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统奎的“荔枝文章”

2018-09-10高天霖

农经 2018年8期
关键词:博学荔枝火山

高天霖

博学村坐落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是一个仅有300余人的古村落。贫穷、落后是许多人对这片土地的记忆。“村民住的是十几平方米火山石砌起来的平房。家中要是来个客人,晚上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陈统奎说。

陈统奎是土生土长的博学村人。2001年,考入南京大学的他,作为村里第一个跃出“农门”的大学生,全村人给红包送他离开小岛到大陆去念书。大学毕业后,他先后进入《新民周刊》、《南风窗》做记者。虽然陈统奎在工作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但那个被火山岩覆盖的博学村一直是陈统奎心头的牵挂。“家乡那个村子,很落后,连自来水都没有。”陈统奎说。村民们也希望他为这个贫困落后的火山口古村落做点事情。

初回故乡,聚焦荔枝价值

陈统奎是一个行动派。说干就干。2009年11月,他回家乡组织村民选举,成立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和村民们选出来的社区骨干一起,在中国海南岛喊出了“让人民看见财富,再造魅力新故乡”的口号。借鉴日本和台湾的社区营造经验,陈统奎跟政府争取了一些资金,组织村民铺水管、电网、铺路,风风火火地开启了整个村庄的再造之路。

博学村再造的一个核心项目是修一条山地自行车赛道。路宽3.5米,全长约4公里,途经原始荔枝林、天然次生公益林、黄皮园、柑橘园、佛手瓜菜园,一派原生态的火山口地区森林和田园风光。随着车道两旁旅馆、美食、自行车服务站等配套设施的上马,当地山地自行车休闲运动逐渐兴起,这里成为海南都市一族周末、节假日的休闲好去处。在这里骑车,不仅能享受火山地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还能吸收富氧空气、享受健康运动。而在水果丰收的季节,这条路就是水果运输的“大动脉”,深受村民欢迎。

有了水、有了电、有了路,然后呢?“干了几年后,我爸就成天问我:你折腾了半天,钱呢?大家跟着你干,最终是为了赚钱啊。”陈统奎意识到,只有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再造故乡才不是空谈。

陈统奎想到了荔枝。博学村遍地都是火山石,难于耕种,而荔枝根浅叶茂的特性成就了“火山岩上生荔枝”的奇迹。火山土壤富含矿物质,而且富硒,再加上火山岩天然矿泉水和黑山羊粪的作用,滋养出高品质的荔枝。然而,荔枝种植十分依赖灌溉,博学村的人们却只能“靠天吃饭”,若是碰上干旱的年份,收入就没了。即便是大丰收,荔枝农们在市场上也没有定价权,三十多元的开市价几天内就可能跌到几块钱,剧烈的价格波动让荔枝农百般无奈。

只有把荔枝价值做出来,才有定价权,才能给荔枝农一个好价格。怎样做出火山村荔枝的价值呢?陈统奎发现,市面上的荔枝一片乱象:种植时,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膨大剂等化学品,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采摘时,在妃子笑荔枝还是绿皮的时候就采摘了,口感涩、半生不熟;配送时,泡保鲜剂,二次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陈统奎觉得,与这些乱象对着干,才能收获火山村荔枝的独特价值。于是他拟定了三大方针:自然农法种植、树上自然熟、不泡保鲜剂。

令人惊讶的是,靠着健康的生产方式与过硬的荔枝品质,火山村荔枝积累了一批又一批稳定的客户,这个极具标识性的品牌迅速打响,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2015年,一盒3斤装配送到家的荔枝王,售价178元,可谓高定价。但通过多渠道销售,12户自然农法荔枝园只卖了8天就断货了。究其原因,除了市场对于产品价值的认可外,品牌设计与文化也同样重要,品牌打造获得了台湾著名设计师罗玮的帮助;包装的细节上亦有体现:每一袋销售的荔枝上都贴有果农头像,以充满人情味的方式连接消费者与荔枝农,溯源透明,安心消费。

打造荔枝产业化

2016年起,陈统奎开始思考荔枝的产业化问题。虽然几年来火山村荔枝的销售连续翻番,但是通过品牌提升荔枝附加值的做法,并不受渠道商欢迎。虽然许多平台号召发展品牌农业,但真实的情况是要“最好的品质,最低的价格”,打价格战依然是生鲜市场的主流手法。少数内容电商愿意优质优价卖品牌农产品,但仍然撼动不了“性价比”的江山。

陈统奎思索,怎样才能绕开这片红海市场,跳出单纯的农产品买卖。2016、2017、2018年连续三年去日本,参访了20多个日本六次产业成功案例后,陈统奎决定拥抱“农业六次产业化”。

六次产业的公式是“1×2×3=6”,即生产、加工、销售体验一条龙作业。就火山村荔枝的六次产业化,陈统奎提出了以下方向:

第一产业,将火山村荔枝打造成“全国荔枝第一精品品牌”。继续与荔枝农契约耕种,从无公害标准逐步升级到绿色标准,优先划定一定规模(示范园区)来实践转型自然农法,即O除草剂、O化肥、O农药残留的高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一流品质的妃子笑和荔枝王,倡导“健康、安全、美味”的理念。从原来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走向精品化、品牌化,把新鲜荔枝的价值做出来,继续走优质优价的道路。

第二产业,在火山村创办荔枝深加工观光工厂。利用国务院鼓励利用农村自有房屋兴办小加工坊的政策,将合适的农房升级改造为荔枝深加工观光工厂。以工业4.O的理念来打造小而美、可参观、可体验的个性化小加工坊,譬如荔枝精酿啤酒工厂、荔枝干面包坊、荔枝冰品工坊等。以荔枝为主要原料,以新时代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国内知名大学食品研究室联合成立研发小组,研究世界各地荔枝深加工产品,结合国情,精准设计自主开发产品,研发、生产并打造几款荔枝主题爆款产品。

第三产业,开发荔枝主题民宿、荔枝主题产品体验消费中心等体验式消费场景。打造荔枝园餐厅,以荔枝入菜,打造火山地区特色的生态蔬果餐厅。以“场景革命”的思维,将荔枝农们在荔枝园盖起来的房子打造成一栋栋时尚精致的“荔枝楼民宿”。它们不仅是荔枝农辛劳的成果,也是海口火山荔枝品牌最好的体验入口。

目前,“花梨之家”民宿已经张罗起来了。“花梨之家”民宿提供“半农半×的生活”——菜园子免费提供给住户,凡是参加农活劳动的,可以免费和主人一起吃农家饭,也可以利用共同厨房做饭。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住客,也为博学村带来了更大的人流量。陈统奎还去台湾考察了荔枝干面包和荔枝啤酒工厂,联系著名的酿造师合作开发火山荔枝啤酒,将在今年7月28日首发。陈统奎带领着村民们,在荔枝六次产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没有亲自去种荔枝,而是去做品牌农业。因为我是一个传播人,我懂得怎样去经营一个品牌。”在打造火山村荔枝品牌、带领整个博学村创业致富的过程中,陈统奎深厚的传播素养、开阔的发展视野和丰富的社会资源都成为了强劲而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如何积累和利用能力与资源,并与故乡特点相结合成为发展的助力,是每一位有返乡理想的青年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陈统奎的号召与带领下,博学村的返乡大学生团队也在不断壮大,为这个古村落的新生贡献着力量。由陈统奎等发起的全国返乡创客论坛己走过了六年,影响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催生着中华南北的新故乡。“我们需要结群前行,”陈统奎说,“我们希望通过建设返乡大学生这个社群,通过自组织、自学习、自管理、自发展,营造出一群能赋予故乡新魅力的新青年,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一笔可观的社会资本,供返乡大学生分享互助。不一定每一个返乡大学生都是巨人,但‘返乡大学生这个社群,有一天一定是一个巨人。”这群返乡的年轻人正在打造的未来,就是乡土中国的未来。

与此同时,陈统奎强调,返乡绝不能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家乡需要的是“解决现实问题,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惠及社会”的返乡行动。由于经验不足、资源较少等原因,刚毕业就返乡的大学生相对难以做出影响力巨大的事业。陈统奎鼓励大学生先去大企业历练,开拓视野,累积财富、人脉、能力。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很难真正帮到故乡。“带回一身武艺,这样回乡村才有用。”陈统奎说。

猜你喜欢

博学荔枝火山
岭南荔枝红
吃荔枝
Fruit of the South
有趣的火山图
海底火山
火山
我是火山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荔枝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