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ARTS战略的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

2018-09-10韩燕妮

度假旅游 2018年8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韩燕妮

摘要:PARTS战略通过强调五要素之间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要求建立和保持所有参与者的动态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共赢。高职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研究中,分别将Participators、Added values、Rules、Tactics、Scope延伸为参与主体(P)、合作利益(A)、管理模式(R)、运营机制(T)、实践载体(S)五个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经验,最终构建出科学可操作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PARTS战略;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8)16-0059-04

PARTS战略又称竞争合作理论,最早源自学者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构想。在阐释理论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竞合理论核心部分的构建,学者又进一步提炼出了竞合理论的五要素,即P(Participators,参与者)、A(Added values, 附加值)、R(Rules,规制)、T(Tactics,战术)、S(Scope,范围),简称PARTS战略。PARTS战略通过强调五要素之间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要求建立和保持所有参与者的动态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共赢。由于对竞合关系构建的支持作用及企业长远效益获取的大量成功,促使PARTS战略的应用延伸到政治、文化、科技等更多领域,其内涵表达被进一步丰富。笔者将PARTS战略引入到高职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研究中,分别将Participators、Added values、Rules、Tactics、Scope延伸为参与主体(P)、合作利益(A)、管理模式(R)、运营机制(T)、实践载体(S)五个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1 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现状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包括由学校主导建设的各种旅游专业实训室(中心、基地),也包括与企业在校内联合挂牌的酒店、旅行社、会展公司,主要包括旅行社、小型酒店、青年旅馆、酒吧、餐厅、客房、小型展馆、会议中心等,以学生实训为主,集生产、教学、培训于一体的中小规模实习训练场所。

据笔者在省内的六所开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国家(省级)示范院校调研,已经建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有酒店、旅行社、会展公司、小型酒吧(茶馆)、西餐厅,或者融酒水、茶点、饮料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它类似于旅游企业实际工作的职能岗位,由在校教师、个人或企业人士担任管理者,学生在各个岗位担任职责,从而完成学生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训练。主要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投资设备,并安排企业人员负责经营管理,学校提供场地,负责日常的运营管理;一是学校根据教学需求,按照职业岗位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投入设施设备,并派专门教师去企业学习经营管理经验或聘请企业人员为技术指导,由专门教师来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训和生产性经营。

1.2 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投资主体多元化造成管理责权不清晰。目前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投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学校、政府等,投资方式有提供或者出租场地、投资设备设施、投资资金、提供技术咨询、参与管理、专业文化或企业文化元素融入等,所以在管理的时候造成多头管理或者设施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相互推诿等责权不清的现象。

(2) 经营主导者追求各自利益造成岗位不合理。由企业主导管理的实训基地在管理经营中考虑到企业的自身利益,会忽视或者无视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和实训岗位要求,造成学生专业实训时无法完成其他课程的矛盾,或者只能在部分重复简单工作的岗位进行实训、实习,关键性管理岗位能力或综合素质难以得到锻炼。

(3) 管理者的非专业化造成生产运营流于形式。由学校主导管理的实训基地一般由专业教师负责日常经营管理,教师对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等非常熟练,但对企业运营和管理缺乏经验,除此之外,还要承担课程教授、专业建设、各类大赛以及企业锻炼等繁重任务,难以全身心投入其中,造成生产运营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实现真正的企业化运转。

(4) 教学时间与企业运营非一致性造成经营管理的矛盾性。企业化生产和管理需要持续不间断,但根据旅游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时间是相对稳定和具有规律性的,除了需要实训的专业课程之外,还有其他非实训专业课程和公共必须课等需要学生同时间段完成;实训课程一般都是集中在一周或者固定的时间段,实训基地难以同时容纳较多数量学生实训;学生有固定的暑假和寒假、双休日,但企业却需要不间断运营等,这些方面的不一致性都造成了经营管理的困难和矛盾。

图1 基于PARTS战略的旅游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框架与思路示意图

2 基于PARTS战略的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构建

基于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将PARTS战略引入到高职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中,系统的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重新构建新的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

2.1 基于PARTS战略的旅游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框架与思路

2.1.1 參与主体(Participators)

(1) 个人。个人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式为个人出资租赁校内场地建设联合挂牌的小型酒吧、西餐厅等,以盈利为目的同校方建立契约或者协议,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部分岗位接受或配合学生的实训或实习。

(2) 企业。企业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目前最为普遍方式,合作方式一般为由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以企业或院校为主组织实训,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定制、实训教材开发、实训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共同管理,通过协议实现职责和利益的分配。

(3) 院校。院校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式除了租赁或提供场地以外,也会按照企业模式,结合教学实训的岗位需求自主投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例如学校全资建设的校属旅行社、校属酒店、会展公司等。

(4) 政府。政府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式一般为国家财政支持,例如2004年开始的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投入数十亿的项目资金,在重点领域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但政府一般很少直接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经营与管理。

2.1.2 合作利益(Added values)

(1) 经济效益。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中,经济效益是各参与主体比较关注的焦点。例如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何归属和分配,是企业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需要在共建管理的协议中明确分配方式,以免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经济纠纷而影响到校企其他方面的合作。在运营管理中,实习学生的补贴、主管教师的津贴、企业技术指导的有偿服务等方面也是合作利益的重要体现。

(2) 形象宣传。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形象宣传也是重要的合作利益一部分。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企业通过提供带有标识的设备设施(例如中西餐用具、企业员工服装等)、企业操作软件(酒店前台操作软件、各类销售软件)、实训基地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来提升和渗透自身的形象。

(3) 社会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承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和硬件保障。据调研,高职院校利用实训基地开展过的社会服务有资格证考前培训(餐厅服务员、茶艺师、导游员)、企业员工礼仪培训、专业教师暑期实践锻炼等。

(4) 实习实训。院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完成课程实习和实训,让学生融入企业环境之中,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岗位操作规程和职业素质要求,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完成“职业人”的转变。

2.1.3 管理模式(Rules)

(1) 院校统筹管理。对于院校自筹资金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一般为系部或者实训中心负责人担任领导,由专兼职教师承担实训教学安排,为在校师生及周边社区提供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功能。这种模式的优点为学校能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自主安排和协调教学与生产实训,提高实训质量。但是负责人及教师由于承担较多管理及教学工作,无暇专注运营管理和把握市场动向,会导致实训内容和职业岗位需求脱节,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2) 企业或个人管理。在实训基地建成后,学校通过承包协议的形式,将实训设备实施的使用权承包给企业或者个人,承包人按照协议承担学生实训任务。优点是院校不但节省人力和耗材成本,还可以获得承包收益;不足之处是承包方会以利益为先,学生实训岗位简单重复,学生在管理和综合性素质方面的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提升。

(3) 校企合作管理。校企合作管理是校企双方分别委派实训基地负责人共同协作运作管理,是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在尽可能保证实训质量的前提下使基地各方面的效益最大化,但在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责权不够清晰,利益分配模糊。若长期合作一定要在责权和效益方面采用动态管理以避免矛盾。

2.1.4 运营机制(Tactics)

(1) 薪酬机制。在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的过程中,只要产生利润,便不可回避的会发生各种利润分配。所以要保证基地长期良性运行,就必须要明晰各种利益主体和关系,按照参与主体(企业、院校、参与教师、学生或其他)的贡献在协议或者管理制度中对所得利润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利益共享。例如,教师参与运营管理,薪酬机制的分配方法可以尝试按照天数、利润比例、每月固定补贴等方法获得薪酬回报。

(2) 双赢机制。由院校提供场地、企业出资建设的实训基地可采用院校企业双赢的机制。例如,可在建成后一定时期内(一般以整年为周期)将管理权和利润完全转让给企业,企业配合教学课程的实训实习,学生完成校内实训后可前往企业进行跟、顶岗实习或者就业。协议规定的时期结束后,实训基地的所有权、管理权以及所得利润归院校所有,院校仍然保持其他方面的合作。这种双赢机制的优点是吸纳更多企业投资,减少院校资金负重和周转;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投资回报,而且企业在人才的储备方面有了长期和稳定的保障。

(3) 激励机制。实训基地的激励机制包括企业投资激励、教师参与激励、学生工作激励等。通过建立感情、强化责任感、奖惩制度等,提高参与主体地对基地建设和生产运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学生实训可包括学分实训和课外实训。学分实训可用学分和上岗时间来进行换算,例如10小时换算1学分,学生要完成3学分的实训课程,可以自己选择上岗时间完成30小时的岗位实训。课外实训是在学分实训之外参与的,可采用支付薪酬的方式来进行激励。

2.1.5 实践载体(Scope)

(1) 校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院校按照专业实训需要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指导或者委派教师下企业学习经营管理经验,管理基地的日常经营,属院校统筹管理,如校属旅行社、酒吧、茶馆、酒店等。

(2)校企联合挂牌生产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方式的实践载体之一,校企联合挂牌生产实训基地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院校在旅行社、酒店、酒吧等其他方面也可以采用此种模式。

2.2 基于PARTS战略的旅游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构建

在基于PARTS战略旅游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的框架与思路之上,结合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经验,构建出科学可操作的建设模式。

(1) 旅行社。院校如有政府财政支持或资金、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校属旅行社,结合学生实训,自主经营、管理、核算。在师资力量、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同旅行社合作,借用旅行社的企业资质、管理模式、产品设计等现有资源进行营销、咨询、导游、计调、外联等方面的合作,服务对象为院校师生、周围社区。

(2) 小型酒店。酒店的效益比较稳定,易在一定时期内收回成本,所以采用学校出资建设或者校企联合建设两种方式均可。学生实习的岗位和实训内容包括:客房预订、迎接服务、入住办理、客房清扫、退房服务以及其他酒店相关服务等,接待对象为各类培训人员、参观团体、学生家长、合作企业人员及其他社会人员。

(3) 酒吧。酒吧由于投资成本较小,采用院校投资更方便于管理,可以附属于酒店,也可以独立经营。服务的内容包括酒水、茶点、果盘、咖啡及各类现制饮料等,服务对象为院校师生及其他人员。

(4) 会议中心。学院一般有配套的会议或培训场地,学院可保留所有权和管理权,由旅游专业师生以租用场地的形式来承接部分会议的市场营销、场地布置、会议安排、代表证制作、现场礼仪及服务、旅游参观等项目,服务对象为社会各阶层团体。

参考文献:

[1] 伍锋.高职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综述[J].旅游教育管理,2011(7):111-112.

[2] 李小娟.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10-12.

[3]王凯,林岩.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政府投资效益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3):3-6+11.

【通聯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