当地旅游业次生产业发展情况、卫生环境状况、乡村基础服务设施的普及有很大改善的空间。基于此,其未来发展空间大,发展潜力有待提高。

2)中级阶段包括有吉安县、永修县、芦溪县、浮梁县、玉山县、奉新县、湖口县、南丰县、星子县、武宁县、修水县、于都县、鄱阳县、万年县、泰和县、永丰县、彭泽县、弋阳县、龙南县、靖安县、兴国县、宁都县、宜丰县、吉水县、南城县、大余县、进贤县、赣县、信丰县、万载县、资溪县、上栗县、莲花县、上高县、铅山县、遂川县、峡江县、安义县、德安县、九江县、分宜县、新干县、崇义县、横峰县、上饶县、铜鼓县、金溪县、上犹县、乐安县、都昌县、安福县、安远县、余干县、会昌县、崇仁县、余江县、东乡县、万安县、寻乌县、黎川县、南昌县等61个县 。位于中级阶段的各县在乡村经济的权重在8-17之间,经济基础扎实,乡村经济发展前景看好;乡村社会的权重在11-20之间,在乡村环境的权重在10-18之间,新农村建设基本推广,各项基础设施服务普及率高,从而使得乡村发展环境逐渐优化;在乡村旅游的权重在10-16之间表示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处于发展中状态。旅游业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中耦合的各县四个方面指数基本分布均匀,各方面发展较稳定。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积极发展乡村新型业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层次,旅游业发展有所提升,有力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由此可见,各县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阔似坦途,一片光明。

3)高级阶段中仅婺源县综合发展评价值达到70以上,表示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达到较佳的状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突破口,为打造具有活力的美丽乡村旅游区,塑造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农民收入倍增,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者相互促进发展成更高级的融合阶段,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但在乡村经济方面评价指数仅为10.5116,远低于其他三项权重。因此婺源县在地区经济发展仍需加强,以乡村旅游引导的经济发展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因婺源在社会、环境及旅游方面发展强劲,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政策体制不断完善,可预见的是其发展将持续飘红。

4 结语

1)构建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评价指体系

通过乡村经济、乡村社会、乡村环境、乡村旅游等四个一级指标,构建了四层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系统指标体系。

2)构建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评价模型

创建层次结构模模型,基于几何平均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度函数。在融合函数的基础上依照物理学中耦合阶段将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情况划分为三个阶段:低水平耦合、中等耦合、高水平耦合。

3)分析江西省67个县区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度

通过以统计年鉴为主采集的数据,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测算出江西67个县的融合度,并将这67个县分为三个层次:融合水平较低的县有宜黄县、永新县、全南县、定南县、广昌县;融合水平中等的县有吉安县、永修县、芦溪县等61个县;融合水平较佳的有婺源县。

参考文献:

[1]leischer.Tchetchik. Does rural tourism benefit from agriculture[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4):493-507.

[2] 孟娇娇.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經济研究刊,2009(08):116-117.

[3]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王乐.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5] 胡宇娜,梅林,刘继生.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类型区划研究——以烟台市12个县域单元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6-32+121.

[6] 蔡碧凡.乡村旅游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的构建研究[D].中南林学院硕士论文,2005.

[7] 熊庆蓉.乡村旅游目的地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 (48806):40.

[8] 闫守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9] 高文香,郭剑英.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互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特区经济,2010(3):182-184.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