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的创新分析

2018-09-10姜姿羽

高教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独立学院创新

姜姿羽

摘 要:伴随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在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的时候,同时应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独立学院通过课程建设的策略,能使教学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在其不断建设的过程中,会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文章便对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的课程、教学改革调研情况、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使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5-0027-03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was putting forword.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 well as the higher scores. Independent colleges use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strategy to make the teaching level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is is a long-term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re will b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in its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of curriculum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develop th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course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cours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引言

近几年,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从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力度逐渐加强,因此,各大学校开始贯彻国家的精神理念,注重对学校人才培养建设的力度。在独立学院中,其通过课程建设的手段,将使学校打造出相应的精品课程,进而使学校的课程教材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逐渐提高,学习积极性逐渐增长,具有较高的学习热忱,从而使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一、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概述

在独立学院中,《管理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此课程中,对管理活动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其包括活动建设过程中的规律与原则,在此基础上,相应人员运用一定的教学资源,并进行相应的优化与组合,从而使课堂效率逐渐增强。在此课程逐渐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将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在此情况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便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此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独立学院中有许多文科院校,《管理学原理》是一门文理专业学生都能进行学习的课程,其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在一定时期内,许多人士对此课程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但并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相应人员发现了一些共同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并未教授给学生相应的实践经验,此外,教师一味的进行课程讲授,并未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课堂气氛呈现死气沉沉的状态;此外,在每节课中,教师并未制定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将处于混乱的模式中。在此问题出现的情况下,独立学院便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相应的探索,从而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二、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调研情况

在相应人员对课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为使调查结果具有可靠性,调查人员便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本次调查共抽取了180名学生,对不同年级的管理系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查与询问。在向学生询问《管理学原理》的课程教学质量的时候,97.2%的学生对其具有一般的评价,31.7%的学生对其具有较高的评价,在向学生询问此课程对做作业的辅助效果的时候,21.2%的学生认为此课程令自己作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向学生询问“多阅读管理学著作对学习管理学原理”具有何种帮助的时候,75%的学生对其具有积极的评价[2]。在调查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对此课程的褒贬不一,但在私下生活中,学生会主动到图书馆学习,掌握《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内容。在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得出了一个结论:全部学生都认为此科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在学习此科目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便为自己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在学生得出此结论的情况下,调查人员又开展了相应的调查,向学生提问如何使此课程更好的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52.2%的学生认为此课程应与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才能得到恰当的应用,42.2%的学生认为此课程应與具体的时代条件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在进行调研结束后,为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的改革措施指明了方向,从而能进行正确的课程建设[3]。

三、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材的问题

(一)教材形式单一

在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问题,如教材形式单一,在此教材中的课程内容,其都是一味性的进行文字的阐述,并未运用图片等形式来增加教材的多样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希望课程中能增加一些新颖的形式,如流程图模式,学生对教材形式的改变具有强烈的期盼。在此教材中,密密麻麻的文字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相应程度的降低,学生会认为此课程是一门枯燥无聊的课程,如若此课程教材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学生便能理解此课程的真谛,全身心的投入到此课程的学习中,在教材形式多样性的基础上,学生便能对此课程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并具有自主学习的态度,如果在教材形式进行改革后,学生将能更好的掌握此课程的知识点,从而使自己的个人能力逐渐增强[4]。

(二)教材内容滞后

在课程不断改革的基础上,《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此课程应该具有相应的时代特征,体现一定的时代意义。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中出现更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其应得到教师的不断施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此教材的教材内容应进行相应的创新与发展,代表相应时期社会发展的形式。如若教材内容在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的基础上,应使教材具有一定程度的逻辑结构,呈现相应的系统性,并秉承连贯的原则[5]。

国外的一些管理性质的教材,在经过一段时期,教材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与改革,在每一本书中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代表不同的时代内容,从而使教材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中国,我国的《管理学原理》教材却并未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其教材中的大多数内容都已陈旧,并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书中,并未将实际生活中的新事例引入到教材内容中,在此教材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古老久远的教学案例,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相应问题的时候,并不能运用管理学知识去解决。现今教材中的内容呈现滞后性的特点,其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在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的教材中,其内容虽包含了较多的教学案例与管理知识,但其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具有相应的时代意义,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并无多大的差异性,只不过封面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其教材实质内容并未进行相应的更新[6]。

(三)教材不具有普遍性

在调查人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向学生询问管理学教材与学生适应性问题的时候,4%的学生认为匹配性极低,46%的学生认为匹配度比较一般,23%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的答案,只有27%的学生认为教材与学习的匹配性极高。该教材的适用对象主要为本科的学生,在独立学院中,其办学依赖于母体高校才能进行相应的开展,其与母体高校具有十分巨大的联系,如在科目的设置上,在此基础上,其教材内容便与母体高校具有极大程度的联系,因此其教材内容与母体学校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7]。在《管理学原理》教材针对本科学生层次的情况下,当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此教材的时候,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便领会的一知半解,学生便不能较好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在与学生不相匹配的教材模式下,学生便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便得不到相应程度的提升。

四、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的创新策略

(一) 树立以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的教学目标

独立院校基本是三本招生,伴随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独立学校将本学校归类为应用型大学,在此基础上,独立学校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应将教学重点定义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的时候,其应再进行详细的划分,教师在讲授《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时候,应使学生掌握此课程的基础性知识,当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透彻的时候,才能学习后续较难的课程,基础性课程是一个过渡的桥梁性课程,当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清楚的时候,才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相应的案例教学法进行相应的教学,在运用相应案例的过程中,使学生运用管理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去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当现实生活中出现相应问题的时候,学生便能运用恰当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8]。

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而言,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师树立以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的教学目标后,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将变得更加清晰,课程内容将讲授的更加明确,在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将对学习产生相应程度的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将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逐渐增强,在课程建设改革的基础上,学生将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学生毕业的时候,便能运用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本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会呈现用人单位争抢的局面。

(二) 树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依照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复述,在此种方法下,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个人能力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教师应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树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此种教学理念中,教师在使学生学会相应的理论知识后,还应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当学生生活中出现相应问题的时候,能学会运用相应的管理学理念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9]。在教师运用此理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明白相应的职业理念。在教师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理念上课后,教师必须仔细的进行课程设计,认真的备课,安排适合学生此节课的课程教学内容,并运用一定的适合学生此节课的课程教学手段。此外,教师可以运用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运用此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便能清楚的了解此课程的中心思想,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学习热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學生的实践知识将能逐渐增长,在教学理念被确定的情况下,学生的理论知识将与实践知识进行充分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个人能力将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

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发现此课程的课时时间较多,如果教师将64课时都完整的进行讲授,将会耗费许多时间,因此,在此种情况下,独立学院需将较长的课时变为较短的课时,使学生学会更多的实践经验,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实践知识会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独立学院会将64课时减至48课时,使教师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教材中具有许多管理学知识,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应进行适当的选择,向学生讲授最适合学生的知识内容[10]。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对整体课程框架有具体的了解,对书中的具体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梳理,其次,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相应程度的定位后,相关人员应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改革,并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模块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果教师一味的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得到相应程度的降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的时候,需向学生讲授较多的实践知识,使学生的管理知识逐渐增强,具有较强的管理性理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逐渐增强,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向学生讲授《管理学原理》知识的时候,还可以运用辅助教材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讲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逐渐增强。为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渐增强,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创设较多的增强学生实践经验的渠道,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识,其次,学校可以聘请资深的管理精英到学校中开设相应的讲座,在学生听过此讲座之后,便对管理学知识有了重新的认识,在学生不断领会与吸收的过程中,学生便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树立正确的職业考核理念

在独立学院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的时候,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在不断考核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变得更加优良。传统的考核模式并未对学生产生相应的作用,如果学校实施新的考核模式,将使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改变,形成一种较好的学习模式。在以前的考试中,教师与家长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未进行相应的询问,在新的考核模式上,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相应的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在教师运用过程化考核手段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实验环节的成绩进行相应的考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将过程化考核成绩的比重逐渐增强,将结果性考核成绩的比重降低,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将逐渐摆脱传统的学习状态,如一味的死记硬背理论性的知识。如若在对考核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逐渐增强,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而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一段时期后,学生对背诵的理论知识将会逐渐忘记,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一种反复循环的状态,并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学生并不能学会更多的实践知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实施相应的创新改革措施,使教师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知识的现象得到相应的缓解。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水平将逐渐提高,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成为一名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人。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独立学院将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教材的编制内容将会更加合理,在课程逐渐建设的过程中,使教学效果得到相应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刘静.独立院校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1(06):257-258.

[2]任丹.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探索——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视角[J].传媒与教育,2013,08(04):159-162.

[3]曾芳芳,赵建屹,朱朝枝.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教材建设问题研究——基于福建省独立学院的实证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5(04):112-113.

[4]伍娜.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的优化策略[J].企业导报,2016,11(24):95-96.

[5]陈静静.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3,02(31):35-39.

[6]曾芳芳,朱朝枝.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教材开发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5):64-65.

[7]刘芳.如何提高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基于独立学院预升科学生特点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4,16(17):128-129.

[8]伍娜,曾自卫.独立学院《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31):193-194.

[9]陶珠.关于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30(34):199-200.

[10]何叶.独立学院《管理学》案例教学面临的障碍及对策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11(20):98-100.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独立学院创新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