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举措探析

2018-09-10周铁军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4期
关键词:去库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

周铁军

【摘 要】文章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坚持“三去一降一补”的原则。对过剩产能坚决去掉,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房地产发展政策,回归住房的居住属性。全面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制度成本和人力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短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去库存”;房地产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4-0009-02

1 “去产能”需持之以恒

1.1 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去掉过剩产能,将资源进行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在钢铁、水泥、电力、煤炭等领域全面推行“去产能”的任务。同时,“去产能”还要结合技术因素等,对企业进行筛选,淘汰落后产能,进而推动优质企业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跨经济周期调控,经济增长需要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达到资本、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力之间的平衡增长。

1.2 “去产能”需循序渐进

“去产能”任重而道远,力求突破,但绝不能冒进,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使经济的转型有条不紊地进行。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要协调面临的矛盾与冲突,也需要有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去产能”还要讲求产业发展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起滞后作用、对环保、产业更新起消极作用的行业和领域要优先予以转型与升级;对于传统的造成污染的行业,要结合治理污染来升级换代;对于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的企业要给予扶持。

1.3 “去产能”有利于生产要素重置

“去产能”归根结底是为了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使要素的结合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和经济质量。产业膨胀能够带来GDP的增长,但易造成产能过剩,导致整个经济效率低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更应注重质量的提高,而不是纯粹的数字的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淡化了经济增长目标,不再规定具体的GDP指数,而是以强调质量的增长为前提。这有利于企业行为和地方政府行为的长期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1.4 “去产能”重构环境友好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许多积极的环保政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对于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及水资源污染,要进行扎扎实实的整改工作。往后还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体制,加强执法力度,将环保的改革提高到更高的层次。环保改革势必要求进一步去掉落后产能,构建起与环境友好和资源友好的产业体系。

2 因地制宜地实施房地产调控

2.1 三线、四线城市侧重“去库存”

“去库存”主要指的是去掉房地产领域的库存。尽管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一房难求,但是还必须坚持因城施策的方针,解决三线、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同时,三线、四线城市还承担着1亿多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将三线、四线城市的去库存与城镇化进程、消除贫困人口,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2.2 防止核心及中心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1)回归房屋的居住属性。对一线城市及中心城市的房价实施调控,防止房价过度上涨。回归房屋的居住属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同时,还要发展多层次的房屋供给体系,缓释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改变房地产的预期。政府要增加土地供给,降低建房成本,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集资建房,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

(2)注重房地产信贷管理。加強房地产信贷管理,防止消费信贷、生产信贷等流动性贷款流向活跃的房地产市场。采取各项措施,确保房地产市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房地产的调控力度不减弱,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的市场风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金融风险,满足刚性需求,努力遏制炒房投机行为。

(3)大力构建房屋租赁体系。支持专业化的机构来推进住房租赁化建设,鼓励大中型房地产企业与金融机构一并推行住房租赁,确保进入城市的年轻人的居住权,多渠道、多方法地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努力实施租售同权,让租房者住有所居、住得安心。与房屋所有人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医疗权利及社会综合权利。

2.3 棚户区改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棚户区改造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消化过剩的产能,利于市场对大城市或者核心城市的房价做出合理的预期。棚户区改造,还能对传统的装修行业及消费性电器产品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3 全面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1)全面降低企业税费成本。从降低税费来说,除继续推进“营改增”的改革外,还需要对结构性的减税做出进一步的梳理,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税负环境,并且不断正税清费,真正减轻企业的负担,为其营造一个轻松公平的竞争环境。

(2)真正减轻企业的人力成本。降低人工成本,尤其是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费用需要降低,并且通过各种举措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我国工资成本在亚洲地区攀升较快,相比印度、越南、缅甸这些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日益显现出劣势。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大力提升工业化水平,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缓解人力资本衰减所带的冲击。

(3)严格控制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包括降低物流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物流成本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这3个部分的费用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比较高的,全社会的物流比重也比较高。因此,需尽可能地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大力推进物流技术的改革,严控公路海上船舶的收费行为。

(4)厘清权力边界消除制度成本。制度性的摩擦成本通常指的是由于政府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合理,而导致企业所支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根本上则是国际间政府效率的比较。政府只有真正做好“放”“管”“服”,才能够全面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政府要放宽对市场的管制准入,推出负面清单,这都是真正降低企业摩擦性成本的举措。

(5)畅通能源渠道,发展新兴能源。能源成本包括能源价格波动所引起的成本,能源运输所导致的成本,还有国际能源渠道不畅所引起的成本。首先要畅通能源渠道,开通对世界主要能源、主要供应国家的便利交通。其次要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力度,加大对可燃冰、页岩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最后要尽可能地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尽可能地利用技术手段将闲置的风能和水能应用于能源需求。

4 严守底线,防范金融风险

4.1 社会债务需“去杠杆”

严防金融风险,就是要防止资产出现泡沫。房地产市场泡沫继续吹大,对于整个金融风险具有放大作用。需要化解债务,包括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个人债务,这三者的增速都已经超出正常的增速。

4.2 加快治理整頓金融秩序

“注重松紧适度,多次降息降准、改革存贷比管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等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同时,要整顿金融秩序,包括对现有金融环境的治理,制定相关规则。过去,在金融领域管制不到位,规范比较滞后,部分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出现了较多违规行为。违规行为与银行操作风险相结合,导致社会杠杆变得愈发突出。

4.3 防范国际经济金融变化对我国的外溢性影响

防范国际金融经济变化,包括国外财税制度变化对中国形成的外溢性影响。要关注经济运行领域及国际资本的流动变化,持续实施稳健和中性的货币政策,防范“灰犀牛”和“黑天鹅”风险。有效地控制宏观杠杆率,不断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投资结构。从防风险和去杠杆的角度,急需出台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也要防止过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风险加剧。

5 深化改革,满足人民的迫切需求

(1)“补短板”是重要举措。满足人民迫切需要的重要手段就是“补短板”,是指在广大人民日常生活当中迫切所需的而目前供给相对紧张、需求较大的领域,需要通过补短板的方式加以完善,补短板的领域包括医疗、养老、社会教育等领域。

(2)“补短板”需要全社会参与。需要真正实施价格引导机制,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促进广大微观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仅要鼓励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在这些领域的作为,还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这些领域,更好地为“补短板”提供资金支持、人力支持和组织支持。

(3)“补短板”要求优化财政支出。“补短板”要求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促进财政资金对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的知识。进一步支持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加强基本住房保障建设,加强医疗和教育水平建设。

(4)“补短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补短板”要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发展平衡。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区域发展平衡,补足农业农村短板的重要举措。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放在农村,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技能,促进城乡互补,共同繁荣。

参 考 文 献

[1]任森,王大威.供给侧结构改革分析[J].银行家,2015(12):45-47.

[2](美)保罗·克雷·罗伯茨.供给学派革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2.

[3]余华,彭至乐.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8):63-72.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去库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去库存”没指望“接盘侠”
中国“去库存”刺激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