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辨别及危害浅析
2018-09-10王学轩盖秀云王军民魏庆祥
王学轩 盖秀云 王军民 魏庆祥
摘要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雾霾天气, “雾”与“霾”在成因特性、能见距离、相对湿度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区别,对二者进行区分并分析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辨别雾霾天气,采取正确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 雾;霾;辨别;危害
中图分类号:P426.4;P4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6-093-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6.043
Analysis on Discrimina tion and Harm of Fog and Haze
WANG Xue-xuan et al(Dongying First Middle School, Dongying, Shandong 257091)
Abstract Haze Fog weather often occurs in daily lif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fog" and "haze" in causes, characteristics, visible distance and relative humidity. To distinguish haze fog weather and analyze their harm to human health, in order to take correct def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 Fog; Haze; Distinction;Harm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人口密集度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空气中飘浮大量的浮沉微粒,而浮沉微粒来源于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灰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爆发。雾霾天气通常是由混合污染源引起的,在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不同。
1 雾和霾的定义
雾霾都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和其他粒子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雾是由悬浮在地面附近的空气中的微小液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大多出现在秋冬季节,是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冷凝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的透明度和能见度。如果物体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 km以下,悬浮在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的天气现象就称为“雾”[1]。
霾是大气中超过标准的悬浮粒子含量的一种空气污染状态。特别是PM2.5(颗粒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m)被认为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日益增多。我国许多地区将雾、霾统称为“雾霾天气”,纳入雾霾天气预警系统。
2 雾和霾的区别
雾和霾都是因空气透明度下降引起的视程障碍现象,但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不同。雾是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飘浮在空气中,当雾发生时,空气的相对湿度通常是100%或接近100%(如果有大量的凝结核,相对湿度可能达不到100%)。雾随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发生,主要发生在早晨和晚上。雾发生时,有效水平能见度通常小于1 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为1~10 km时,称为轻雾。
当水汽凝结和空气湿度增加时,霾变成雾。雾出现时空气潮湿,霾出现时空气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小于60%。究其原因,霾是由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引起的,大量的细尘颗粒、烟粒、盐粒等均匀漂浮在空气中,使空气浑浊,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空气质量变化不大,空气质量稳定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时持续超过10 d。
此外,雾霾天气现象有时也可以相互转化。组成烟雾的微粒太小,肉眼难以看见,在这种情况下,水汽的进一步凝结可能会导致雾霾演变成轻雾[2]、雾和云。
3 雾和霾的危害
雾气看似温和,但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微粒,包括酸、碱、盐、胺、酚类、灰尘、花粉、螨类、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含量通常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痰液中的細颗粒直径通常小于0.01 μm,可以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3]。因此,霾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最大,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鼻炎等。如果长时间吸入,严重的话将导致死亡。同时,在阴霾天气中,空气压力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突然增加,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速度缓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升高,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4 雾和霾的防御措施
遇到雾霾天气发生时,尽可能地不要开窗或者少开窗。外出时,一定要记得戴上防雾霾口罩,多喝水及菊花茶,多吃水果,回家后及时清洁皮肤和头发,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喜欢晨练和早起散步、买菜的老年人应该注意减少早上出行,因为雾霾在早上的浓度极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参考文献
[1] 周国兵,向波,胡春梅,等.基于自动能见度观测的雾和霾天气判别指标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10):78-83.
[2] 肖秀琴,张洁薇.浅谈轻雾和霾的区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211.
[3] 赵夏怡.浅谈雾霾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