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探析
2018-09-10王嘉懿
王嘉懿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物价上涨、交通不畅的困境以及欧美国家的经济、外交制裁,采取一系列政策加以应对。其中,实施土地改革成为其各项工作开展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通过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而且使农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更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和农民的鱼水情,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对农村的管理。
关键词: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背景;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土地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统治者的土地政策一直牵挂着百姓内心的敏感神经。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改以往剥削、压榨农民的封建土地政策,采取灵活、适当的政策进行改革。不仅满足了无地、少地的农民对土地的期待与渴望,而且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权的稳固。土改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建国初期的经济政策调整、恢复与稳定物价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背景
1.1、改善战后颓废的经济
近代中国是多灾多难的,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逐渐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欺辱。之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使得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然国民党统治时期进行了农业政策的调整,然仍未改变广大贫农的生活状况。再加上一系列的战争,中国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粮食下降24.5%、农具减少了大约30%[1]。因此,恢复战后逐渐凋敝的经济,振兴农业生产成为建国初期发展生产所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因此,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2、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工业的迫切需要
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更替告诉我们,民心所向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这恰巧应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解决土地问题,就会赢得民心与巩固新中国”[2]。从毛泽东的论述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中国革命中看到农民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肯定会面临政权巩固以及其他的一些需求,需要巩固社会主义的执政基础。从解放战争中农民支援前线的经历便可以看出,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便能巩固新民主主义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及提高政權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进行土改、消灭地主阶级、解放广大贫雇农对于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不仅能从经济上、政治上解放农民,更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发展集中在东北地区,但其水平有限。因此,发展工业、巩固国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亟待发展与完善的。通过土地改革,提高人民积极性、恢复国家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2、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进程
土地改革的推进是一个过程,从建国初两年多时间内土改的发展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并不是冒进、不分实际情况的开展。因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土改政策便显示出较强的灵活性。
2.1、减租、肃匪反霸以及合理分配土地
土改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运动。首先,通过减租减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觉悟、积极培养积极分子,为土改做好准备。其次,近现代中国历史表明,改革的进行离不开国内稳定和平的环境。针对建国初土匪、恶霸以及国民党残余的影响,土改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肃匪反霸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消除国内动荡因素,土改才能进行的更加彻底、顺利。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减少国内动荡因素。土改阶段成分划分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过程采取群众评定的方法,实行“中间不动两平”,将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大众。其次,为了避免土改出差错,组建土改的指导机关,建立农民协会。到土改结束,90%以上贫中农已经占有90%的土地资源 [3]。
2.2.采取灵活的政策
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政策,不在没收地主全部财产,仅没收法律规定没收的财产,对富农的政策也逐渐倾向于以保护富农经济为主。其次,对地主的表现采取不同的策略。从经济、守法能力等角度加以区别对待。再者,对地主家庭的成员加以区别对待,这样有利于缩小打击面,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最后,在改革的过程中注重保护中农的利益,较好的制定与贯彻保护中农利益的政策。
3、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3.1、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封建性的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广大农民得到土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逐渐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1952年粮食产量比1949 年前最高年产量的多出18.1%,1950年到1952年的棉花产量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增长55.9%、49%、26.5% [4]。与此同时,农民改进生产技术的积极性广泛提高,新式农具、水车、水井以及小型渠道等水利设施,逐渐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
3.2、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在政治方面,建国初期的土改也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广大贫下中农得到土地,他们在土地上勤奋劳作,逐渐改变自己贫困、受人欺辱的局面,逐渐提高社会地位,成为新政权的主人。土地改革的完成,逐渐打破传统乡村权利对农民的控制,加强了党和国家对农村的管理。再者,农民得到土地,加深了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巩固了统治,巩固了政权。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土地改革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促进社会稳定。
3.3、促进了抗美援朝的开展
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逐渐确定了贫下中农政治和经济优势。中国农民朴实的本质,使得广大农民深深记得共产党的恩情,记住毛泽东的贡献。以至于在后期的抗美援朝之中,农民积极响应甚至主动捐钱捐物,用自己能力之余的力量为抗美援朝尽一份绵薄之力,促进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在战争爆发后,仅华东地区就有550万农民参加民兵组织或参军,[5]促进了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思想在农村深入传播,使得全国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编.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M].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第7页.
[2] 埃德加.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M].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第47页.
[3] 国家统计局.伟大的十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第29页
[4] 廖鲁言.三年来土地改革的重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第162页
[5]杨勤为.略论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胜利的意义[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