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对策研究
2018-09-10刘必强王会战
刘必强 王会战
摘要:该文聚焦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综合分析该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现状,并提出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适用对策,以期实现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共赢。
关键词:丝绸之路;陕西;发展现状;旅游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8-0085-01
1 引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凭借其文化传播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1]。但同时,沿线文化遗产分布呈典型的线性特征,空间跨度较大,因此开发管理问题涉及利益主体较多,这决定了任何一个参与方都难以单独完成保护和开发,沿线区域必须携手共进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2 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发展SWOT分析
2.1 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优势
2.1.1 稀缺互补的旅游资源
丝绸之路陕西段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神秘性、文化性和民族性。各个文化遗产各具风格与特色,成为旅游合作开发的依据和基础。
2.1.2 良好的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陕西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陕西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西安处在我国大地原点附近,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科技教育、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国防科技、文化旅游等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2.2 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劣势
旅游发展不均衡,旅游企业竞争力较弱,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涉及陕南、关中和陕北地区,沿线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该区域旅游业产业化与发展阶段较低。丝绸之路陕西段区域旅游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和综合化经营程度较低,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产业内部过度竞争且外部竞争乏力,导致该区域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2.3 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遇
2.3.1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将进一步带动陕西省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等级较高,陕西旅游业发展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框架下,会进一步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突出“丝绸之路”的文化品牌。
2.3.2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
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无疑会扩大该区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将吸引大量國内外的旅游者。同时,跨区域的合作也有助于丝绸之路陕西段各文化遗产突破阻碍,规划旅游合作战略,寻求共同的利益,互利共赢。
2.4 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威胁
2.4.1 制度化建设欠缺,可操作性较差
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是跨区间的共同行动,涉及的协作层面较多,牵扯的区域间利益分割也很复杂,所以建立区域旅游协作机构及常设机构,进行一系列制度化建设在当前的旅游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2.4.2 丝绸之路陕西段非物理性障碍
马耀峰[2]认为尽管沿线各文化遗产在促进旅游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丝绸之路旅游过程中,人为的非物理性壁垒还 (下转第87页)
(上接第85页)
是制约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因素之一,利益间博弈造成旅游的速度慢、效率低、路程长和游览少,游客多有不满,严重阻碍了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发展。
3 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对策
3.1 各个行政组织合作应常态化
该区域的旅游合作应该注重政府先行,坚持包容互信、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稳定的沟通联络机制,增加人员往来;组织和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共同开拓扩内、国外市场。丝绸之路陕西段已经申遗或准备申遗的相关政府应该加快建立政府层面的合作机制,真正做到丝绸之路陕西段旅游的无障碍化[3]。
3.2 政府加强统一宣传促销,共同开发旅游市场
以丝绸之路品牌为核心,加强本区域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设计宣传口号,如:“丝路起源,中西枢纽”、“唐人故里,丝路源泉”或“古城古都古风韵,长久长美长平安”。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开发和建设旅游产品,实行“STP”战略。根据游客的需求和欲望,运用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不断开发和建设新、奇、特、险、乐为特点的旅游产品,如开通“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和“精彩游丝路”等专题旅游线,并同时加强沿线区域的产品配置、交通体系改善和产业优化升级等,实现产品系列营销一体化,产品形象一致化[4]。
3.3 建立高效的组织协调机构
陕西省可以建立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建立的目的一方面打破各自为战的分离局面,统一协调规划该区域的旅游合作;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对于离西安较远的彬县大佛塔石窟和张骞墓,完善交通建设,建设互补性的旅游产品,突出区域特色,明确整体形象,形成各区域旅游的互补发展。通过管委会协调,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兴教寺事件”等问题,使得旅游合作突破政策瓶颈,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安全的旅行保障和标准化服务[5]。
参考文献:
[1] 李耀华,姚慧琴,王会战,等.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研究——基于中亚五国居民调研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2018(2):14-22.
[2] 马耀峰.丝绸之路国内段旅游合作与开发[J].丝绸之路,2009(16):5-10.
[3] 闫静.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4):23-27.
[4] 张超.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15(5):112-115.
[5] 欧阳正宇.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RMP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12):203-208.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