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丽:让中国起重机登上世界之巅

2018-09-10舒年

中国工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吨位履带徐工

舒年

从事机械设计24年,徐工集团高级工程师孙丽至今还记得自己大学毕业进厂时听到的那个故事。

1995年,徐工集团设计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履带起重机,尽管只有50吨,仍是可喜的突破。彼时,德国利勃海尔的起重机已经达到800吨。徐工集团派人去利勃海尔参观,德国工程师很热情地说:“你们可以用摄像机录制下来。”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反正你们再怎么学,也永远做不到。”

从那一刻起,孙丽就下定决心,为了徐工,也为了中国的履带起重机事业,一定要争口气,要让中国起重机不再受制于人,站上世界之巅。

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

履带起重机有多重要?作为一种常见的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是用履带行驶的用于起重吊装的起重机械,其优点是履带接地压力低,能在没有道路地区和松软地面上工作,工作时不用支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带负荷行走。

正因为其运输和施工条件的便捷性,履带起重机在交通、工业、建筑等诸多建设领域中都有采用。中国是履带起重机的需求大国,特别是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

国外起重机的设计和国内客户以及工程的使用在操作习惯、工程适应性、施工工法、工作时间节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孙丽告诉记者,在2010年以前,我国千吨级以上履带起重机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短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中国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994年,孙丽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徐工集团工作,在同事们看来,这位小姑娘的脾气有点倔。她不允许工作中出现半点瑕疵,每一次开发新产品时,都要仔细调研市场情况,了解客户需求,特别是对待客户提供的每一项改进意见,她更是投入百分之一百二的精力。

在机械行业工作的女工程师少,得到同行的认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儿。孙丽靠自己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赢得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让昔日的质疑声渐渐消失。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2年,孙丽接到了一项艰巨任务—150吨履带起重机的塔臂研发,这是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吨级履带起重机,意义重大,时间紧迫。

当时,我国的起重机从设计到制造水平普遍不高,能采用的资料和借鉴的经验也非常少。酷暑之中,孙丽到全国各地去实地走访调研,白天收集实践数据,晚上加班熬夜计算数据、设计图纸。她回忆说:“搞研发、跑工地,苦当然苦了。不过,当客户对我竖起大拇指时,那些苦就都变成了甜。”

一年后,被称为“中国第一吊”的QUY150问世,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履带起重机塔式副臂的突破,由孙丽提出的塔式工况应用理论体系也被写入了行业教材。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接到150吨履带起重机塔臂研发任务时,孙丽的女儿出生还不到半年,这个新手妈妈把产品也当做了自己的孩子。

“中国第一吊”不仅在吨位上跨过了一个数量级,更重要的是在数据和经验上的积累。有了这样的基础,孙丽和团队一鼓作气,相继完成了260吨、350吨等多款产品的总体设计以及多种起重机臂架系统的设计,突破了大吨位产品设计的变幅结构应用技术,解决了在向千吨级履带起重机产品延伸中拉索使用困难的瓶颈问题,也为之后的1000吨、2000吨产品的成功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履带起重机的发展,引起了国外同行的警觉。2009年,德国慕尼黑展览会举办,徐工集团計划派出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赴展览会参观学习,但签证一再遇阻,最终主任设计师以上的工程师都没有拿到签证。这次经历让孙丽感受到,国外同行不再热情的原因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今非昔比。

别人不敢做的,我们掉皮也要试

孙丽建立的超长臂架的单、双腰绳设计理论体系,突破了大吨位产品设计的变幅结构应用技术,打破了国外千吨级以上履带起重机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她还开创了多种组合式臂架系统设计,建立了吊臂后翻稳定性的保障系统,研制了两种新型自控油缸式和柔性拉索式缓冲装置,解决了起臂时整车稳定性等问题,形成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推动中国履带起重机技术升级换代。

即便如此,2009年,在2000吨以上的履带起重机领域依然是外国企业的天下,全都需要进口。进口就意味着受制于人,从产品定价到使用,都要被外国企业“牵着鼻子走”。

“人活一口气,不能服输,不能让他们轻视我们。”孙丽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别人不敢做的,我们掉了几层皮也要试试。”

2010年9月,孙丽按照徐工集团“三高一大”产品发展战略要求,继续向更高吨位履带起重机发起挑战,接受了设计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新任务。这不仅是“十二五”期间机械行业唯一入选国家“863”课题的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专门为满足石化、石油、核电、化工行业的整体吊装需求而设计的,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接到任务之初,孙丽设想了工作的难度。但是,项目设计正式开始后,一切比她预想的还要艰难。毕竟,在此之前,没有人设计过这么重的起重机。

“要能够吊起4000吨重的东西,就需要至少4000吨的配重对称压着,加上其他部分,组合在一起就得有将近1万吨的重量,这么大的东西还要能移动。”孙丽边比划边说,“就好比我们在纸上画一张脸,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怎么画都有原型。但这个项目没有原型可以参考,连怎么下手都不知道。”

没有先例,没有思路,大家一筹莫展。此时,更令同事们不解的是,作为总设计师的孙丽,竟开始研究上了与之毫无关系的桥梁和建筑。“做起重机设计,什么行业都要研究,包括工程机械以外的,要随时了解客户的需求。”

孙丽把所有横跨长江的大桥都研究了一边,发现拉索式大桥的桥塔要么是H字形,要么是A字形。“桥塔的受力模式和履带起重机的受力模式不是相似的么?那么,两者的结构也能有相通之处啊!”就这样,孙丽找到了研发的突破口。

设计能够一次吊起2000多辆家用轿车的履带式起重机,背后的压力可想而知。担任总设计师半年后,孙丽的体重从60多公斤下降到不足50公斤,时常出现脑供血不足。而设计方向刚刚找到,客户又提出了一个单车可变两车使用的要求。在设计师们看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挑战,孙丽带领团队成员,研究起了大型工程的施工方法,对起重机的每个部件都进行了数轮的讨论和优化,仅配重方案就做了7种,臂架形式设计方案超过了10种。“设计产品,永远不要怕麻烦,永远不要满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孙丽告诉团队成员们。

“世界第一吊”服务“制造强国”

设计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时,孙丽和团队成员通宵达旦地工作,女儿经常打来电话,“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底盘设计师丁美莲眩晕症时常发作,不得不趴在办公桌上暂作休息,稍有缓解,就继续投入工作;青年专家韩雷,在产品调试的关键时期,胸口时常疼痛,后来检查出心脏早搏,在稍作休息后,也依然按时出现在调试场上。

团队成员们始终抱着一个信念,“争口气,为中国人争口气”。

韩雷还记得,每一个方案拿到孙丽面前,她都会去想,去思索。很多部件都是十几个方案,先后被一一推翻。“只要你没做好,她一定会要求你做到最好。重新做,再改,再重新做……这个过程里,她也会指导你下一次怎么做这个事情。”

孙丽一直很看重团队人才培养,她推出产品经理机制、产品总体竞标制和“133”培养工程,通过多种人才培养机制,陆续选拔出一批青年员工承担总体设计,在项目中激励他们不断成长。多年来,孙丽已培养了10名主任设计师,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

在产品总体设计竞标的机制下,孙丽陆续选拔出一批刚毕业两三年的研究生,让他们承担总体设计,增加负责新产品研发的机会,不断培养其产品设计的全局观和管理能力,并安排一批高级工程师做他们的指导老师,在项目研发中激励人才不断成长。

在优秀领头人和优秀团队的共同作用下,优秀的产品也应运而生。

最终,运用了新技术和新设计理念的4000吨级XGC88000履带式起重机于2013年在山东烟台完成首秀。起重机全部伸展开来有200米,仅履带就有3米高,却能在负重2500吨时轻松完成行走、回转等动作,还曾完成4500吨的世界极限吊装。这项产品不仅创下了3项国际首创技术和3项国际领先技术,拥有80多项国家专利,还是个“变形金刚”,可以变形为2000吨级起重机实现一车两用,这是国际上的首创,填补了国际技术领域上的空白,被称为“世界第一吊”。由孙丽作为主要创作人员参与的“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动式成套吊装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也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世界第一吊”为中国工业带来的改变是明显的。自成功运用以来,XGC88000已先后辗转祖国各地,成功实现1500吨以上吊装近40次,总吊装重量达6万余吨,还创造了世界单台流动式起重机一次起吊2300吨的工程应用纪录,并被中央电视台《大国重器》栏目收录。同时,国外千吨级履带式起重机的行业垄断也被打破,同类产品报价降低了两成以上。

今天,中国人用上了自己制造的千吨级起重机。

“世界第一吊”的成功问世,使我国吊装设备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也推动了大型工程的建设速度和水平。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XGC88000诞生的意义,并不只在于“世界最大”,更在于“世界最大”与企业实际施工应用的深度融合。XGC88000从设计到下线投产完全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是多次征求客户意见,根据客户实际施工需求而进行设计完成的。

孙丽还记得,去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徐工集团视察。面对着大吊车的模型,习总书记说:“我在宁煤集团看到过。”当时,孙丽激动万分,她还记得总书记的嘱托,“制造业要靠创新驱动发展,特别希望徐工集团要为制造强国多做贡献”。

2016年,孙丽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被中宣部、全国总工會评为全国“最美职工”。对于未来,孙丽还有很多规划:“我们要保持住世界行业领先的地位,必须牢牢践行‘技术领先、用不毁的金标准。只有这样,起重机的技术话语权和定价话语权,才能掌握在中国人手上。”

猜你喜欢

吨位履带徐工
移动排涝抢险用水陆两栖履带车设计
世界主要国家空军直升机装备概况
工程车
φ14螺纹钢轧机孔型优化研究
徐工机械:自我淬炼无惧“高原”
凯雷收购徐工
假行驶证为何泛滥?
履带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