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发展对大学生就业作用的浅析
2018-09-10徐娆娆
徐娆娆
〔内容提要〕 从数字上能够看出,高等教育在我国已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虽然大学生不再是稀缺人才,但是教育人才的根本任务始终没有改变,尤其是在新时代更加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随着大学生逐渐扩招,庞大的就业大军中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也逐渐增多。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在激烈复杂的就业竞争环境中如何发挥正向影响作用进行了探索,在高校基础教育课程当中体育课程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改进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大学生就业 体育教改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合格青年的重要保障,必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同时将提高全体国民身体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因此,高校体育发展好坏关乎青年们能否在身体和心理上勇挑建设国家重担和肩负民族崛起使命的关键要素。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放在历史新高度上把握,这样才能助推大学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一、大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体育文化的熏陶
高素质人才要有一颗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适应环境的心灵,还得有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强大体魄,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学习环境、就业环境、工作环境中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竞技比赛活动、健身锻炼活动、趣味游戏活动等不同主题的活动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体能和特质有效进行有目的性的体育学习,促进大学生拥抱大自然、拥抱蓝天,拥有健康身心,这是任何其他理论课程无法取而代之的。
1.培养大学生的知识技能需要体育作为基础。大学生能否在人生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拥有健全人格、健康體魄、丰厚知识和经验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而各项体育运动项目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更好的完成学业、事业的基石。
2.坚定不移地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高校作为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教育基地,时刻应当将终身学习和终身锻炼身体的理念灌输给大学生,让大学生懂得身体是自己的,不能以消耗身体来换取一时的成绩,让大学生明白学习是必要的,不是大学毕业了就再也不用努力学习的,坚定不移地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既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又是对单位和学校的负责。
二、高校体育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1.用奥林匹克精神鼓舞大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心。一个人的意志力和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养成。奥林匹克精神是追求更高、更快和更远,努力永无止境,这项精神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是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内容层出不穷,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每项体育活动都能够有内涵之意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意志力和品质。比如中长跑运动锻炼培养大学生的耐力,跳高运动锻炼培养大学生的爆发力和反应力,接力跑比赛锻炼培养大学生的默契和团队协作等。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是对大学生身体条件的测验和锻炼,让大学生经受住耐力、爆发力、承受力等方面的训练后,自然而然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勇敢面对挑战和打击。足以见得,体育教育教学在引导大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心和端正正确的就业观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通向就业职场的永不停歇的路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必须将实践性、社会性和文化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在多方面综合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学习不像文科和理科理论学习,把学生安排在固定教室、实验室或者实训室,而是给学生最近距离的拥抱户外的机会,放飞心情、放松自我,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专长,在高校院系或社团组织的体育活动比赛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不论是运动员还是志愿者,都是提升身为集体中一员的责任感,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用人单位关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校活动的情况如何,因为大多企业认为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例如组织协调、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的能力等。因此,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以通过体育等相关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由点到面的结合,综合打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为大学生通向人生就业职场提供一条永不停歇的路径,走好面向职场的第一步。
三、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1.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理念的提升。一是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得到提升,把服务就业作为教育教学的风向标。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教授体育活动的技巧和演练,还要巧妙地将文化知识、体育技能、活动趣味和内涵思想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二是新的就业形势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不是没有就业岗位需要他们去工作,而是大多数大学生职业定位比较模糊,缺乏系统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即使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也很难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时就容易产生挫败感。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特别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生时,更加关注应聘者有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持续学习的劲头、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
2.高校体育发展需要大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上层次的双重育人模式。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高校管理者必须广泛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开展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大众体育项目,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乐于健身锻炼的好习惯。此外,高校管理者为了帮助国家选拔优秀体育健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可以组织有专长的大学生参与竞技体育活动,勇争名次,特长生在求职面试时也能给自己增色不少。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体育打造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已经是一个必由趋势。无论是大众体育项目,还是竞技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加以支撑,因此高校应该在财务预算里面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兴建体育馆、游泳馆、足球场等场馆,购置训练使用的体育器材,以此激励高校全体师生都加强身体锻炼,强健体魄,为就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3.走进社区,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服务社会的职能。高校教育想要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必须走出高校校园,深入调查了解社会所需所急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人才。高校体育要走进社区,与社区体育形成良性互助互动的循环系统。发展社区体育离不开体育专业教师对体育实践活动的合理组织和专业指导,在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上高校也能够将体育资源提供给社区做保障,这样使得社区民众能够在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中获得健身、娱乐的身体感受和美好、放松的精神享受。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社区的具体需要,科学合理的优化选择,保证正常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高校体育发展通过联系社区拉来赞助,获得开展项目的资金收益,同时让大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对集体、对朋友和家庭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帮助大学生提升观念意识、生活态度,实现双主体育人,达到互惠互助,优势互补。由此,通过体育,让社区和高校联合育人找到了衔接点,社区体育得到了良性发展,高校体育获得了社会认可,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开辟了新出路。
(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