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陕西“农家乐”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018-09-10张瑜

度假旅游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家乐发展模式乡村旅游

张瑜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对休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陕西“农家乐”发展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市场变化要求传统的“农家乐”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对陕西“农家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梳理了陕西“农家乐”发展阶段及特征,提出陕西“农家乐”三种创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陕西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8-0049-03

1 引言

供给侧改革是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村人口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旅游产业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农家乐”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市场需求变化要求以传统的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转型升级成以“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农业科技”为特色的休闲度假体验“农家乐”。探索“农家乐”转型升级新模式,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挖掘乡村文化,丰富都市人的休闲方式,提升旅游供给质量的新途径。

2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1 发展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我国农业休闲旅游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陕西省乡村旅游产品丰富,游客规模大,发展成熟高,在全国排名第二。2017年,陕西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02亿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95%;乡村旅游收入达27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1%。

陕西省旅发委公布数据显示,陕西省共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乡村旅游模范户30家,农家乐经营户达2万户,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近24万人,“农家乐”经营户年均收入基本在5万元以上,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部分地区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已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30%以上,实现了旅游产业拉动传统农业,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2.2 品牌建设强力推进

陕西省乡村旅游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从规模发展向品牌竞争转变。近两年,陕西省推出陕西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十”即十大乡村旅游带、十大乡村旅游线路,“百”包括十大乡村旅游景区、十大魅力乡村、 十大精品民宿等13类品牌,“千”即1000个精品农家乐。“十百千”品牌的推出,将在全省范围内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全域旅游精品、乡村旅游优质产品。

2.3 发展模式日趋丰富

陕西省地处西部内陆腹地,地域上形成了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地三大类型。地理特点决定了陕西“农家乐”总体形成了“关中村落式聚集发展,陕南独家特色发展,陕北分散粗放发展”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地依托其丰富农业资源,多样农村景观类型,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等,形成了餐饮住宿式、农园观光采摘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农业生态观光园模式等新时代“农家乐”发展模式。

3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统筹规划不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出现井喷,乡村旅游成为投资者的热土。地方政府和农村居民急于增收脱贫,很多乡村旅游项目没有经过详细的论证就仓促上马,市场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产品出现同质化,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建设质量也良莠不齐。如集镇式乡村旅游项目,只是修一条古街,吸引来商户,复制成熟项目的经营模式。

“农家乐”经营者以农民为主,创新性不足,想快速盈利,复制成为最易上手的方式。农家特色是“农家乐”吸引游客的亮点,现实却是“农家乐”乡村气息不足,倾向城市化、餐厅化,游客吃不到正宗的农家饭,体验不到农事活动,感受不到乡土文化。

3.2 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尽管陕西乡村旅游发展较快,在全国有了一定示范效应,出现了一批如袁家村、马嵬驿等优质产品,但总体上看,大部分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较低,仅停留在簡单的观光层次,文化挖掘不足、缺乏创意策划。旅游活动项目缺乏新意,游客参与度低,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升级的休闲、康养需求,较难吸引旅游者多次消费。如华阴老腔,在很多地方有演出,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台下看,表演的成分太多,游客参与的少,文化浮在表面,游客对文化感知不深。

大部分“农家乐”经营形式简单雷同、同质同构等现象较为普遍,经营淡旺季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如长安县上王村的“农家乐”,千篇一律地提供农家饭、棋牌等娱乐项目,且服务品质不高,较难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

3.3 营销推广水平低

陕西乡村旅游产业营销与推广水平较低,“农家乐”经营者和旅游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农家乐”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仅停留在门前揽客的粗放式招徕阶段,缺乏系统营销思维和网络营销的手段,线上营销推广缺失,信息不畅通,市场推广不足。如春季看油菜花,人们只知道去汉中,其实长安县、周至县就有很美的油菜花田,只是游客不知道去哪看。

4 陕西省农家乐发展创新模式

4.1 特色主题化发展模式

关中地区已建成的乡村旅游集镇有袁家村、马嵬驿、周至水街、白鹿仓等十余家,其主题基本上都是关中民俗风情,卖点相似。在市场已趋近饱和的现状下,同质化的产品很难有持久的生命力。各旅游集镇应在深度挖掘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景区自身优势,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个性化、参与式项目,提高旅游消费者的可识别性和旅游体验。如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秦刺绣、黄陵面花、户县农民画”, 不仅仅停留在旅游商品开发层面,需要设计场景,教游客亲手制作,不仅增加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发扬传统文化。

“农家乐”只有做出特色,才能做出差异化,只有差异化,才有市场。“农家乐”发展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同是田园采摘项目,可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不同主题,如,户县的葡萄、周至的猕猴桃、蓝田的樱桃,在不同季节推出差异化的体验项目。

乡村旅游已发展到了“休闲度假”阶段,经营者要真正理解 “农家乐”要围绕回归田园生活、乡土风情,越是乡土的,越有吸引力。房子外观、装饰保留乡村风格,制作地道的乡村菜,向游客展现淳朴的农耕文化,打造不同于城市的乡村生活体验。

4.2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是围绕优质旅游发展,在旅游供给体系上完善产品体系,融合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打造现代农旅综合体。

陕西“农家乐”发展立足于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构建公共服务的新体系,满足游客的便利化、舒适化。首先是补齐短板,建设五大旅游公共服务项目:道路、停车场、标识标牌、厕所和无线网络。其次是完善散客服务体系:游客中心、自驾营地、公交线路、智慧旅游平台等。

4.3 “互联网+”发展模式

“互联网+”时代,旅游者对网络连接和移动支付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上,实施旅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政府部门建设“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在官网推出各“农家乐”的地理位置、规模、所提供的产品、评价以及自驾游路线、联系方式等,使游客能在平台上方便地了解到各“农家乐”的相关信息资料。“农家乐”经营者可借助OTA平台,搭建与游客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平台,扩大客源,增加销售和互动渠道,游客可在网络平台查询、预订、支付。同时可运用现代手段,留电话,加微信,定时发布图片,增加客户的黏性,巩固老客户。

5 结束语

陕西省乡村资源丰富,发展已成规模,“农家乐”发展观进入不断升级迭代期。因此需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乡村旅游发展案例,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准确定位、完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在资源、政策、智力上倾斜和投入,加强统筹规划,使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陕西旅游发展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勇.基于新常态下的陕西鄉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5(1):142-143.

[2] 何奇彦.新常态经济下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分析[J].旅游纵览, 2018(6):158-159.

[3] 安斌,陈小玮.陕西乡村旅游实践及模式[J].新西部,2017(13):22-25.

[4] 高宁,刘学艺,马骁.陕西乡村旅游的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咸阳袁家村为例[J].经济发展研究,2018(6):140.

[5] 吴婧.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8(4):65.

[6] 易开刚,俞富强.基于共生视域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研究,2010(5):86.

[7] 陈小玮.乡村旅游中的陕西现象[J].新西部,2016(6):35-37.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农家乐发展模式乡村旅游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农家乐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