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现代煤矿工人祭祀音乐文化研究

2018-09-10吴明微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言说矿工

吴明微

摘 要:煤矿行业是近现代高危职业之首。煤矿工人经常面临死亡威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他们将希望寄托于自我形塑的“窑神爷”身上,建构窑神祭祀信仰体系,言说祭祀音乐文化。这些音乐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一直以“趋吉避害”内涵贯穿始终,在酬神娱人、造势、满足矿工主体精神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于当下国家言说煤矿音乐文化的现状具有反思意义。

关键词:窑神祭祀;音乐文化;矿工;话语;言说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5-0068-09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5.010

如歌谣中所唱:“吃的阳间饭,干的阴间活”,煤炭行业作为近现代高危职业之首,从选窑、采煤到运煤都充滿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塌方、灌水、火灾、瓦斯爆炸等事故经常发生,煤矿工们每天徘徊在生死线上,等待命运之神的审判,外加资本家的残酷压迫,身心遭遇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他们面对此般苦难却无力改变,只能简单归结为“宿命”,将希望寄托给“神灵”。他们“以神为信仰目标,试图在神灵帮助下,摆脱苦难,”[1]89建构出符合主体精神需求的祭祀信仰体系及其音乐文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及主体悲惨遭遇,赋予其祭祀音乐特殊性。鉴于以往学界对煤矿工人祭祀音乐文化少有关注,本文以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其祭祀对象、仪式过程、仪式音乐进行研究,并从当下煤矿工人祭祀音乐发展现状入手,进行相关思考。

一、煤矿工人祭祀对象、时间、地点

(一)祭祀对象多样化:人、神、鼠

“百工杂技,各崇所宗”。通过对以往的史料和研究成果的查阅,笔者发现,已经淡出煤矿工人生产、生活的窑神并非是一专神,而是构成了人、神、动物相互融合、交织的窑神信仰谱系。正如学者刘锡诚所说:“一种信仰民俗、特别是有神格的信仰民俗的形成和延续,必是有某种神话和传说所支持的。”[2]因而,这些窑神都是伴随着一个个与煤炭行业紧密相连的传说故事,由一代一代矿工传承下来的。

1.以人为窑神

煤矿工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建构的窑神爷有一部分是将真人进行神化。这些窑神拥有共同的特征,都曾做过造福煤矿开采、挽救矿工生命的贡献。如在北京主要产煤区门头沟,窑工们供奉着一位叫做“魏老爷”的普通窑工。“传说他身强体壮、性格豪爽、急公好义、技术超群,煤窑里各工种的活儿都会干,并且从地面上就能够看到地下煤层的位置、走向、面积、厚度、质量如何。他乐于急难救人,多次在井下发生事故时,把窑工救出。后来得道成神,人称魏老爷,多次显圣,为窑工解除危难。”[3]魏老爷的窑神形象正如当地艺人《窑喜歌》中所唱的,“诸位要想认识祖师爷,顶灯、拄镐、倒提着一串钱。”[4]126在北京另一个重要的产煤区房山,则供奉一位叫做“崔义”的窑工,有关这位窑神爷的传说与门头沟的“魏老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相传在矿井发生塌方事故时,崔义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托起已经向下掉落的顶板,帮助井下窑工们成功逃命,而崔义最终却被掉落的巨石砸死。此后,房山地区的窑工为了感激崔义的救命之恩,便开始奉他为窑神爷,在每年重大的节日里进行祭祀。

真人化身的窑神传说还有很多。如山西一些煤矿地区信奉一位名叫刘赞雄的窑神,与北京的魏老爷、崔义传说不同的是,刘赞雄手下还有三个分工明确的小神,他们分别掌管井下的顶板、火和水。管理顶板的小神主要防止井下出现冒顶、塌方事故。而管理水的小神则具有防范灌水等水灾事故发生的能力。管理火灾的小神主要职能是防止井下火灾的发生。此外,河北唐山一带还信奉一位名为“戴龙飞”的窑神爷。邯郸也崇拜着一位黑脸窑工,这位“黑脸神仙和周仓又大不一样,原来身上穿的是黑窑衣,脑袋上顶的是一顶破柳条帽头。”[5]山东枣庄甘泉寺窑神殿里遗留下的是一尊双手合胸、穿靴戴帽的窑神像,可见这一带矿区曾经崇拜的也是一位神似窑工的窑神。

2.以自然神为窑神

矿工们除了奉真人为窑神外,还奉自然神为窑神。这些窑神与煤炭及窑工都有着不解之缘,共同特点是法力无边,曾帮助窑工们开采煤炭并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大同作为山西省最为重要的煤都,很早便流传着关于窑神的传说。如平定县一带就将“女娲娘娘”尊为守护神,窑工们认为女娲娘娘在补天的时候最早创造、使用煤炭。在《平定州志》卷九《艺苑》中《重修人祖庙碑记》一则,就有关于女蜗补天遗灶的记载:“郡乘谓即女蜗氏炼石补天之处,遗灶尚存。”[6]

江苏徐州矿区的窑工们崇拜的是会遁地术的土行孙。传说周军与商军在江苏徐州九里山一带进行对决,土行孙运用遁地之术潜入敌营盗取情报,却意外发现所遁之地并非为黄土,而是黑黑的是石非石的硬块,起初还以为是金子之类的宝物,便将其仍入炉中进行融化,不成想火越烧越旺,最后黑石块燃化为了灰烬。后来土行孙被张奎所杀上了封神榜,数百年过后徐州一带连年干旱无雨、草木皆枯、颗粒无收、瘟疫四起、百姓疾苦。土行孙再次路过故地,见此状不禁潸然泪下,于是想起曾经发现的黑石块宝物,并带领本地的乡民们一起挖黑石,从而发现了煤炭。人们为了感激土行孙,便建起了窑神庙奉他为祖师爷。

在东北三省、陕西、甘肃、河南、安徽、山东、山西等地矿区则多是敬仰老君爷为窑神。如山西、河南一些矿区流传老君种煤的传说。老君在给玉皇大帝祝寿途中,把装煤的口袋刮破了一个洞,煤炭渣子漏到了人间从而形成蕴藏于地下的煤炭宝藏。在山东、东北等地的矿工则认为煤炭是老君炼丹所必需的燃料,他不仅掌管火还掌管着燃火所用的煤炭,从而奉他为窑神。而吉林辽源一带流传的老君传说则有所不同。据说老君爷在当地煤矿发生灌水事故的时候,让他所骑的青牛喝光了煤窑里的积水,挽救了矿工们的生命。此外,伪满洲时期日本人也记录矿工们奉老君为窑神的情况,“中华民国及满洲各地,作为矿山之神被奉祀的是老子。”当然,除了将老君、土地爷、女娲娘娘等自然神奉窑神之外,一些地区还流传着祝融说、罗煊说、太岁爷说(阴郊)、九天玄女等煤窑神传说。

3.以老鼠为窑神

我国煤矿业除了以人、以自然神为窑神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窑神爷”就是老鼠。虽然人们常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尤其是杂货店、粮仓、饭店更是视老鼠为天敌。但在矿工们的眼中,老鼠不仅是吉祥的象征,还将其奉上了窑神爷的神位,尊称老鼠为“鼠神”“鼠爷”“窑神”“高客”等。矿工们在家中贴上鼠神画,或是供奉着雕刻印刷版的“神像纸”。神像纸上的鼠神头亮无发、两个耳朵后面长着直立的毛发,犹如鼠毛,双手捧着一块煤炭放置在胸前。此外,在建筑、寺庙、家中的装饰等都体现了矿工们以鼠为尊的行业信仰习俗。如门头沟三家店殷家大院中院门嵋上的砖雕长约2米,中间近1米的核心部分是12只松鼠吃葡萄的图案,门头沟区三家店78号院、岳家坡68号焦家大院等也都有此类鼠雕刻。

在行为习惯上,矿工们从来不打老鼠,也不养猫。若在矿井下看到老鼠出没,矿工们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将粮食拿出来给窑神吃。一些矿区还有一种红色皮毛的老鼠,矿工们在井下见到此鼠,则认为是窑神爷下凡,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跪拜,以求得鼠神的庇护。矿工对老鼠的崇拜是最贴近实际生产生活的。首先,从情感角度来讲,矿工们认为自己和老鼠都是在地下打洞有着相同的命运。其次,从安全角度来讲,老鼠的听觉、嗅觉十分灵敏,它们能够比人类更快地察觉到矿井下塌方、瓦斯、透水、冒顶等灾难发生。老鼠对这些事故的敏锐觉察能力,对井下作业的矿工们来说起到了警示危险的作用。如当矿工看到井下的老鼠躁动不安,仓皇乱蹿的时候,便知道要有事故发生,随之赶紧撤离井下,从而将可以预知危险的老鼠奉为窑神。可见,矿工们崇拜老鼠为“窑神”是建立在一定的安全生产经验基础上的。

如上所述,煤矿工人们崇拜的窑神爷具有着多样性的特征,并通过神话传说的方式在矿工群体中世代传承着。但现实中,窑神庙宇里供奉的窑神身份却是模糊的,矿区的窑工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窑神庙中祭祀的窑神到底是谁。即使是形象较为清晰的老君爷,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造型,在相同地区的不同煤矿也有不同的形象。但他们都被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窑神”,都有着相同的职能保护安全、促進生产。

(二)祭拜日子频繁化——大祭小祭日日拜

煤矿行业的窑神祭祀日子主要分为大祭、小祭和日常祭祀三种,具体包括了窑神生日祭、开窑祭祀、复工祭祀、节日祭祀和日常祭祀等。可见,窑神祭祀日子整体体现为频繁化、日常化的特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而是被日常化为窑工生活中的重要精神依靠。这是与建国前煤矿行业的高危性特征紧密相连的。窑神祭祀最隆重的日子莫过于窑神爷的生日,除了北京门头沟是在腊月十七进行祭祀之外,其他地区则多定为腊月十八这一天,也就是“冬至日”。门头沟早于其他煤矿地区进行祭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门头沟属顺天府的宛平县,而宛平县号称‘天下第一县,是‘京师首县,因此与众不同,人们祭拜窑神也提前了一天。”[4]124在门头沟,县官都比其他县高出一品,所以窑神生日也要提早一天。可见,煤矿行业祭祀窑神也要进行等级划分,这是受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所影响的。

除了窑神生日要进行祭祀外,煤矿开窑、停工、复工以及大小节日等都要进行祭祀。开窑祭祀是指窑主建立一个新煤窑时,要选择良辰吉日、吉时,请风水先生选址方可开窑,即破土。按照惯例,开窑之前要祭拜一下窑神爷,以求他保佑煤矿安全生产。此外,每逢雨季时期,煤窑都会避开这个时间段停止生产,待雨季过后再重新开窑。一些矿区在煤矿停窑和复工时都会进行简单的祭祀活动。但北京门头沟地区除外,因当地煤窑停工、复工时间与九华山的庙会时间相同,娘娘庙中的九天玄女便被当地矿工们誉为保护窑工们停工、复工的窑神爷。当地煤矿便与庙会相结合举行隆重的窑神祭祀活动。除此之外,每逢元宵、春节等节日时,各个地区的煤窑也会进行祭拜活动,为当地热闹、祥和的节日注入些许煤矿行业色彩。

日常祭祀是指信众们在非节日时间进行的祭拜活动。一方面表现为煤窑窑主或主管每日的上香、叩拜行为,即“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另一方面是窑工在上工和下工时经过窑神佛龛进行的叩拜。但由于这一时期,窑工的工作时间较长,有些地区还实行下大班窑的工作制度,在井下一呆就是几天甚至几十天才出窑一次,因而无法做到每日祭拜窑神。除了窑主及窑工,窑工们的家人也时常到窑神庙或在家中进行祭拜,以求窑神保佑家中下窑的汉子们能够平安归来。而他们祭拜日子和时间都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选择的,祭拜的程序也十分简单。

(三)祭拜地点灵活化——庙祭为重窑祭家祭为常

窑神祭祀主要集中在三个地点,窑神庙、煤窑窑口以及窑工家,形成了庙祭为重,家祭、窑祭为常的祭拜特点,其中窑神庙是最为重要窑神祭祀地点。建国前,私有小煤窑逐渐走向兴盛,在窑主们的资助下各煤区相继修建起了窑神庙,为窑神祭祀活动提供了平台。这一时期窑神庙香火十分旺盛,每日处理的香灰都要用车拉。窑神庙和戏台建筑的规模也体现了当地在煤炭行业中的地位,其中,最为奢华的要数北京圈门的窑神庙。据说它是京西唯一一座以窑神为主神的庙宇,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窑神庙,也是目前免于文革“破四旧”破坏,完整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窑神庙之一。

《门头沟文物志》记载,“圈门窑神庙现存大殿三间,硬山大脊,灰筒瓦,两厢配房十八间。大殿前原有门楼,石额题‘古刹窑神庙。庙内原供奉窑神。文官形象,身着黄袍,头戴乌纱,手中倒提一串铜钱。”[7]窑神祭祀主要是在正殿进行,而日常的祭拜则没有太多规定。窑神庙外还建有一个大的戏台为了便于节日祭祀中进行酬神唱大戏等音乐活动。在山东枣庄一带的矿区“窑神有庙,由来已久”。“早在何时,有多少窑神庙,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调查。约略可知者,原枣庄市窑神庙村中有一座,村名即因此得来,该村现早已荡然无存,遗址在今枣庄三中以北。过去枣庄矿东大井矿工下井前即去井口祷告窑神,祈求平安。”[8]此外,少数矿区还留有破旧的窑神庙遗址和创建窑神庙时的碑刻,为我们了解窑神和窑神祭祀提供实物参考。如河南密县重修老君庙碑记、宁夏石嘴山同智石嘴山土神祠记、河北井阱南凤山老君庙碑、陕西铜川创修五圣宫碑记、河北沙河显德汪村修建窑神庙记等。[9]

除了窑神庙,矿工们还会在各个矿区的煤窑及窑工家中进行祭祀。在煤窑的窑神主要被安放在窑口,如河南一些煤窑入口处“专门有一能容五、六个人的小客(即小洞),这里是安镢的与大轱轳碰头的地方,也是窑下供窑神的地方。正前有窑神的牌位。一边有熊熊燃着的长明灯。”[10]在京西窑工们将窑口安放窑神的地方称为“神座”。“神座也称窑神洞,还有人称其为仙人堂。座之大小根据窑神像而定,有的洞高一米左右。”[11]此外,一些煤窑还会“在窑口上建一座两,三间的临时房子,其中一间是专供窑神的。正前有窑神爷的位牌。两边写有‘进门三叩首,回家一柱香的掇联。横批是‘吉星高照或‘平安无事。”[10]

改革开放后小煤窑迅速发展,带动一些地区窑神祭祀再次兴盛起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运动,致使一些地区失去了祭祀空间,无法进行窑神信仰活动。因而,这一时期煤窑主在当地捐资重新修建了大小不等的窑神庙。如湖南莱阳导子乡群联村矿、四川省的细水煤矿、山西省阳泉、大同等煤矿都盖起大小不同的窑神庙。这些煤矿矿主大都会选择在煤矿周边建立庙宇,其中,既有华丽的大庙,也有小庙状、神龛式的。窑神庙的建立为改革后窑神祭祀提供了空间支持。当然,在一些地区,如山西阳泉荫营的窑神庙得以重修后,一些煤矿也会在大庙中进行祭祀仪式。

窑神祭拜除了在窑神庙、煤窑进行,家祭也是十分平常的。这一点我们在高国镜写的小说中可窥见一斑。小说中有一段文字描述了矿工韩地龙家中的窑神和日常祭拜情形。“他家的红板柜上,用一方香檀木镜框镶嵌着一只斗大的硕鼠……这鼠的下方落款为:窑神之位;并有一副楹联:上窑多好事,下井尽平安。那镜框的上方,四季挂有一串谷穗、高粱穗、玉米棒子、黄豆荚。而那鼠前,常常摆上一碟榆子干饭之类。这无疑是贡品了。外人也许不知,这镜框中的老鼠,就是所谓窑神爷;与门神爷、灶神爷、财神爷之类地位相当。一般人家自然不供窑神爷,而韩家供窑神爷,是因为他家两代都在煤矿上下井;供奉窑神,自然是为保其下井平安不出事故。照韩地龙看来,能保护矿工们日夜平安的,似乎只有这窑神了。韩家把这窑神供于案上,且常常为其烧香上供。其用意不言自明。”[12]

综上,窑神祭拜的空间主要是以神圣的庙宇为中心,延伸到窑工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地点。窑神信仰既是神圣的,也是窑工生活中重要的精神依托。因此,在进行窑神祭祀时,对于祭祀的地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每个煤矿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体现了祭拜地点的灵活性特征。如在窑神生日或节日等大祭的日子,各个煤窑窑工除了聚集到窑神庙,参加由煤矿主们集资或某个矿主独资进行的祭祀活动,还会事先在各自煤矿的窑口或家中进行简单的祭拜活动。唯一不同的是窑神庙祭祀规模较大,祭祀过程稍长,完毕后还会进行酬神唱戏等音乐活动,并由窑主出钱为窑工们安排丰盛的宴席。祭祀地点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开窑等活动中,由于选择窑址需要到远离窑神庙的山区,祭祀地点也随窑而设更为灵活。如一些窑主在开窑时会向窑神庙方向上香、叩拜,而有些窑主则将窑神像请到山上,铺块红布摆设祭台进行祭祀。

二、建国前窑神祭祀仪式及用乐

“信仰体系”是一个由“信仰”(belief)、“仪式”(ritual)、“仪式中音声”(ritual sounds capes)组成的三合一整体。[13]仪式是信众精神信仰的具体展现,在煤矿行业众多窑神祭祀活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窑神生日祭祀,这一天也被誉为煤炭行业最为重要的日子。因此,笔者在搜集建国前各地方志和各个矿区的文史资料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归纳、总结窑神生日祭祀中的仪式程序及其用乐特征,进一步阐释窑神祭祀中所用音乐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

(一)窑神生日祭祀仪式

窑神祭祀仪式是窑工信仰行为的具体体现。其中生日大祭与其他节日、日常祭祀相比,程序更为复杂,场面隆重,准备更加充分。整个流程主要包括了祭祀前、祭祀中与祭祀后三部分。

1.祭祀前准备过程

窑神生日祭祀是煤矿矿主和窑工们最重视的日子。无论是在窑神庙还是各个煤窑进行祭祀,矿工们都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其中包括贴对联、请新的窑神像,准备供品、蜡烛、炮竹、香炉以及打扫庙堂等。这些我们从北京门头沟、河北蔚县、山西阳泉等地史料中的相关记载可以见到。

北京门头沟“腊月十七这天,各煤窯在拔道口顶部正上方供上新请来的窑神像,两旁贴上对联,上联日:乌金墨玉;下联云:石火观恒。窑口摆上八仙桌,上面摆上干鲜果品、馒头、整鸡、整猪等供品。”[14]

河北蔚县“冬至祭窑神,白天进行……各小煤窑都要停工一天,披红挂彩,张贴对联、响鞭放炮、大摆酒宴。把宰好的整猪、整羊供放在窑门口,给窑神爷庆寿,并祈求窑神爷保佑井下平安、消灾免难。”[15]

山西大同地区“早晨,由窑工负责将大红对联贴在井口处,对联贴好后再放三根炮竹。之后由窑主带头,集体到窑神庙里进行祭祀活动。祭祀的时候会在窑神像前面摆放一张供桌,供桌的中间是一个较大的香炉,供品摆在香炉的两侧。当供品摆放齐全之后,开始举行祭祀仪式。……同时把备好的鸡羊猪等肉食和四盘素菜还有炸得金灿灿的黄米糕以及各种水果点心同时供奉到窑神爷的面前。”[16]

山西阳泉地区“冬至节,窑户冬祀窑神,祀以黑羊。窑黑子(下窑采煤之仰工人)聚钱共祭窑神,大窑工人众多,则祀黑羊;小窑工少,则祀酒淆。腊月十八,窑户祀窑神,大窑以猪,小窑以肉。”[1]87

可见,大祭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细致、周全的。除了要准备对联、炮竹、香炉等物品,祭祀时用的供品也不能马虎,主要包括猪、羊、整鸡、馒头、糕点、水果、白酒、盘菜等。一般不用牛当祭品,尤其是在供奉老君爷为窑神的煤矿地区,窑工们认为牛是老君爷的座驾,不能作为祭品供奉。其实,在其他民间习俗信仰中以猪、羊为祭祀供品是十分常见的,但煤矿祭祀所用的生猪、生羊要以“黑色”为吉。如“窑户冬祀窑神,祀以黑羊。”“不管是猪也好羊也罢,必须是用纯黑色的。”[17]北京门头沟也是“祭窑神用的整猪整羊,必须是一色黑的。过去要到养猪养羊户甲选定,拣个大膘厚的买,价格要比零售价高出许多。”[18]

黑色的羊、黑色的猪被誉为上等供品,主要是取意于煤炭的黑色。这是与煤矿窑工们“尚黑”的行业文化心理相交织形成的习俗,代表了煤炭行业的特色。有些矿区对上供的生猪、生羊还有更为细致的做法,如北京门头沟地区“上供的猪为小猪,猪头朝外,趴在大供盘上,除脊背上留下一撮鬃毛外,其余猪毛全部退净。留下的那撮鬃毛还要编成小辫,插上红色剪纸。”[14]而山西地区则在其中一整头猪的猪头上点上蜡烛,作为“领头”。此外,在大祭这一天,窑工们还要事先换上一身干净衣服,以表示对窑神的尊重。

2.祭祀过程

准备完毕后则进入正式的祭祀仪式。祭祀主要由煤窑有声望的人主持,如窑主、负责人员或正账先生等。程序主要包括献供、接神、敬神、颂经、抢供等部分。在整个祭祀过程中只允许煤矿相关人员参加,而且必须是男性,非煤矿人员尤其是女性是不允许参加的。在我国采煤业开始就有这样的说法,认为女性身上的阴气会带来不吉利的事情,女人不允许进煤矿矿井、不允许在矿井附近大小便、不允许参加窑神祭祀活动。窑神祭祀中的献供环节并不是十分明确,主要是与准备阶段融为一体。

接神:是指将窑神爷请到窑神庙中。在不同矿区有不同的接窑神之法,体现了煤矿行业性与地域性的融合特征。如山西一些煤矿在“‘接神的时候,窑主和人伙柜把羊牵到窑神塑像前,两人各自端起一碗酒,向窑神行三鞠躬之后,便把酒洒在羊的身上,这时羊会做出反射性动作,便会把洒在身上的酒抖掉,而这‘抖的一瞬间,意味着已经接到神了。”[16]再如山西阳泉一带则是简单的由几位身体壮硕的男子恭敬地将窑神神像请出来即完成了接神任务。而有些煤矿是由放鞭炮声、乐队吹拉弹声打来代替接神,并表示祭祀活动正式开始。

敬神:是窑神祭祀的主要环节,包括敬香、磕头叩拜、祈祷许愿、念祭文、烧裱文等内容。敬神烧香称之为“敬香”。“敬香是‘以香达信,即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前,所谓‘一炷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香之为用,在于传诚达悃。”[19]窑神祭祀时的头香是敬香仪式中最吉利的,意味着敬香者可以得到窑神爷最好的护佑,各地矿区祭祀时的头香大都是由窑主来敬奉。磕头叩拜是敬香后进行的礼拜仪式,如《周礼》中记载:“太祝辩九拜,一日,稽首。稽首为敬之极,故为首至地。”叩拜时要双足双手着地磕头,其中以三叩九拜为大礼。如门头沟祭祀敬神时,窑主和主管们行的就是三叩九拜大礼。

“祭祀仪式由正账先生主持,先请窑主上第一炷香。窑主点燃一炷香,双手捧着向窑神爷拜过后插入香炉,然后行三跪九叩大礼。第二位行礼的是总管,然后是大作头,行的也是三跪九叩大礼。”[14]

窑主、总管、大作头后才轮到账房先生、窑工们进行敬香、叩拜,“但行礼方式都简单了,是‘两拜三叩首,即先向窑神爷一拜,然后双膝跪倒三叩首,起身再拜。”[14]而在山西一些地区,“窑工们进行集体祭拜,每人拿三灶香,祷告之后插入香炉”[16]即可,或是“祭窑神时,由窑主、人伙柜、先生、把总和搂炭大师傅给窑神爷磕头,其他工人听便。”[20]

祈祷:一些煤矿在敬香叩头后会穿插祷告祈福的部分。主要是向窑神爷祈求新的一年能够平平安安、多多产煤。如“晋城一带大祭时,先后点燃三柱香,每燃一柱香就念一句祷语,分别是‘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保煤矿安全生产。”[21]山西大同則是“窑主和把总给窑神敬三柱香,感谢窑神爷对煤窑的关照,祈愿来年能继续保佑煤窑平平安安,顺利生产。”此外,祈祷中还会“将叠好的‘黄裱烧掉并奠酒二杯,再磕三个响头,心中默默祈佑,希望窑神爷保佑平安”[16]

抢供:祭祀仪式最后一项便是抢供,这是能够体现煤矿行业特征的环节。由于煤炭开采的高危性特征,人人都想讨个好兆头,就形成了祭祀抢供得福一说,窑工们认为只要可以抢到供品就代表吉利,而吃了这些供品则可以保佑自己下矿井平平安安。如在门头沟一带众人礼毕,主持人问:“还有进香的没有?”听不见回答便喊一声“没有了”!这时在后排的窑工,特别是早已做好准备的童工们,一拥而上哄抢桌上的供品。抢供完毕早已藏在桌子下面的小窑工用力向上一掀,桌子上的盘子等纷纷落地摔个粉碎。这时候窑主和主持人便高声喊道:“岁岁平安、岁岁平安!”(“岁”与“碎”是同音异字)。河北一带煤矿也有关于抢供的记载,“早先年年腊月十七过窑神节,沟南沟北走窑的都要到这儿烧香上大供……临了还兴‘抢供,我爹还抢到过大猪头呢!”[5]

祭祀后:窑神祭祀完毕后还要进行后续活动。如窑主宴请窑工好吃好喝一顿,以犒劳大伙一年来的辛苦。吃饱喝足后请来戏班子进行三天的酬神唱戏活动。在各个矿区还会堆起旺火,窑工们围在旺火唱歌、跳舞,进行民间器乐演奏,民间歌舞表演等。因为这部分主要涉及音乐活动,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论述。

(二)祭祀音乐

1.仪式音乐

“仪式的展现(ritual enactment),其中的一个重要有机因素是仪式展现中的各种‘音声行为(其中包括一般用意中的‘音乐)。”[13]窑神祭祀时,大都以吹奏欢快、吉祥的音乐为主,其中打击乐器因善于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而被重用。进行奏乐的虽然是当地的各种乐班,但俨然成为窑神祭祀活动专属乐队。如门头沟大大小小吹奏喜乐的“吹喜”乐队,整年都奔走于各个煤矿祭祀活动中。“所谓吹喜就是民间吹打班乐队。乐器有笙、管、笛、唢呐、云锣等,演奏几段宗教的或喜庆的民间吉祥乐曲,也是给煤窑贺喜的一种形式。门头沟圈门一带小窑多,一天转下来,各色贺喜人的腰包差不多也装满了。”[22]

“吹喜”的吉祥班社演奏的曲目,主要可以分为宗教类曲目和用于热闹造势的器乐曲牌。宗教曲目主要有《敬神曲》等,在庙堂坐打,伴随着祭祀仪式而用,主奏乐器有铛子、大钹等,曲牌有“[合心钹]、[粉蝶儿]、[前头身]、[前二身]、[前三身]、[后头身]、[后二身]、[后三身]、[大煞尾]、[秦王挂玉带]、[五气朝元]、[雁过南楼]、[竹报平安]、[花开富贵]、[前头身重尺]、[前二身重尺]、[前三身重]。”[23]此外,进行造势的器乐曲牌主要有[江流水]、[小耍孩]、[大耍孩]、[点将]、[六鼓头]等。

在山西阳泉一带,窑神祭祀时也有“吹喜”的习俗,如在请窑神进行祭祀时候,要由乐班演奏欢快的音乐进行造势,主奏乐器有唢呐、锣鼓等。而内蒙古武川一带的煤窑在祭祀活动时也是“请上鼓匠,吹打3天。”[24]这些音乐与鞭炮声齐鸣,十分喜庆,热闹非凡,象征着窑神爷生日带来吉祥与幸福。

2.祭祀宴席中的歌唱

(1)窑喜歌

煤矿工人有着强烈的趋吉避害心理,尤其是在窑神爷祭祀这一天,更是要运用各种方式营造吉利、热闹的氛围,以此驱散一切不吉利的事情。在祭祀仪式进行完毕后,煤矿窑主宴请矿工时,为了讨个好兆头便会请艺人演唱喜庆的歌曲,而为了得到赏钱,很多艺人专门为此编创许多吉利的歌曲,即“窑喜歌”。如在北京门头沟,祭祀后宴席间就会有一些民间艺人、叫花子唱《窑喜歌》,还会说一些吉利的顺口溜为节日增添喜气。窑主听的高兴都会给他们比平时多上几倍的赏钱。下面是由陈祥口述、包世轩搜集的一首《窑喜歌》歌词片段:

一入窑场抬头观,观见三座好宝山。左金山,右银山,正中间一座好煤山。官房儿盖得好比金銮殿,拔道如同佛爷龛。龛里头供着神三位:山神、土地、窑神在中间。……有顺槽,有上山,大小石槽随便添,不冷不热掌也干。块子掌、来的顺,掌头着煤也省劲。[25]

(2)窑丧歌

窑神祭祀本是喜庆的日子,最为忌讳的就是听到丧气话或者演奏哀乐。有些乞丐艺人为了向煤矿老板们讨到更多的钱,就会到宴席上演唱《窑丧歌》。这些《窑丧歌》的歌词十分不吉利,窑主见此状,不得不给这些乞丐艺人更多的钱打发他们走,以免他们唱反调给煤礦添晦气,影响日后煤矿开采的运气。下面是两首《窑丧歌》歌词片段:

一人窑场白不花花,不出好煤净出石渣。进去十二个砸死了仨,仨抬的、仨埋的、还有仨起不来的……

一人窑场寒了心,黄蒿长得几丈深。几丈深,拔不掉,总管、先生急得要上吊。众伙计,受了煤气,一个一个的喂老耗。堵窑脖子塌拔道,稀拉哗拉的往下抛。臭带筐正睡觉,当掌头的不知道,拉煤的一见事不好,交界眼儿里往外跑。掌头一见发了蒙,工夫一大歇了灯。[1]89

3.祭祀后的酬神戏

宴席过后便开始进行唱戏酬神活动。唱戏的地点主要在窑神庙外的大戏台,演戏日子少则一天,但大都以三天居多。每次祭祀演出的戏曲剧种、曲目都是由各个煤窑决定,戏班子只要按照煤矿的要求进行演出即可。与其它祭祀活动中的酬神戏演出,窑神祭祀中的戏曲并非是针对酬神专门创作的,多是选择当下流行的、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作品为主。

各地区煤矿对窑神祭祀节日十分重视,一些经济实力强的煤矿主,会请本地及外地有名的戏班子、戏曲名角来演出。为了慰藉辛苦一年的矿工,多唱他们喜欢的曲目。如据辽宁省《抚顺文史资料》记载,抚顺地区窑神祭祀时,酬神戏演出场面十分壮观,还吸引许多外地的戏迷观看。来演戏的既有本地戏班子的演员,如张云溪、唐韵笙、朱亚轩、七岁红、马德龙、王玉顺,演出剧目有《铁公鸡》等。此外,还曾多次邀请外地的戏班子到窑神庙(即老君庙戏台)演出,如京剧名角张春山、李少芳、王芸芳等,演出的剧目主要有王芸芳的《貂蝉》、张云溪武打戏《三岔口》。此外还有评剧演员水莲珠、莜桂花、麻子红、李淑艳,及他们的经典剧目《王少安赶船》《花为媒》《桃花庵》《喜临门》等。如评剧《王少安赶船》,这部剧讲的是富家公子王少安出游时与渔家女翠娥从相识结婚到误会,最终误会解开的大团圆故事。

在北京门头沟,“腊月十七这天,附近各煤窑的窑主、煤厂的煤商们都聚会在窑神庙,集资进行祭祀活动。……大戏楼在窑神庙前,所演剧种有京剧、河北梆子以及地方戏山梆子,唱完日场唱晚场。各村的民间花会齐聚窑神庙前,酬神献艺。做小买卖的商贩数以百计,有许多是从京城特意而来的。附近十里八村的窑工及家属、农民、居民都到这里来看热闹,可达上万人。祭祀窑神爷比过春节还要热闹。”[4]128在这几天“唱戏的剧团大都是花钱从城内或山里请来的著名戏班,一般要唱三天三夜。”[26]但演出的具体剧目不可得知。

山西各地区煤矿在祭祀窑神当日,所上演的酬神戏主要以山西戏曲剧种为主,如晋北一带多请道情戏曲班子演出,山西阳泉一带则常上演晋剧。同样,窑主经常到省城请著名的戏曲名角来演出。如一位老矿工回忆1949年前山西阳泉腊月十八老君生日时演戏的场景说,“台上的演出班子,可不是大戏院的‘乱插班。矿主们有的是钱,为了表示对老君爷虔诚,往往从省城请大班名角来演出。有一年,从省城请来了果子红(丁果仙),唱的是她的拿手戏《打金枝》。那一天虽然是个风雪天气,但并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人们从四乡八村扶老携幼前来看戏,把个老君庙前的大场子挤得水泄不通。当演到皇帝、太后、公主、郭子仪、郭暧五人对唱的那场戏时,丁果仙每唱完一段,台下便会爆发山呼海啸般的叫好声。”

《打金枝》可谓是晋剧的一部经典剧目,故事取自赵璘《因话录》及《隋唐演义》第九十九回。整部作品内容通俗、幽默风趣、角色行当齐全。毛泽东在观看完此戏时就曾说,“此剧是讲君臣团结,人民之福,教育子女,顾全大局的。”可见,这部喜庆愉快,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大戏是十分受矿区人们喜爱的,常运用于酬神活动中。

综上所述,窑神祭祀后的酬神演戏是祭祀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请哪一个戏曲班社,演出什么样的戏曲内容多是由各地方、各矿区矿主、矿工们的音乐需求而定的,体现了行业性、时代性、地域性的融合特征。因此,不同地域演出的酬神剧目都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煤矿不同时期演出的剧目也各不相同。然而,这些戏曲剧目虽形式、剧种、内容不同,但是其核心都是以喜庆幽默、美好爱情、家庭和睦、兄弟团结等矿工们最为喜闻乐见的剧目为主。

4.旺火活动中的音乐

垒旺火是煤矿行业重要的活动,具有浓厚的行业性特征。山西、北京门头沟、河北、陕西等地的旺火活动又有各自的称谓,如“台儿火”“塔儿火”“塔塔火”等。在窑神祭祀时,矿区的矿工们会将事先收集好的煤块垒成高高的塔状,在节日开始时或傍晚将其点燃,燃烧三天三夜。据说,这一习俗源自女娲娘娘用煤炼石补天的传说。由于窑工们整日都要在阴暗潮湿的矿井工作,旺火带来的阳光和温暖也是他们最为期盼的,这可能是此习俗得以发展的现实原因。在祭祀日子里点上一个大大的旺火也寓意红火与平安。

随着旺火的点燃,人们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民间音乐文化活动。如《大同市志》中记述了山西大同窑神生日旺火活动的情况,“比较隆重的祭祀主要在冬至。这天各煤窑放假三天。煤窑神庙里灯烛辉煌,香烟袅袅,窑工们轮流在煤窑神塑像前顶礼膜拜,祈祷煤窑神保佑自己平安无恙。……天黑时分,几十支火把同时点燃,一个个大旺火(用二三百斤重的煤块垒成,高数丈),高跷、龙灯、船灯等社火纷纷入场竞技。[20]伴随着民间歌舞步伐,“窑主还请来了当地的‘鼓匠周坐在旺火旁边吹吹打打,供窑工们观赏娱乐。”[27]可見,旺火活动中的音乐形式更为自由,乡土气息更加浓厚,矿工们喜爱的民间歌舞形式伴随着锣鼓乐队吹打,热闹非凡,将窑神祭祀中的音乐活动推向了高潮。四、关于煤矿工人祭祀音乐文化在当下发展的思考

(一)自我言说与国家言说的话语权衡

正如高丙中对民俗文化的发展问题所说的,“越是能够巧妙地利用国家符号,其仪式就越容易获得发展。”[28]因而,如何合理地利用、发挥国家话语优势成为建构理想话语模式的关键。

针对此问题笔者以煤矿窑神祭祀活动发展状况为例做如下思考。对于已经脱离小煤窑土壤的窑神祭祀活动,可否得到国家征召,重新获得自我言说的合法身份继续传承、发展?是否可以效仿山西仙堂山窑神祭祀习俗复兴模式进行身份重构?这也是本文对曾多次被国家排斥在外的窑神祭祀活动未来发展的思考、展望。如江西景德镇陶瓷窑神,它与山西仙堂山的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得到了国家政府支持、征召得以转型发展。江西景德镇陶瓷业的行业神祭祀活动早已衰落久成历史,但进入21世纪后,在政府扶持号召以及当地陶瓷企业积极响应配合,窑神祭祀活动重新复兴。获得新身份的陶瓷行业传统窑神祭祀,不再只是具有保佑陶瓷烧制的功能,而是拓展为该地区的标志性文化事项。

作为“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江西景德镇胡天古窑遗址曾多次进行了大型的窑神祭祀活动。“民俗表演现场更是气势恢弘,锣鼓声振,长号齐鸣,古乐声起,旗手擎旗列队表演,分两边站立;督陶官唐英、浮梁县令及若干绅士陪祭人员登场;依序上香祭拜、督陶官唐英恭颂祭文;副祭朝拜四方、众窑工敬香朝拜、众窑工跳祭神舞;祈求上苍神灵保佑、跳火神舞;祈求火神庇护瓷和窑、男女欢快舞蹈;同贺瓷业兴旺、鼓乐声渐弱,鞭炮声起,督陶官唐英宣告祭祀结束。”[29]窑神祭祀民俗复兴后,被赋予了促进当地陶瓷贸易、旅游业、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多重身份。2015年10月19日,在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旅游景区,更是树立了一尊15.9米的“窑神”童宾铜像作为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在政府打造下成为了景德镇的形象代言人,宣传景德镇人敬业、献身的童宾精神。

山西仙堂山的煤窑神活动与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窑神活动复兴,都是国家政府对这些民俗活动的征用,这些民俗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商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借助于国家权威性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因而,笔者认为,在一些仍具有深厚窑神崇拜传统的煤矿地区,如山西省,国家政府可以鼓励效仿山西仙堂山、江西景德镇的成功案例,将煤矿现代化安全生产建设,与煤矿传统窑神祭祀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传承民俗活动、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也为民间音乐发展传承提供平台,为各个煤矿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提供机会,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煤矿工人弱势群体及“行业场”的观照

我国民族音乐家王耀华教授曾在《中国传统音乐学的“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为”》一文中提出“场”的理论。先生将“场”分为“大场”和“小场”两种。“大场,指的是自然、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小场,指的是产生和使用这些传统音乐的具体的现实场景、场地。”并提倡音乐学研究要关注音乐文化所产生的“大场”与“小场”因素。要“了解参与这些音乐实践的人的观念、行为和音响,真正理解产生这些音乐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缘由,真正实现‘文化脉络中的音乐研究。”[30]

在社会场域中,煤矿工人作为弱势群体,由掌握不同生产资料的人们,建构起以不同生产方式为劳动特征的行业体系也是影响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场”,它同样是音乐学研究探寻音乐是什么、为什么、如何为等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行业的场即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指各行业中音乐文化发生的具体场域,也就是王耀华教授所说的“产生和使用这些传统音乐的具体的现实场景、场地”。此外,行业场也是一个虚拟词,指的无形的隐藏于行业人的行为、观念中重要因素等。行业的生产方式作为影响音乐文化发展的场,其作用早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煤矿行业酬神演戏活动也根据行业的需求显现出差异性,其中部分是专业上演的行业神戏,这些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允许擅自改动剧情。还有一些行业不演神戏,多以娱人为主。如为了迎合一些从业者发财需求上演《天官赐福》,为了祈求渔业人们出海顺利上演《千里顺风赐福》等。总之,这些戏都要符合行业传统,而对于一些有反于行业传统的戏则是大忌。如给希望祈求顺利、平安的行业演丧戏、鬼戏,或是演出有损于行业祖师爷的戏等,史料《京剧长谈梨园琐谈》就曾记载北京鞋业行会上演一出《五雷阵》,唱的是鞋业祖师爷孙膑陷入到五雷阵中,演出的戏班子不得不道歉,还白唱了三天戏。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研究:第一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2] 刘锡诚.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179.

[3] 衷树森.老北京煤业习俗研究[J].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01).

[4] 刘铁梁.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 赵润兴.窑灯[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42.

[6] 祁守华,钟晓钟.中国地方志煤炭史料选辑[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92.

[7]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文物局.门头沟文物志[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269.

[8] 刁统菊.解读《创建窑神庙记》[J].民俗研究,2004(01).

[9] 吴晓煜.中国煤炭史志资料[G].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265-361.

[10] 王永信,杜学德,戴月.赵都民俗趣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22.

[11] 田鹤年.北京民俗文化集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245.

[12] 高国镜.窑神——中国十二生肖系列小说之子鼠篇[J].北京文学,2007(04).

[13] 曹本冶.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北、西南、华东增补合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0.

[14]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编委会.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四)[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877.

[15] 古亭.爱的哺育·佛与财道[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

[16] 刘雅娟.山西大同矿区煤神信仰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25.

[17] 首都山里人.窑神节[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8d0320100c2d9.html

[18] 胡玉远.京华漫忆[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188.

[19] 閔智亭.道教杂讲随笔[M].北京:北京市丰台丰华印刷厂,2002:64.

[20] 张月琴.煤窑神信仰与民国初年的山西大同矿区社会[J].民俗研究,2013(01).

[21] 段友文.山西煤区民俗与煤神崇拜[J].民俗研究,1993(12).

[22] 包世轩﹒西山问道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306.

[23] 政协门头沟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门头沟区民俗协会﹒京西民俗[M]﹒香港:银河出版社,2001:394.

[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武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武川文史(第8辑):矿业史[M].1996:55.

[25]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9:203-204.

[26] 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北京文史资料精选门头沟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15.

[27] 向明亮﹒窑神崇拜与近代矿工的文化生活探析[J]﹒兰台世界,2014(16).

[28]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

[29] 千年瓷都祭窑神听中国瓷的“三圣”传奇[EB/OL].http://jx.sina.com.cn/travel/raiders/2012-12-31/074210707_2.html

[30] 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学的“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04).

(责任编辑:王勤美)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言说矿工
逆流而上的矿工兄弟
The New 49ers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秋天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灼见利害,善辨人言
沉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