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和:专注农业信息化服务
2018-09-10张莹莹
张莹莹
在2018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海芯华夏(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芯华夏”)董事长苏和以《大数据构建农业新生态》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苏和表示,现代农业需要将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苏和一手创办的海芯华夏,就是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实际需求设计相应方案,以实现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及信息化的典型企业。而苏和虽是IT专业、IT行业出身,但是凭借着他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独到见解,在专注于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同时,实现了他“听到农民的表扬”的工作目标。迄今为止,海芯华夏已经服务了全国150个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四特定”打造针对性信息服务
苏和于2006年创立了海芯华夏,当时的主要业务为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提供农业信息化服务,针对农民群体,将其所需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特定”的信息,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发布给“特定”的人。
鉴于当时智能机还没有出现,苏和的这项农业信息化服务项目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通道。苏和通过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了此项业务。中国移动提供平台,作为中国移动的内容提供商,苏和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构建农技推广专家团队,收集当地农村实际所需的问题,包装整理后,以短信形式再分配给各个农户。
这项业务主要从2006年开始,直至2014年结束,2012年达到高峰时期,覆盖了500万人的客户群。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农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苏和的短信服务业务慢慢地萎缩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苏和深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因此,他在2009年开辟了第二阶段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业务 物联网业务。
物联网阶段,实质上仍然是农村信息服务,“如何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做升级,使得信息服务更具针对性,为农户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这是苏和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苏和认为,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清楚了解农户家的具体种植情况,因此,他带领团队专门针对设施农业做了物联网终端的研发。
每家农户的物联网终端会根据各自大棚内的实际情况为农户提供报警信息,比如当农户家大棚温度高了,物联网终端会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到农户手机上,并且会提示农户应该怎么去解决。例如,可以采取调大风口、增加湿度等措施把温度降下来。在这个层面上来看,这样的信息服务针对性更强了。
同时,农户如果想获得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服务,他必须将大棚自身的相关信息输入到物联网终端。比如大棚内种植的是什么作物、何时种植的。如此一来,物联网终端可以根据其所种植的作物制定专属的栽培技术、指导技术、市场信息等,为他进行推送。此时的物联网阶段的服务内容更为丰富,服务针对性更强。苏和表示,目前海芯华夏已经在山东、内蒙古、广西、贵州、青海、甘肃、西藏、浙江等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铺设了3万个物联网终端。
当然,在第二阶段业务的时候,苏和遇到了企业都会面临的挑戰,那就是如何平衡服务和产品价格在发展中的比重。起初,苏和所做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主要功能是感知,只需要感知到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即可。因为受制于有限的服务,所以物联网终端的第一阶段是不被市场接受的。农户需要的不仅仅是被告知信息,还需要终端设备能直接根据情况解决大棚内的问题。据苏和介绍,物联网终端第一阶段的成本大概是装配一个大棚600元。如果想根据农户的需求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升级,在感知的基础功能上增加控制功能,那么这时候的成本会增加到3000元。“600元的服务不给力,3000元的服务倒是给力了,但是它的成本又太高了,”苏和感慨道。
随着智能机的发展,当时困扰苏和的问题已不再是问题,物联网终端的第三阶段不仅能兼顾感知和控制功能,成本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现在一个感知终端的成本大概在200元左右,服务也比前两个阶段优质很多,农户凭借智能机上的APP就可以获取信息和控制大棚内的各项参数。
目前,海芯华夏的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己全面建设并投入使用,具有产销量可视化、用户农产品报价、价格涨跌预警、农资分类简报、产销对比、供求信息发布模块、茬口规划统计基地产量、专家咨询服务、大棚论坛模块等功能。
紧跟时代发展,拥抱大数据
“信息化时代,不主动求变,就会被时代改变”,苏和深知在信息充斥的年代,要拥抱大数据,才能为企业赢得发展的机会。
“为了保证我们提供的数据的科学准确性,我们只有把服务做得更好。”苏和表示,只有做到以下三点,海芯华夏才能使大数据在农业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发挥作用。首先,使大数据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帮助农户把生产过程管控好,帮助农民节本增效;其次,大数据可以使农户最大限度地避免市场风险;最后,大数据可以促进我国农业新旧动能的转化,建设我国优质农产品品牌。
其实,苏和的第三阶段业务——大数据业务,是基于第二阶段所获取的农户信息,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苏和通过终端设备完成了针对农作物产后、产中、产前三个时期的反向计算,进而完成从市场对接一生产管理一茬口规划一种植计划一进销存管理一财务计划等各管理环节的系统建设。
关于农业大数据,苏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做农业大数据,必须做好小数据、根数据,也就是中国每一块土地种植什么、合适种植什么等。如果没有这个根数据,那么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无从谈起。”
在《农经》记者与苏和的交谈中发现,苏和身上有种专注的气质,这可能也与他机缘巧合下选择做农业信息化服务有关,“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我认为一定要专注,一定要聚焦”。IT出身的苏和,看到我国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信息需求,对于企业家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网罗既有IT思维,又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自己理解的人才,成为了他创业最为关键的要素。海芯华夏自成立以来,设有农村信息服务事业部、物联网事业部、电子商务事业部、智能事业部、政府采购部五个事业部及自主研发中心,现有员工50人,外围专家团队100余人。有着强大人才库的海芯华夏,拥有较强的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在农业信息化领域自主承担软、硬件的研发;在农业物联网尚无统一标准时,率先制定企业标准,并且具有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创造性地建设了农村信息服务内容生产管理平台;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建设三农指导服务系统;与国家气象总局和农业部合作建设气象农情信息库运行系统;与农业部合作建设设施农业物联网;自主研发设施农业物联网手机客户端,设施农业物联网终端设备“大棚管家”,大棚管家棚外扩展单元,大棚管家环境扩展单元,大棚管家控制扩展单元,市场信息数据库、生产信息数据库及环境数据库,作物生长期数据库、基于生长期顺序的最优环境参数数据库及基于生长期顺序的农业技术数据库(栽培、植保、土肥),环境控制操作分析系统、环境评价体系、积温统计系统、棚内气象预报,茬口计划专家系统、投入产出统计分析系统及农企ERP管理系统。
2017年,由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共同指导,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专家组依据中国创新型企业国标作为大数据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1100多家大数据企业进行分析,评选出200余家上榜企业,发布了《中国大数据企业排行榜》,海芯华夏(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登《中国大数据企业排行榜》行业综合类农业大数据排名第一。
获得如此荣誉的苏和并没有骄傲,而是对企业的发展仍保持着自己的思考力,他说:“有的时候自己的想法自认为很好,但是不为市场所接受。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能找到市场认同和接受的东西,一天一天,慢慢地去发展企业,同时兼顾眼前利益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
因此,苏和制定了海芯华夏的发展战略,到2022年年底,要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要达到百万终端,客户日用规模达到5000万,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业物联网及农业大数据公司。
以做中国农业信息化第一品牌为企业愿景,海芯华夏在苏和的指引下,依靠物联网终端的覆盖规模来获取大量的数据,进而获得更为广泛的客户群来发展企业。苏和表示,现阶段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主要还是商业模式的打造,“互联网思维是尽可能地拥有更多的客户群,然后挖掘庞大的客户群的价值,在未来形成盈利模式。”