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扎根乡村做大产业
2018-09-10汪蕙
汪蕙
7月13日,在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央企扶贫基金”)重大示范项目投资合作签约仪式上,央企扶贫基金与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和22个贫困县签订现代畜牧养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助力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贫困群众精准脱贫,这是牧原以产业促脱贫攻坚的又一举动。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洪天云在此次签约仪式上表示,牧原始终把根扎在农村,为国家繁荣做出贡献,不忘初心的精神值得鼓掌和学习。
作为一家集约化生猪养殖规模位居国内前列、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现代农牧企业,近年来,牧原面向全国贫困地区布局养猪扶贫产业,已累计向13省55个贫困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20亿元,带动贫困县用工2万余人。同时,将“5+”扶贫模式复制到8省27县,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1万户30多万人。
牧原“5+”扶贫模式
“5+”扶贫模式是牧原与河南省内乡县政府、国开行、人民银行南阳支行,引入共享经济理念,创新实施“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于2016年9月20日率先在内乡落地。此后,该模式以“多方共赢、见效迅速、带动面广”等优势,快速推广复制到全国8省25个贫困县,惠及10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河南省滑縣己于2017年10月31日宣布脱贫摘帽。安徽省颍上县,河南省内乡县、社旗县、宁陵县等地已实现首次或多次分红,贫困户切实获得收益。
“5+”扶贫模式实现了贫困户脱贫与优势企业、优势行业的嫁接,形成优势资产,确保贫困户可以切实分享到精准扶贫红利,安全稳定持续地获得收益从而稳步脱贫。还实现了贫困户、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多方共赢的产业扶贫模式。国务院扶贫办祁海滨处长在今年2月初深入河南省内乡县调研金融扶贫工作后,对“5+”扶贫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祁海滨表示,“5+”扶贫模式能够使贫困户以抱团发展的方式,联结到优势企业和优势行业,避免了个人养殖缺乏经验、技术和管理的弊端,规避了风险,是精准扶贫的创新模式。
内乡县余关镇西南部的黄楝村,素有“一山一沟一道坡”之称。黄楝村村支书王建国介绍,目前全村有1300余人,其中贫困户为45户,共计120人。
曾经,因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因素,黄楝村一度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当地村民面临着三难:出门难、卖粮难和娶媳妇难。2009年,牧原选择在荒山荒坡面积大、经济贫困的黄楝村投资2.9亿元建设了30万头猪规模的养殖场。不仅吸纳300多名贫困户就业,还为村里修路、架桥、发展支柱产业。
如今,该村生态经济支柱产业已经小有规模,不但己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新村”,而且首批“中国最美乡村”、河南首批“水美乡村”的桂冠也花落该村。黄楝村的变化,正是牧原集团扶贫行动的一个缩影。
内乡县县长杨曙光就“5+”扶贫模式如何实现共赢算过一笔账:一是贫困户赢了。赢在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和劳力的情况下,就能够长期持续地获得稳定资产收益;二是扶贫的龙头企业赢了。赢在既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也能获得国家金融扶贫政策释放的红利,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获得支持;三是金融部门赢了。赢在获得正常贷款业务收益,经营成本降低了,贷款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政府赢了。赢在有了完成全县脱贫攻坚任务的信心,且通过创新探索有效整合了县域金融资源、财政资金和优势产业,形成“抓金融促产业、抓产业活金融”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决胜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杨曙光表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发展产业。内乡县自然条件有限,就要在现有优势产业上下足功夫,让当地龙头企业释放更多的社会效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让贫困群众在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持续获得收益,‘背靠大树好脱贫。”
“5+”扶贫模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创新性和取得的不俗成绩获得了国家和业界的肯定。2017年9月13日,在全国脱贫攻坚评选结果通告会上,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20次全体会议审定,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40名获奖者如期产生。牧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秦英林等10人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2017年12月28日,在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暨第11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上,牧原“内乡5+”扶贫模式荣获全国“2017民生示范工程奖”,秦英林荣获“精准扶贫带头人”。
产业振兴的关键是共赢
“说我为脱贫攻坚做了奉献,其实我的企业通过产业扶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面对“5+”扶贫模式及个人获得的赞誉和荣誉,秦英林说,“5+9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等多方共赢。
内乡“5+”模式的基本结构是:通过县政府、牧原对贫困户增信,从银行获取扶贫低息贷款。贫困户以贷款入股成立合作社,投资建设养猪场。养猪场由牧原集团运营,并每年向每户分红总计3000余元,实现持续脱贫。
中国社会扶贫网联合和君咨询调研项目组调研发现,“5+”扶贫模式与产业实现了紧密连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河南省是粮食大省、土地较平整,原料成本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好,具有发展规模化养猪的基础条件;二是牧原经过多年的摸索,探索出了一条自养自繁自育的养殖体系,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产品盈利能力强,具有向外输出赋能的能力;三是随着基础农田、环保政策的缩紧,能够实现规模化养殖的选址地成为稀缺资源,牧原在战略发展期需要对这些紧缺资源进行战略性的布局。
调研组还通过对牧原深入了解,总结了牧原在产业扶贫方面的成绩。
1.内乡“5+”模式的成绩及推广。“5+”模式在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内乡实现了1.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扶贫”。2017年,牧原集团获得全国扶贫最高奖——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内乡模式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的认可,将创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
2.产业链扶贫。产业链扶贫是指充分发挥牧原专业养猪的核心能力,实现龙头企业在扶贫中的乘数效应。一方面围绕自身核心主业,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围绕企业需求,支持配套产业发展。在内乡县内,牧原的产业链扶贫典型案例有:(1)王店饲料厂建档立卡贫困户职工占比约10%,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牧原有机肥厂在生产中贯彻当地招聘原则,较大地带动了当地就业;(3)牧原每年有约10万套工装需求,牧原通过订单生产,支持天曼制衣在贫困村开办服装厂,使贫困户就地就业;(4)与以色列合作发展高效农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支持,可实现农民持续性地增产增收。
3.其他扶贫举措。以内乡“5+”模式为基础,牧原集团还有一系列扶贫组合拳,典型的有:(1)就业扶贫。全集团吸纳贫困家庭的劳动力上岗,人均年收入5万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扶贫产业园。在河南内乡县、内蒙古奈曼旗和吉林农安县等建设农牧装备产业福品源,可带动就业岗位3500多个;(3)合作种植。与想念公司合作,与贫困户签订小麦高价收购合同,并提供农资、农服等服务;(4)订单扶贫。通过定向采购、增加订单等方式,支持相关配套企业在农村建设扶贫车间,如供应商天曼公司、牧友公司等;(5)教育扶贫。支持贫困大学生、补贴贫困地区教师。向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进行资助,每人3000元兜底帮扶。
因时因地制宜做大产业
在国家对东北地区玉米产业结构和收储做出政策性调整的情况下,牧原积极响应国家“南猪北养”的战略号召,于2016年上半年开始挺进东北扩张发展。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了东北三省15个市40多个县的产业布局。建立子公司25家,计划投资200多亿元,己完成投资50多亿元,并已有部分子公司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目标。牧原集团致力在东北建设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
根据“十三五”生猪产业规划,黑龙江属于生猪养殖潜力增长区。农业部要求充分利用该区域在环境承载、饲料资源、地方品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转变生产方式,高起点、高标准、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增产增效。2016年,黑龙江出台《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确立畜牧产业的战略性地位。
“牧原来到这里发展,正契合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牧原黑龙江大区总经理齐志说:“黑龙江己将畜牧业作为全省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力争使全省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省里正按照龙头企业牵动战略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强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而牧原无论在标准化规模养殖、食品安全控制,还是在畜禽粪便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被国家认可的成熟经验……”
齐志是一位黑龙江的小伙子,2011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牧原,立志要闯出一番新天地。他先后在牧原河南总部和牧原湖北钟祥子公司打拼。2016年7月,齐志和妻子一起回到了家乡,任牧原黑龙江大区负责人,开始了牧原在龙江的项目建设。和齐志年龄相当、大学毕业就走进牧原的李亚杰、李鹏、孙坤等一批骨干,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北上“创业”,在吉林、辽宁等地负责牧原在当地的项目建设工作。
据齐志介绍,黑龙江大区尽管2016年8月才正式建立机构、开展项目建设,但截至目前己成立7个子公司,并有7个县正在洽谈项目进驻。
“别看我们‘开张时间短,但很快就为公司实现利润了。预计今年就可实现利润3100多万元。”齐志信心十足地说。
“县委、县政府之所以看好牧原,并对牧原项目的入驻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主要是因为牧原是一家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他们的资源化利用环保技术,势必会带动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黑龙江省林甸县畜牧局局长张立阳说,县里曾组织考察团深入到牧原的原始创业地河南省内乡县考察调研,非常看好牧原项目,尤其看好牧原成熟的资源化利用环保技术。
“尽管目前项目还没有全部建成,但企业就己利用总部‘5+7扶贫全覆盖的模式,对全县407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扶贫全覆盖,确保貧困户如期脱贫。”林甸县县长张希发说。
该县红旗镇,承担着林甸牧原20万头规模猪场的建设任务。尽管该场2017年5月开建,夏季又遇阴雨天,但2017年10月己部分实现投产,完成装猪3000头。“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么快的建设速度是根本不可能的。”林甸牧原负责人杨贵说。
据介绍,今年元旦前,牧原己向林甸县贫困户发放首批扶贫分红款225万多元。在黑龙江,像林甸县一样,已有兰西县、富裕县、克东县、龙江县、望奎县等国家级贫困县的415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牧原的精准扶贫模式而获得企业持续时间较长的扶贫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