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阳山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

2018-09-10孟祥丰

度假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特色产业

孟祥丰

摘要:特色小镇属于城市的末端,农村的首端,是城乡转型的主体和代表,是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战略方向当中重要的一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新时期研究的热点课题。特色小镇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特色产业所决定的,是一种产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模式。该文结合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发展路径及创新思路,为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证参考。

关键词:特色小镇;泛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结构;特色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9-0115-03

1 研究背景

1.1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色小(城)镇”是一种文化创新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成功的架构特色小镇不是单一的产业园区或者旅游区,也不完全是建制镇,而是产业聚集区、旅游景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个功能统一,开创出一种产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模式。

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中,除了建制镇体系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还出现了以浙江省为代表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托产业园区、开发区、旅游景区、特色综合体等产业或消费聚集区,运用产业要素、市场要素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提升的发展路径。在当前全国创建特色小(城)镇的热潮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提出了建制镇体系下的特色小城镇与非建制镇体系下的特色小镇要相得益彰,互为支撑。

1.2 现阶段,特色小镇的建设缺乏必要规划基础和开发理论指导

现阶段,特色小镇的建设,缺少规划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更加明确合理的政策规范及理论基础,真正地实现特色小镇的健康持续发展。无锡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建设的道路是需要我们去不断创新的,由于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无锡市规划局已在2017年将积极推进美丽农村和特色城镇规划纳入工作范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建设富裕一方百姓的特色小镇。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市场营销当中品牌理论内涵的理解,深度挖掘特色小镇特色化建设的原理,构建特色城镇当中特色内容框架体系。通过对无锡阳山特色小镇实证研究,尝试破解产业、环境、文化、服务四大功能在与旅游相结合的特色小镇中的各自特色形成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以此来特色城镇规划建设实践过程中的行动逻辑,构建出一个特色小镇的三维特征,在产业、文化、技术、社会、技术诸要素的联动机制。为我国其它地方建设特色小镇提供实践依据和参考。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面,目前很少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试图探索特色小镇的建设。

2.1 研究意义

城市规划作为一个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项目,它涵盖环境、科学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建筑等很多领域。通过对特色小镇框架系统的研究,用品牌效應的角度研究特色小镇的构建,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构建特色小镇,同时对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特色小镇有着积极作用,有较强的现实参考作用。

3 研究思路及方法

3.1 研究思路

通过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把控,阐述其背景、分析归纳特色小镇的内涵,并通过对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建设现状的实证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发展路径,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现实的借鉴意义。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文献研究方法

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广泛的查阅特色小镇相关的资料文献,通过查找、分析、整合、创作等一系列过程,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3.2.2 实践探索分析方法

通过对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的实践分析,探索其发展路径,并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进一步完善研究工作。

4 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建设现状分析

4.1 品牌定位

特色小(城)镇是指对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生态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等)的依赖,打造具有明确文化内涵、产业定位、旅游特点和相应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体系。无锡阳山最新的品牌定位是桃源风情小镇。2017年四月,在江苏举行的旅游工作与旅游式城镇推进会上,阳山入选的首批13家创建单位之一。“百年书院、千年古刹、万亩桃林、亿年火山”的四大文化特色自不待言,每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着不同的主题节庆活动,丰富阳山旅游内容。

无锡阳山旅游风情小镇的创建,只有3年培育期的建设重点(2017年—2020年),期满验收合格,才可以正式授牌。那么这3年里,阳山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体现在风情客厅的规划建设及田园东方二期项目建设升级。

4.2 建设瓶颈

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在快速建设过程中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建设阳山风情小镇,比如政府干预性过强,市场运作不缺少活力,缺少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

第一,规划积极,管理缺位。阳山旅游风情小镇实际性的实践操作和具体市场引导管理方面需要我们做的仍然很多。对阳山小镇的建设指标不明确,缺乏区域性、操作性和独一性,更缺少建设性的创新思考。

第二,产业离散,高精不足。阳山小镇建设缺乏高科技术,即使有高新技术产业概念,也存在产业集聚度低、特色城镇能极低、社区资源整合程度高、距离我们希望的预期产值相差大和表达空间范围上定位过于宽泛等问题。

第三,规模较少,财力不足。无锡阳山小镇规模不大,产业集聚的能力不强,根源在于税源性项目少、规模小。特色小镇建设成本投入大,回收周期长,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投资者的投资。

5 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建设路径探析

笔者结合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建设现状,提出具体建设路径。

5.1 构建“双产业,三引擎,五架构”的创新发展路径

通过对无锡阳山小镇的产品,文化,环境,服务四方面的分析,无锡阳山桃花源景区作为4A级景区,应发挥它的作用,将特色、产品与旅游资源相融合,与现代人普遍追求的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充分利用现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特色小镇的发展更不应只注重旅游者,更应注重小镇上的原住民,如何让他们与小镇一起发展,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5.2 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阳山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产业为引擎的阳山泛产业泛结构主要包括特色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相关延伸产业四个层面。以阳山桃源风情小镇的桃文化产业为例,“产业本身”即阳山说蜜桃 生产、加工、设计、研发等,如学习水蜜桃的深加工产业,学习种植技术,提高产量,设计加工桃木制品,并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水蜜桃的产品。“应用产业”包括工业领域的桃产品工业,桃木的设计加工制作,与医学的结合,将桃产品应用在方方面面。“产业服务”则包括桃产品交易服务,桃产品养生度假服务等。“相关延伸产业”是指阳山水蜜桃产业与休闲、旅游、摄影、文化等领域结合,打造桃文化主题乐园等。

5.3 以旅游为引擎的阳山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泛旅游的产业聚集结构,是指在泛旅游产业理念下,依靠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聚集、融合,从而形成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多产业发展,立体网络型产业集群。这一产业集群,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等,阳山的桃产业园,温泉养生产业,民宿精品酒店等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泛旅游产业聚群,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多业态休闲旅游小镇。

5.4 阳山小镇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虽然不完全是以旅游为主要目的地,但又必须包含旅游的功能,无锡阳山特色小镇以阳山桃花源4A级景区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吸引核+休闲聚集+商街+居住”的一体化聚集地。

5.5 阳山小镇新型城镇化架构

毫无疑问,无锡阳山旅游风情小镇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城镇化架构,包括五大架构“核心引擎+产业园区+综合居住区+休闲度假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核心引擎是形成人口关键,而产业园区是特色小镇核心区的聚集区,消费产业的集聚形成休闲集聚区,综合居住区是获取土地开发收益的关键,而且社区配套网是特色小镇必须要具备的支撑功能。

5.6 互联网引擎智能化架构

注重现代旅游智能技术的运用,向智慧化的特色小镇迈进,从而形成全面提升产业、旅游、宜居生活。目前阳山应以前和卖桃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从传统粗放型的种植向科技种植转变,提高产量的同时主要阳山品牌的质量,形成口碑传销。由以前的买桃子,后来的买桃花,但我们真正要推介的是生活,阳山只是一个单纯的旅游区,更是一个生活小镇。围绕“生态宜居、特色农业、休闲度假、文化养生”四个特色,融合“创新、情怀、生活、人文”四个要素,依托“万亩桃源”与“乡村景观”两大主题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多方位促进旅游业发展。

6 结束语

整体来看,无锡阳山小镇的规划发展五架构是符合特色小镇的建设的,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在产业“桃”产业与阳山旅游产业相结合,坚持生态立镇,充分发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桃文化”品牌优势,将逐步实现与周边地区多种元素的相互融合渗透,并结合特色产业与旅游业;可以说是一个多元化的休闲旅游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具有独特的东方田园小镇风貌和错落的空间结构;特别是在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导向的市场化机制,无锡市委的大力支持以及工作计划为无锡阳山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通过产品、人文、环境、服务四方面分析创建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努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多业态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 卓勇良.创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的重大举措——基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理论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6(3):32-36.

[2] 姚尚建.城乡一体中的治理合流——基于“特色小镇”的政策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17(1):45-50.

[3] 王波.规划视角下特色小镇的编制思路与方法研究——以无锡禅意小镇规划为例.城乡规划[J]:城市地理學术版,2016(6):19-27.

[4] 舒国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J].中国经贸导刊,2016(34):9-12.

[5] 姚尚建.城乡一体中的治理合流——基于“特色小镇”的政策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17(1):45-50.

[6] 黄曦颖,冯奎.准确把握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重点——浙江等地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16(18):15-18.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贵州正安:建强基层堡垒 打造特色产业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德国名镇哥廷根的建设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启示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